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未成年人暑期工作通知

时间:2022-06-23 06:11:00

导语:教育局未成年人暑期工作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局未成年人暑期工作通知

各区县文明办、教育局、青保办、团委、少工委、妇联,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各有关委局、控股(集团)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继续推进《*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市精神文明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青保委、团市委和市妇联共同对本市2009年未成年人暑期工作进行部署。今年开展未成年人暑期工作要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和迎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围绕“我爱我的祖国”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爱国之行。要帮助未成年人调整身心、健全人格,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广大未成年人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期。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主题

“我爱我的祖国”——向国旗敬礼为世博添彩

二、工作重点

(一)迎国庆、迎世博,创造性地做好民族精神教育工作

1.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通过行、习、赏、唱、礼等多种形式,引导全市未成年人参加“五个一”活动:

参加主题活动。以“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和形势政策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使未成年人人人知晓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史,感受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变化,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和社区建设。开展“向国旗敬礼”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抒写“忠诚誓言”的征集活动;精心做好开学第一天“向国旗敬礼”仪式教育。

传唱爱国歌曲。在校园、广场(国歌广场、广场)、社区绿地等场所积极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祖国万岁”歌咏活动,引导每个学生把好歌带进校园、带回家庭、带进社区。

颂读红色经典。深入推进“我爱读经典”*中学生人文经典读书工程,组织参加“绿色悦读”暑期读书活动和红色经典小故事演讲活动,倡导未成年人勤读书、读好书,交流读书情感,分享阅读体验。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加1—2次艺术展演、经典诵读、诗歌创作等系列文艺活动,积极抒发爱国情怀。

观赏优秀影视。根据“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及中小学生电影节推荐影片,组织未成年人赏析优秀的爱国主义、励志、儿童等题材电影,开展相关影视活动,凝聚民族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践行文化之旅。推出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三类内容为主题的“红色之旅”特色活动,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文化博物馆的活动项目设计,增强参观活动的吸引力;继续深入开展“美丽城市、阳光故事”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

2.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践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注重品格修行,深入学习世博知识,参与迎世博活动,奉献青春热情,精心打造适合未成年人参与的世博活动。

知晓知识世博。组织未成年人通过报纸、书籍、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渠道学习世博知识,以知识竞赛、板报评比、主题演讲等各种形式,争当“世博小使者”和“世博小志愿者”。

践行文明世博。推动百支红领巾世博志愿者服务队、百支中学生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服务,组织未成年人(尤其是高中生)志愿者队伍,参与迎世博“*”集中行动,继续开展“百万学生千支队,清洁城市我动手——我微笑·我捡起”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争当“我是世博小卫士”。

畅想创意世博。组织未成年人体验世博,积极参与“与世博同行——学生社团实践创意行动大赛”,提倡实践体验,激发创新能力,发扬团队精神,培养公民意识,投入“我是世博小博士”的实践活动。

(二)深入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专题实践活动

要充分利用2009年*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版图资源,以社区为载体,契合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具有传承民族精神的文化活动,吸引未成年人愉快学习,开心体验。

关注品格修养。在社区和家庭要继续开展“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活动,以及“踏上父母上班的路”角色体验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热爱劳动、学会感恩;开展“节能减排”志愿者活动,鼓励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家庭节约能源活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质。

关注网络文明。要充分运用未成年人网络天地()和“心域网”()上开通的道德实践活动专题网页,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家长、专家学者开展网上交流,利用论坛阵地,发表感言评论和收获成长体会。引导学生在校、在社区信息苑上网,不买、不看、不传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口袋书”和盗版光碟,不进入不宜涉足的娱乐场所,远离社会“网吧”。

关注社区活动。要帮助未成年人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鼓励未成年人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开展德育、科技、艺术、体育、健康等方面的社区探究性实践活动,设计具有时代气息和创造活力的特色活动,小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小发明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深入推进“共享蓝天,关爱成长”、“手拉手”行动

在“同在蓝天下、关爱共成长”的主题下,继续关注弱势群体家庭的未成年人,帮助他们共度快乐、健康、有益的暑期。要以立足青少年成长教育,服务社区文明进步,为未成年人快乐成长服务为目标,特别关注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失业家庭子女、残障孩子等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加强指导和服务。积极做好地震灾区未成年人、民族班、西藏班学生的暑期生活安排,让他们同样体验精彩,收获成长。各级各类学校、社区要充分掌握弱势群体家庭实际情况,制定特色活动项目,通过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等形式,使全社会的未成年人融为一体、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继续办好暑托班,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等阵地,积极探索暑托班有效的运行机制,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

(四)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工作的安全机制

各区县要充分运用已经形成的“以学校为指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保障”的有效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各司其责的防范工作体系,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校外安全工作。要关注环境安全、饮食安全和场地安全、心理安全,预防事故发生。要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开展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疾病防控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警惕各种诈骗手段,切实履行监护人责任。学校要在放假前,对未成年人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专题活动,重点强化督促未成年人安全使用煤气、安全使用电器、安全饮食、遵守交通法规、不私自下河游泳,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和社区特别要关注中考、高考失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要加强未成年人青春期健康教育,依托社区健康教育所、人口计生等资源,开设“成长空间”工作坊,及时进行咨询服务。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要切实履行市、区县学生假期工作办公室的领导和协调职能,探索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切实有效的工作模式,做到有计划、有载体、有效果、有亮点。活动组织和开展单位要将未成年人暑期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周密部署,精心构思,创新设计,突出主题,主动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吸引未成年人热情参与的活动品牌。注重对优秀活动项目的培育,定期进行评估和表彰。

要及时充分宣传暑期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各单位要通过平面及网络等各类媒介,及时报道暑期工作进展,总结活动经验,吸引媒体关注,充分宣传典型做法和良好效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不断净化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暑期是未成年人集中、深入、持续接触社会的重要时段,要继续推出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套餐”,丰富文化市场;要提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绿色网络软件,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和进入不健康的网站,从严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活动;要制定假期社会娱乐场所整治方案,加强游艺机厅、网吧、KTV等场所管理,规范未成年人娱乐服务,继续引导未成年人走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校外活动场所,与同伴们一起“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三)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暑期工作队伍。要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社区教师的作用,吸纳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广泛参与,组建和完善青少年社工队伍,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社会实践热点、难点、盲点问题的探索和干预,整合社区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和活动资源,形成较为系统的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体系和服务青少年成长的良好局面。

(四)深化暑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认证管理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各试点单位经验,进一步探索运用学生电子学籍卡形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校探索的积极性,试行“电子学籍卡刷卡积分制”,作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通过积分分类统计,对组织学生使用学生电子学籍卡表现突出的学校和社会实践认证工作试点单位予以表彰,力争形成一套学生、学校、社会实践认证工作试点单位三者良性循环机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推动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

(五)规范暑期“夏令营活动”,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严禁以“夏令营”名义举办的各类补课班进入学校,所有中小学一律不得招揽或介绍学生参与各类文化补习班,整班补课。区县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校外教育机构以及本系统承担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机构举办学生夏令营活动的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要增强校长的法人责任意识,对教师中参与补课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追究校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