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培训推进乡村劳动力转移

时间:2022-10-01 02:49:00

导语:技术培训推进乡村劳动力转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技术培训推进乡村劳动力转移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级各单位、全体农村党员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农民工就业技能竞争

技术含量低的就业岗位城市需求量逐年减少,从我乡劳务输出的实际看。而农村低素质劳动力当前状况下供给充分,城乡就业岗位的稀缺和就业技能贫乏的现实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因此,强化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增强输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只有全面推进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国务院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

乡党委政府在不断拓展农民致富渠道的过程中,从我乡的实际看。近年来。结合本地实际,卓有成效地培育了劳务输出这一产业,目前为止,乡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到1.5万人以上,占全乡劳动力的43%其中有组织、成建制输出的务工人员达11000人,万余名劳务大军跳出贫困偏远封闭的山乡,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了锻炼。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十年来,汇入我乡的劳务资金已达7亿多元,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输出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格局,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务经济。今年以来,乡劳务输出模式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劳动·就业》金土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和《南方周末》山东内参》等分别作了采访报道,外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这是对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充分肯定,也给鹤山乡以极大地鼓舞与鞭策。南方周末》将我乡劳务输出的做法称为“鹤山模式”

发现,劳务输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未经过培训、无技术的岗位明显比有技术的岗位工资低,且工种多为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的行业,工厂后再实行培训的人员,上班第一年有的不能实行同工同酬,有的因技术问题而被迫中止合同,造成失业返乡。农民工技术技能差、整体素质低成为我乡劳务输出快速发展的障碍。因就业技能差的原因,乡输出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发展空间都受到影响,对我乡劳务产业产生较大冲击。

二、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

乡举办服装中专班,自年开始。聘请了胜芳服装企业技术人员教授专业知识。首批学员已被集体送入江苏吴江胜华制衣有限公司工作。实习期间每人每天收入高的达到30元以上。农技校依据市场要求,采用长班、短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长班学制2年,短班学制3至6个月,培训学员全部由学校推荐安置,并负责学员的长期管理,走出了一条培训输出一体化的路子,2年来共培训人员1800人,全部得到安置。五是多元化办校推进岗前培训。实施输出农民工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实行校企联合的办法,走“订单”培训的路子,确保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安置。如胜芳服装有限公司是乡的一家合资企业,与乡农技校合作后,所培养的学员不仅为胜芳服装所用,很多学员也输送到南方企业。有的学员不等培训结束,工厂就急着要人,农技校成了企业的香饽饽”办好乡农技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国家正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阳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原则组织实施。目标任务是-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培训工作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培训奠定基础。-年,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年以后,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国家实施阳光工程来看,为加强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已列入各级重要日程,成为当前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2002年以来,针对岗前培训这一环节较弱的实际。鹤山乡逐步加强了对输出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强化农技校这个主阵地作用,采取了先培训,后上岗,带着技术进工厂”办法,增强了劳务输出人员的竞争力。进一步发展推进了劳务输出产业。可以说,加强技能培训是形成我乡劳务输出金字招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乡运作情况和外地一些先进经验,推动劳动力技术培训促进转移应着力强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乡首先成立领导小组,具体抓好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各村也都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好本村劳动力参加各类培训。形成了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劳务输出企业为纽带,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政府统筹,整体联动的技术技能培训格局。二是明确技术技能培训的原则和目标。原则即:以富民强乡为目标,按照“以实用技术促农业结构调整,以岗前培训促劳动力转移”原则,以农技校为主线,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对农民的劳动技术技能培训,转变农民的生产和创业观念,促进劳动力从事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推进有条件的劳动力转移,努力提高转移的质量和水平。

提出的规划目标为:以50岁以下初、高中毕业生及其它青壮年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围绕上述原则。分层次、分类别,分期分批逐年培训,用3至5年的时间,力争经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总数的70%以上,每人至少掌握2至3门农村实用技术,最终达到全员培训,经培训外出劳动力占外出总劳动力的比重达到80%以上,每人至少能熟练掌握1至2门务工技术,逐步达到先培训、后上岗,带着技术进工厂”目标。三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宣传栏、散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宣传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广大农民通过技能培训,身怀一技之长闯天下。全体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全社会营造出了一个“依靠技术闯天下”浓厚舆论氛围。积极宣传报道农民工培训的方针、政策、渠道、信息和各地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经验及做法,宣传先进典型。各培训机构也要认识到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抓住机遇、提升形象、促进自身发展壮大的重大举措,充分利用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方式调动、吸引和激发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四是强化培训。乡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劳务输出网络优势,根据主要输出的企业及有关工种,制订针对性强的外出务工培训方案,实行定向、定单技能培训。乡农技校要充分发挥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自己可以开展的培训自行组织开展,有些技能培训能力达不到与县职介中心或企业联合办学。

校的同时,放开了办学市场,鼓励企业来我乡举办岗前培训班。先后成立了胜芳服装技校、汶河服装技校、申洲服装技校三家技能培训学校,长期从事纺织和服装加工人员的培训,年培训技术工人达上千人。技能培训造就了大批“蓝领”工人,也受到了用工企业的好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适应岗位快,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各种技术工种的要求。过去,我们输出的工人进厂后,前3个月为学习阶段,只发生活费,领不到工资,而现在输出的工人,持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进厂后,就能享受到与技术工人同样的待遇。同时,各种速成技能培训班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外出务工者的竞争力。持证人员在选择企业时,月工资低于800元的均不予考虑。在行业分布上,前些年全乡农民工一半以上从事建筑业,而现在已有70%以上进入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制造等10余个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