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局面
时间:2022-01-23 11:16:00
导语:开创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局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届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全国、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以及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市政府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副市长同志还亲自到会作重要讲话。现在,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狠抓工作落实,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5亿元,增长13.5%,增幅比2003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高出0.5个百分点,是"十五"以来的最高增速,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经济总量目标。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20.8%、13.8%,人均生产总值9743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3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3.4亿美元,增长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8亿元,增长26.28%;新增就业人数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03元,增长5.4%。
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也是全市发展和改革系统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清理。去年,全市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由我局牵头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清理工作。对全市在建、拟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涉及156个项目,共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投资项目19个。在清理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做好善后工作,提出妥善的处理意见,尤其是对一些急需建设的重点项目,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的完善工作,使项目早日立项建设。同时我们还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网改造项目以及林业、公检法等国债项目开展稽查,促进了投资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我们高度重视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坚持每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对策建议。全年编印了四期《经济动态》,先后提出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和《1-9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和做好下阶段经济工作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对确保全市经济健康运行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二)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是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对"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早部署,制定有关文件,明确规划的重点,为各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且在规划的理念、内容、编制方法和实施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效地发挥指导加快发展的作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初步设想》,并不断完善,初步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二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长远发展战略。我局按照建设山区经济强市的要求,结合实际,分析现状,查找问题,研究未来,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先后撰写了《市沿江工业发展规划(建议方案)》、《关于今后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几个具体战略建议》等调研文章,在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东渐西联、优内拓外、错位竞争、统筹并进"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今后十年的发展作出了战略性的思考,提出了"五大发展战略"、"三带十区"的规划设想,着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发展,力争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迈大步,十年成规模的目标,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三)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精神,严格执行最低粮食收购价政策,鼓励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完善和严格执行粮食考评工作制度,有效稳定粮食生产;切实抓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市72户龙头企业和37个专业经济协会共带动农户17.7万户,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结构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抓好石料建材、硫化工、林产化工、不锈钢、纺织服装、电子等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培育特色经济;推进工业产业项目的发展,抓好水泥、电力等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新安塘、澳峰、粤鹰、宏建、享达利等水泥项目的建设进度,罗定粤泷电厂一期工程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强对工业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了沿江工业战略,把域内西江南岸和泷江、新江两岸规划成西江、泷江、新江三大工业带和都杨、六都、罗旁、都城、附城、围底、双东、连滩、新城、车岗十大工业区。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96%和15.55%;抓好市场载体建设,推进商贸饮食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
(四)增强大局观念,服务经济发展。为加快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步伐,我们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做好引项目、引资金工作,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一是重攻项目。我局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上报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报批材料完备的,凡属我局审批的,即到即批,需报省的,即到即报,并加强对上的沟通联系,争取上级早批快批;对已审批立项的项目,切实做好跟踪落实,务求每个项目都如期建成发挥效益。尤其突出抓好发电厂三期、粤泷电厂二期、华润电力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特事特办、提前介入、贴身服务"的原则,积极协助项目单位做好申报;对广梧高速公路肇庆马安至河口段工程、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雅达电子厂二期工程、宏利达实业、宏利达物业管理(罗定)有限公司首期工程、年产9万吨纳米活性碳酸钙首期工程、亨达利企业集团公司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市华多利石材有限公司石材项目、云城区石材专业市场、市富丽制衣厂等一批在建的重点项目,认真做好跟踪、检查、监督工作,及时掌握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力促这些项目能早竣工、早投产、早日发挥效益。全年共上报省审批的项目共87个,投资额7.17亿元,美元1600万元;获省审批项目14个,投资额3.8亿元;局审批项目共63个,总投资8.9亿元,美元2542万元;核准招投标项目共76个,总投资9.4亿元。二是重攻资金。坚持主动出击,及时掌握政策,摸清资金渠道,组织项目申报,逐项落实专人跟踪到底,确保国家和省按规定补给我市的资金不少,争取国家和省实际补给我市的资金比规定的多。去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资金共1.87亿元,其中国债资金共1.3亿元(中央国债1.2亿元,地方国债550万元),省专项资金补助共5835万元。三是重攻体改。主动协助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体改政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同时,大力推介,增强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去年底,我局在韶关召开的省"山洽会"上推介"五大优势",起到了很好的影响作用。
(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干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局党组、班子议事规则》、《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文件审批制度》、《项目审批制度》、各科室职责、办事纪律和承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五三"运作规范》(三"确立"、三"提高"、三"重攻"、"三改进"和三"禁止"),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学习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对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的部署,以加快建设山区经济强市为目标,围绕构筑"东渐西联,优内拓外,错位竞争,统筹并进"发展新格局,加大工业和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项目建设,注重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初步考虑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0%;
工业增加值增长22%;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3%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1‰以下;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1、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改造中低产田,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建设优质稻产业工程;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二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各种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加强灌区建设和改造;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镇、村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实行免征农业税。落实好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加强经营性收费管理;妥善化解镇村债务,防止农民负担的反弹。
(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加快工业化步伐,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实施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石料建材、硫化工、林产化工、不锈钢、纺织服装、电子等特色支柱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工业企业"龙头",打造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逐步形成和发展一批"航母型"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在建项目工程进度,确保在今年建成投产;已签约的项目,落实专人跟踪,促其尽快落实。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为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提供有效载体。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增长点。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业、物流业、商务服务业、会展业、房地产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市场营销等行业全面发展。提高传统服务业水平,运用现代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对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旅游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积极推广连锁经营,发展规模经营,创建名牌服务产品、名牌服务商标和名牌服务企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抓好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的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首先,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一是抓好中心城区建设。突出"一极",按总体规划把中心城区建设好,扩大城市规模,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中心城市的龙头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壮大县域经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及配套政策,扶持发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和新兴产业带,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增强中心镇的辐射能力,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产业带,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三是促进民营经济新发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主动搞好服务,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经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加快发展民营企业产业群,培育、催生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四是扩大居民消费。加强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促进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垄断行业的工资收入管理和总量调控,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其次,提高外源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控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水平,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二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坚持利用外资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和省内、外资金到我市投资,扩大引资规模,积蓄发展后劲,借助外力促发展。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四)加快以交通、水利、环保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河口至郁南平台和罗定支线高速公路要争取尽快动工,加快西江黄金水道的规划和建设,开展罗定至岑溪、至新兴、(郁南东坝)至阳江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抓好省道352、369、280、276线改造和镇村道路建设;加快港的报批立项和建设步伐。加强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市区南山河等10宗城乡水利防灾工程、6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和灌溉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继续抓好治污保洁工程实施,加大西江流域水资源的整治力度,加快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五)加快体制创新步伐
1、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在核准制方面,对企业投资项目全面实行核准制;认真研究解决核准制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备案制方面,对所有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建立和完善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在政府投资方面,逐步推行非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重大项目评估制度。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管和调控,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稽察工作。
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创新行政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一站式"服务。
3、继续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认真落实粮食管理的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加强全市粮食预警机制建设和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
(六)大力构建稳定和谐社会
1、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建设。一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继续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制度。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二是积极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建立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加快建设各类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运用先进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抓好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关键性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三是推进文化盛市建设。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和体育工作。完善和落实人口计生工作层级动态责任,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优化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1‰以内。继续做好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全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群众健康水平。
3、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一是继续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再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管理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市场,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失业、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
4、切实关心群众生活。继续推进"十项民心工程",突出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认真排查和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其他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继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征用农村土地、城镇居民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引致的上访问题。坚决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社会黑恶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探索建立社会安全预警机制。继续抓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三、更新观念,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1、更新规划理念。规划编制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从以物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从重视经济快速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从重视政府配置资源转到更加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从重视本地区和国内资源配置转到更加重视跨区域和全球资源配置。
2、研究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规划的"红线"。"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既要有继承性,也要有时代感。初步研究,至少应涵盖以下几个要点: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突出规划重点。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措施。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规划重点应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
4、明确工作任务。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由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市直部门参加。要在已经完成的"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等,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形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框架,确保年底前编制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
5、加强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规划内容,加强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增强规划的全局性。
各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要制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各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同志们,今年是我市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的重要一年。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和省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 上一篇:项目工作会市长发言范文
- 下一篇:一季经济分析会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