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质量强市工作会发言
时间:2022-11-14 10:58:00
导语:在构建质量强市工作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建设质量强市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部署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质量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工作水平,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前段时间,质检、工商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制订了《关于建设质量强市的意见》,并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予以印发,明确了我市质量强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一批先进,这批先进是我市品牌和质量建设的典型和榜样,很值得学习、宣传和推广;有关部门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质量强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创业精神的价值体现。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现在,我们所提的质量,是个“大质量”的概念,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而且包括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全面质量观、全程质量观、全民质量观”,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质量强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
(一)建设质量强市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建设质量强市事关经济转型升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推进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核心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粗放扩张赢得了先发优势,但随着发展环境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经济面临质量竞争的新考验,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加速调整,由质量问题引发的、以技术壁垒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出现,给“低端、低质、低价”占较大比重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极大冲击,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丧失主动权。当前,我们正处于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科技化、知识化的新时期,谁掌握了产品核心技术,谁就能取得发展的制高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把质量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其次,建设质量强市事关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质量是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体现,拥有一批质量过硬、市场认可的名牌产品,是一个地区最好、最形象的广告,就像人们一提到手表、军刀就会想到瑞士,一提到香奈儿香水、LV包就会想到法国,这就是质量和品牌的效应。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不近如人意,经常发生区域性的产品质量事故和工程安全事故,就会严重损害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就难以有效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城市就会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谁也不愿来投资,不愿与企业合作,就连人在外面都不敢说自己是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质量建设,向质量要效益,凭质量树信誉,靠质量优环境,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第三,建设质量强市事关民生改善。质量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任何方面的质量出了问题,轻者会给老百姓造成财产损失,重者会影响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建设质量强市最终的落脚点是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成就和成果。质量强市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可以落实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质量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家用电器、通讯服务、房屋工程、煤矿透水等各种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像三鹿奶粉事件,是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内就有超过30万的孩子受害,善后问题都要持续几十年,而今年7月份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又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随之吉林、甘肃、山东、河北等地接连查出乳品三聚氰胺超标问题,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已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温饱,更加注重吃的放心、用的称心、住的舒心,对质量的新要求、新期待日益增长,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质量建设,争创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建设质量强市条件具备。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上级有要求。现在中央和省里对质量问题非常重视,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质量问题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去年以来,赵洪祝书记就我省的质量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强调“质量是竞争力,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关系国家和地区形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求把质量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之路,全面提高“浙江制造”的整体形象。吕祖善省长反复强调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扎实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今年7月份,省里还专门召开质量强省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了质量强省工作的具体任务,并把作为全省4个试点县市之一,这些都为我市推进质量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二是现实有基础。通过这几年的扎实工作,我市质量建设不断加强,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为我们建设质量强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产品质量情况来看,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和“品牌强市”战略,积极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名牌培育,这几年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80%左右,建立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0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3个、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5个,拥有“中国汽摩配之都”等区域品牌10个。从工程质量情况来看,拥有省优质工程“钱江杯”5个、市级优质工程“瓯江杯”13个,工程质量水平居市前列。从服务业质量情况来看,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商贸、旅游、金融等行业积极培育一批特色品牌,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瓯菜名城”。从环境质量情况来看,这几年小电镀、废塑料洗涤、小制革等行业性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温瑞塘河(环城河)水质得到初步改善,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23个,“十一五”前四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累计分别削减15.15%、12.25%,2009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级别天数达到349天。三是社会有共识。在质量问题上吃过大亏,也在质量立市、品牌强市上树立了形象,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质量是强市之本、民生之基,任何时候质量问题都松懈不得、麻痹不得,这种质量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中,提升质量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和期望,这为我们建设质量强市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三)建设质量强市任重道远。建设质量强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一是质量建设内容广泛。建设质量强市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不仅要抓好生产制造领域的产品质量,还要统筹抓好工程、服务、环境等领域的质量建设;不仅要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还要形成质量文化,树立有质有量的政绩观和全社会参与质量的全局观,这些都对我们的质量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质量监管机制有待健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领域的质量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职能部门质量监管职责划分还有交叉,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如服务业就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行业质量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长效机制还不完善,部门重突击检查、轻事前预防问题还比较突出,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三是质量建设工作合力有待加强。从政府层面来看,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对质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深有浅,工作力度有大有小,还没有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从市场主体来看,一些企业对质量和品牌建设缺乏战略眼光,往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没有真正下大力气抓质量创品牌。从社会层面来看,全社会质量诚信意识还不强,行业自律有待加强,社会各界主动参与质量维权和质量监督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二、明确要求,强化措施,坚定不移地朝着质量强市的目标迈进
建设“质量强市”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切实强化大质量意识,加快构建大监管格局,全力抓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建设,着力筑牢安全底线,提升质量水平,打响品牌,为推动经济、城市、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具体来讲,要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大力实施品牌引领、科技创新和标准提升三大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争取到“十二五”期末质量指数稳定在95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品质量分别达到国内和省内领先水平。一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是质量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要狠抓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制订今后五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具体实施计划,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切实抓好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集贸市场假冒伪劣、药品虚假广告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不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消费放心。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跟踪评价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企业推进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强制或自愿认证,积极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二要推进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服务平台是质量建设的重要支撑,要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三大主导产业、六大块状特色产业,突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大力推进政、学、产、研合作,争取筹建国家汽车电子电器质检中心,加快建设电动汽车、新能源等一批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为企业科技研发、质量检验检测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要完善标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鼓励企业组建标准创新联盟,争取“十二五”期末规上企业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比率分别达85%和100%。三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品牌是产品高质量、高品质的标志,要制订实施分行业的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今年要争创市级以上品牌20个,“十二五”期间要培育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名牌等国家级品牌50个。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整合优质品牌资源,加快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创建国家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1个、市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3个,新增浙江区域名牌2个以上。四要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量诚信是质量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诚信缺失必然引发质量安全问题,要建立健全信用等级评价和失信惩戒机制,把质量信用等级与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引导企业健全自律机制,增加企业失信风险,不断强化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机制导向。
(二)实施工程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建筑质量和品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我市已确定“十二五”期间要实施“十大百项千亿”工程,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10大类的100多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500亿元以上,随着一大批建设项目的陆续上马,工程建设呈现量大面广、点多线长的局面,这将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把好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努力打造一批安全优质工程,确保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工程合格率达100%,交通工程竣工验收优良率达70%以上,大中型水利工程优良率达70%以上;创建建筑工程鲁班奖1个、省优质工程“钱江杯”2个、优质工程“瓯江杯”8个。一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深入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订出台重点工程依法建设、规范建设实施意见,完善工程招投标、监理、竣工验收等制度,全面推行工程质量巡查机制,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安全关。要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监管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项目业主、施工监理单位等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积极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都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要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加大建设市场规范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非法转包、层层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中介服务单位的审核管理,坚决杜绝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和人员参与建设。三要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严格把好大型公共建筑规划设计关,努力打造一批优质精品建筑和城市地标工程。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管,大力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组织开展精品住宅创建活动,提高群众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住房改造,着力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要抓紧制订服务业质量提升具体实施意见,按照有关行业的标准和具体要求,从抓基础、抓规范、抓重点入手,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商贸、保险、金融、电信、邮政、供电等行业服务质量用户满意率达90%。具体来讲,要突出抓好三件事:一要大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切实抓好安阳金融集聚区、巾子山美食娱乐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瑞祥商务、江南现代物流等八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进服务产业集聚、服务企业集中和服务功能集成,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突出抓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像江南物流园区要抓紧实施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打造辐射浙南闽北的综合性物流基地;商城要加快改造提升步伐,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打造集精品购物、休闲游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商业商务综合体。二要强化服务业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组织开展服务业百家质量先进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加强计量、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质量管理认证,提高服务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着力扶持一批服务业品牌企业,争取创建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5个。三要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化体系。组织开展服务业标准试点示范创建活动,选择旅游、商贸、金融、现代物流等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行业,率先开展服务业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及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0个以上,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促进服务业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把环境质量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管并举,标本兼治,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力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要积极打造生态家园。抓住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10个平原绿化县(市、区)的良好机遇,组织开展城乡绿化行动,计划三年投资超10亿元,大力实施绿色围城、精品公园、森林通道、景观江河、园林社区和生态产业六大工程,争取到201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18%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村镇和“千百工程”建设,全力抓好以道路硬化、改水改厕、清脏治乱为重点的农村环境革命,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行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深化小制革、废塑料洗涤、印染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抓好酸洗、餐饮行业污染整治,努力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化温瑞塘河(环城河)综合整治行动,切实抓好河道清淤、截污纳管、调水冲污等工作,逐步改善塘河水质,尽快恢复“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昔日风采。积极开展“清洁空气”行动,突出抓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努力改善空气质量,确保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二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扶优汰劣并举,严格执行落后产能淘汰和限制目录,从严控制“两高一低”和产能过剩项目的重复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突出抓好一批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今年要建成节能增效示范项目10个、创建清洁生产企业20家,确保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经济生态化水平。三要健全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细化生态补偿标准,加强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制度,让市场主体承担相应环境污染成本,在全社会树立资源有偿、生态有价的新理念。健全社会舆论导向机制,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质量强市建设取得实效
建设质量强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立有效的落实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里已经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4个工作组,统筹负责质量强市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各乡镇(街道)要担负起属地管理的职责,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切实抓好本辖区内的质量建设措施的落实。工商、卫生、农林、旅游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质量建设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责任制内容,强化跟踪督查和绩效考核,对质量建设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导致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严格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责任。
(二)规划引导,政策激励。要建立质量强市战略专家小组,聘请一批政府质量顾问,充分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抓紧编制质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今后五年质量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以规划引领质量强市战略的有效实施。要制订出台建设质量强市的具体政策意见,积极推进以市长质量奖为核心的质量奖励制度建设,设立建设质量强市专项工作资金,在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先进示范评比等方面予以支持,努力营造质量强市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结合“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建设质量强市的重要意义,广泛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质量安全知识,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质量工作,使质量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质量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为加快经济、城市、社会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职中党委书记学年述廉汇报
- 下一篇:学做新时期人民公仆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