农文网校建设工作通知

时间:2022-03-02 11:49:00

导语:农文网校建设工作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文网校建设工作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办发〔〕1号)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文化在服务“三农”中的重要作用,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全县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州)、县(区)、乡(镇)、村(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县已在县图书馆及各乡镇基层文化站建成一个县级网络支中心、10个乡镇信息网络站点。“农文网培学校”是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为宗旨,以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农民为原则,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面向基层、立足“三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学校。

(一)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办发〔〕1号)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以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为基本框架的覆盖所有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接收文化素养培训等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将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实施设备,进一步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有力地推动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农文网培学校”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现代化的新途径。农村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为此,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事关重大、势在必行,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将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社会各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覆盖到乡村的培训网络,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流动教学等多种形式,创新农民素质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根据农民群众不同的科学文化需求,提供各类知识信息,切实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三)“农文网培学校”是整合资源,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平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相适应,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为依托,以文化教育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建设“农文网培学校”(分校),努力构建覆盖到村的农村文化信息素质教育网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某项专门技能的新型农民。这种社会教育方式将为“三农”工作的发展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平台,有力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是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抓手。“农文网培学校”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全的培训网络,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文化科技讲座与辅导员现场教学、流动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信息、图书借阅、公共文化鉴赏、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影视播放、公益文化讲座等公共文化服务,将科学的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的产业信息致富经验传播到农村,将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农文网培学校”建设任务和建设标准

(一)建设任务

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的实施同步,凡是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乡镇都要建“农文网培学校”。全县已建成一个县级支中心、10个乡镇基层站点;到2015年,村委会建成率20%;2020年实现“村村通”。

1.年6月底前,在县图书馆建设县“农文网培学校”总校,并投入使用。

2.年6月底前,在10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并投入使用。

3.年,建成镇安、龙新、平达3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县级示范点;启动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村级分校试点建设。

(二)建设标准

“农文网培学校”办学要严格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办法、“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为依据,按“六有”标准规范办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1.有醒目的宣传标牌。在县图书馆挂“保山市农文网培学校县总校”名称牌;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大门挂“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名称牌。在乡镇综合文化站阅览室门口挂“农文网培学校”标志牌。在“农文网培学校”外围的显著位置要张贴或悬挂宣传标语。

2.有校务管理机构和专兼职师资队伍。乡镇“农文网培学校”,设名誉校长1名,聘请乡镇党委书记担任;设校长1名,由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担任;设常务副校长1名,由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担任;设副校长或校务委员若干名,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及驻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设专职教师1—2名,由乡镇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担任,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及辅导、电子阅览室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设兼职教师(辅导员)若干名,从相关单位聘请,负责某一培训项目的教学和辅导工作。

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在各村委会设立分校,聘请村支部书记担任分校校长,聘请村文化室管理人员担任辅导员并负责分校日常管理工作。

3.有教学场地设施和培训资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教学课堂。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电子阅览室、培训教室、图书室及其设备是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教学场地和设施。由县级总校统一办理农民工培训资质后,县级总校及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按授权培训资质范围开展农民工培训。

4.有培训计划及定向培训服务的产业项目和专业联系户。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根据“三农”工作的需要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文化娱乐的需求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要确定2项以上产业项目,开展长期定向培训服务;要建立专业联系户制度,联系一批文化能人、致富能手。

5.有经费保障。“农文网培学校”的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工作场地的建设经费等要有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4万元,用于县级总校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点的维护及运行。

6.有规范有效的校务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办学水平评估制度。

三、相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全县“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县级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文体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文体局、财政局、新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兽医局、人事劳动局、扶贫办、民宗局、科技局、卫生局、计生局、司法局、教育局、安监局、广电局、总工会、妇联、团县委、烟草公司、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文体局,由文体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文体局办公室主任、县图书馆馆长、县文化馆馆长为成员,具体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成立相应机构,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并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县级“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各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二)明确责任,确保建校任务完成

县文体部门是“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组织指导、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相关成员单位要做好配合工作,在建设投入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在培训上要负责提供培训项目并编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农文网培学校”县级总校建设的具体责任单位是县文体局,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具体责任单位是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六有”标准完成建校任务。

(三)完善和规范“农文网培学校”管理

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校务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办学水平评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