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通知
时间:2022-07-08 07:03:00
导语: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直各委、局、办:
根据《关于做好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年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市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年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毕业生就业已从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转为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随着*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加入贸易组织,对人才需求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市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各县(市、区)、各部门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制定符合本县(市、区)实际的吸引人才的政策,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明确职责,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和分析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把就业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作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未来几年全市的就业形势,提出深化改革,妥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指导和协调全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县(市、区)、各大中专院校也应相应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负责做好本县(市、区)和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市计委、市教育局作为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负责全市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及时办理毕业生相关手续,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等各项工作;市人事局和市编办分别负责大中专毕业生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增减计划、编制的管理工作。各大中专学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加强对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使毕业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的观念,主动到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各新闻媒体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报道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尽职尽责、通力合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推进*市就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和县(市、区)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三、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国家计划内统招毕业生和享受国家专项奖学金的农林、师范类毕业生,继续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办法实行就业。定向生定向就业,委培生按合同就业。市计委、市教育局按合同编制就业计划,毕业生按合同就业。其余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市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期限为三年。毕业时落实接收单位的,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其办理有关就业报到手续,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档案和户籍关系随转。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由学校报市就业指导中心签发注明“待就业”的《就业报到证》,将其介绍回生源县(市、区),以择优录取、竞争上岗的办法就业或自主创业;也可在两年内将档案、户籍手续保留在原就读学校。落实接收单位后,予以办理就业报到手续,超过两年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由学校将其就业报到证、户口、档案手续转回毕业生家庭所在地,或按毕业生意愿将户口、档案手续委托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人事。
四、加快毕业生就业和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就业渠道
(一)继续贯彻落实*市已制订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取消市内调整改派审批手续(改为备案),凡在三年之内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给予办理就业的有关手续。
(二)有空编的市、县、乡各级党政机关以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需人员的补充要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在人事部门下达计划后,根据职位要求,通过采取公开招聘、考试或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吸收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高校优秀毕业生补充空缺岗位,优化公务员队伍与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普九”和素质教育所需的师资。各县(市、区)要根据国家新定编制认真核编,将核定编制和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聘任制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和代课教师,空出岗位安排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在编制内按照人事部门下达的计划安置师范类毕业生,财政部门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不得以财政困难为由拒绝吸纳师范类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要积极支持农村、山区发展教育事业,凡自愿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户口可保留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办的毕业生专户,档案手续由县教育局保存。各县(市、区)要制定新任教师的支教、轮教制度,新任教师的职称评定等需有农村、山区的任教经历。对于农业县(市、区),特别是贫困县(市、区)的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回生源所在地安排就业,以保证这些县(市、区)师资的需求。
(四)暂时未落实接收单位的人事档案关系托管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的本市生源毕业生,或经审批同意入并的外地生源大专以上毕业、紧缺专业优秀毕业生,其参加工作时间均以人事档案的托管时间为准。在规定时间内,经就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重新调整的毕业生,调整前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五)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为*市经济的率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外地生源入并的政策是:毕业研究生要特事特办,不受生源地、专业、编制和年度增人计划限制,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和奖励;放开引进大学本科学历毕业生,凡落实接收单位的,不受生源地、专业和审批时间的限制;积极引进工科类及紧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到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等用人单位就业,从严控制中专学历毕业生进入*市就业。对于符合引进人才政策的外地生源毕业生,只要用人单位需要,及时给予办理手续;未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研究生、本科生,可实行“先落户,后择业”的办法,户口、档案关系可托管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六)、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等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单位可享受有关税费减免政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新办的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单位自开办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新办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等独立核算的经营性单位免征所得税一年。
(七)、优秀生、特困生就业优先。通过双向选择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省级优秀毕业生,学校要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用人单位应优先录用,市及县(市、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优先推荐就业;特困家庭的毕业生,由毕业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街道办事处和父母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材料,经研究确认后,由市及县(市、区)就业主管部门免费提供人事、信息咨询、推荐就业等服务,帮助安置就业。接收单位和有关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录用。
五、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
(一)实行毕业生待就业登记制度。由于就业形势和择业期限的延长,毕业
生将出现待就业现象,在待就业期间,毕业生需到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报到登记手续。对这些登记在册的毕业生,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会同学校及毕业生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指导、培训、信息咨询服务,推荐就业;同时,可为毕业生提供人事服务。毕业生可在待就业期间继续升学深造,或服兵役,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当地民政部门应参照本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各市县财政列支。
(二)实行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用人行为的管理。为创
造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就业环境,各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需采取“先登记、
后选择、再录用”的办法,要做到“三公开”,即毕业生需求信息公开、招聘毕业生的办法公开、录用毕业生的结果公开。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基础建设。市及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保证。要抓好就业工作人员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就业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要求。要关心和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待遇,其职称评定纳入教师系列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同时要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各县(市、区)、各大中专院校要加大投入,尽快建立集教育、管理、培训、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要进一步改革、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采取措施,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要抓好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尽快建立“*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并实现与“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联网,形成以“*市大中专毕业生信息网”为龙头,以学校为基础,以县(市、区)为依托的全市毕业生就业网络体系,逐步实现网上查询、申报、审批,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严格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收费管理。继续执行国家计委、教育部《关于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收费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即享受国家专项奖学金的农林、师范类毕业生不到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就业,要向学校交纳培养费和在校期间的助、奖学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按照有关规定收取必要的指导、培训和服务费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向毕业生收取不合理费用,否则由物价部门按乱收费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上一篇:财政局国库管理方案
- 下一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