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构建特色管理体系
时间:2022-08-08 03:19:00
导语:深化社会构建特色管理体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必需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保证和改善民生加以解决。比方,对于我国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于保证和改善民生问题,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越来越高度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需进一步加大解决力度,特别要把改善民生的制度布置、重大举措落实到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把改善民生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困难群众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管理的改善。又如,关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关键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置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异。要确立平等维护与特殊维护相结合的制度,给予困难群众一定的倾斜维护,保证他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基本权益,真正使改革发展效果惠及广大普通百姓。要通过行政体制、司法体制、教育体制、社会保证体制等方面改革,保证行政、执法公正廉洁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如,关于加强宣传教育问题,国30多年快速发展,客观上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些矛盾和问题,始终给人们以信心、以良好预期,努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当前,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特别要加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群众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为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作出积极努力。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已经明确了大政方针,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研究部署工作,落实民生优先的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明条件。
全面掌握国内外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动身作出的重要决策。总书记总书记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深刻论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重点工作,标志着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以同志、邓小平同志、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做了大量卓有效果的奠基性、开创性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深刻革新和快速发展,能够坚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充分证明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特别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继续问题依然突出,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还不少。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别以及局部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别依然较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临时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时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效果的愿望日益强烈,这些都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第一责任,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推动社会管理取得长足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
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政治制度相适应,要进一步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理念,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掌握规律性、富于发明性。
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第一。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需依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动身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梳理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不符合、不适应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证、心情更加舒畅,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现代社会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第二。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需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明性,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证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作出了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战略决策。实践证明,这是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有效形式,要坚持和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要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这样一个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发展中大国,第三。发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是难以防止的关键是要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把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不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许多社会矛盾是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要靠改革发展去解决。特别要积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这不仅仅是社会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责任。
要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第四。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必需依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既左顾右盼,又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学会更多地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第五。全党全国致力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执法工作,必需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使各项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真正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查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树立依法办事、守法光荣的风尚,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对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需坚决依法处置。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激进美德,要很好地传承,使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继承和发扬我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激进和政治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真正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加强教育引导融入到社会管理中。要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改革沿着什么方向、依照什么思路进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败。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需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考虑,确保改革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党是执政党。党组织覆盖全社会、延伸到最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这与一些国家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有着实质区别。国有企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柱,其所有制性质与一些国家的行业协会组织也是不一样的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覆盖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一些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也不一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既担负着大量社会服务的职能,也担负着局部社会管理职能,与一些国家的自治组织性质也不一样。最重要的国家的这些组织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这些实质的不同,决定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需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走自己的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国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需正确处置发挥激进优势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推倒重来,另搞一套。
总结我国社会管理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效果的基础上,要树立世界眼光。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掌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和睦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既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领导。又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各级党委要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措施,支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特别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努力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全覆盖。只有这样,才干确保社会管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干统筹好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真正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承担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根本性、基础性环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大责任。动员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直接去做群众工作,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党拥有380万个基层党组织、7800多万名党员,处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下定决心,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要积极发明条件,让共产党员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发挥好在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去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时增强党的威信,提高党的凝聚力。
主要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政府负责。努力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各级政府要依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对于应该由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定要做到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只有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好,才干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别要科学界定各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确保各职能部门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同时,要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好社会组织、疏通公民参与渠道等,切实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主要是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社会协同。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大量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社会管理,如果统统由党委和政府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必需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同、自治、自律、律、互律作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完善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充分运用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社会组织,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偏重,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体系,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形成兼顾国家、社会、股东、管理者、员工等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治理机制,处置好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加强对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坚持员工队伍基本稳定,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方面,国有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事业单位要依照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集自治功能、服务功能于一体,同时协助基层政府从事一些与群众利益相关的行政工作,这是特色和优势。今后,要着力强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基层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城乡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矛盾的交汇点,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各地要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社区力量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以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载体、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真正把城乡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努力使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把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消化在社区;如何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有序有效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在管理“社会人”方面如何发挥好作用,努力使“社会人”变成“社区人”如何建立健全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使社区管理服务达到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如何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待遇,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如何破解城乡社区特别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面临的难题,确保其有能力解决好面向基层广大群众的日常服务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社区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管理服务就会上一个大台阶。
主要是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公众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国,人民群众一直是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创造的群防群治模式、人民调解模式等都是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好经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普及城乡大街小巷的红袖标”就是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生动实践。要认真总结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胜利经验,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化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积极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发明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广大群众不时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切实履行公民义务。
把社会管理提高到新水平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同经济建设一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管理的实践。也是勇于探索、不时创新的实践。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时加快的新形势,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特征,必需进一步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之路越走越宽广。
人口服务管理方面,第一。要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个户口本、一个粮油证、一张介绍信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主要是管户籍人、单位人”而不是管实有人口、社会人”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修改居民身份证法,完善居民身份证使用、查验制度,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交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和金融系统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对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同时,要完善公民信息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依法维护公民信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第二。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企业劳动关系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等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认真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的胜利经验,推动建立健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工会、员工共同参与的员工工资集体(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证机制,完善三方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建立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员工利益共享机制,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争议处置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方面,第三。要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机制。为保证社会组织成为党委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必需坚持一手积极引导发展、一手严格依法管理,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管理体制。特别要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年度检查制度,健全查处、退出机制,逐步形成信息共享、工作协调的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依法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管理和服务,既维护正当交往合作,又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方面,第四。要建立综合管理格局。要以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为目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格局,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提高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依法规范网络信息传达秩序,建立投诉、查处机制。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色情、赌博、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
社会矛盾化解方面,第五。要建立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在首位。要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特别要总结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活动和一些地方建设“民心网”经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疏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共同维护群众权益,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社会治安方面,第六。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国是当今世界治安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但社会治安形势也不容乐观。增强人民群众平安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时提高预知、预防、应急处置能力,让人民群众感到越来越平安。特别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大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的黑恶势力、涉枪涉爆、抢劫抢夺盗窃、拐卖儿童妇女等犯罪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要善于用好宽的一手,通过完善立法、司法解释、刑罚执行制度等,把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监管改造等执法各环节。要把近年来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取得的胜利经验运用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大力加强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新途径新办法,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
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方面,第七。要建立社会诚信制度。只有重信守诺,社会才干和谐发展。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建立公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对守信者予以鼓励奖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强化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在探索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老实守信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不仅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而且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都将发挥基础性、久远性作用。
精神卫生方面,第八。要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推动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及时发现、积极疏导、有效解决精神卫生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要在全社会开展关爱行动,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立交流和互助平台,开展帮扶志愿服务;规范、发展专业心理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化心理咨询和心理救助服务;建立个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因工作生活等受到挫折而失去信心的人进行疏导、救助,调适他身心,舒缓他压力;建立对心理疾患人员的治疗管控机制,预防、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
- 上一篇:选煤厂部长述职小结
- 下一篇:骨干教师述职述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