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局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2-06-04 03:23:00

导语:就业局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局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0**年第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部分行业和企业经济状况出现困难,导致用工需求下降,全市就业形势严峻。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以创业促进和扩大就业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发〔20**〕1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发〔20**〕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落实好当前就业扶持政策、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落实好现有就业扶持政策

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央和省对近年来已有的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进行了延续、调整和完善,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确保已有政策落到实处。

(一)延续“4**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

1.20**年底前已通过审批认定的“4**0”人员,继续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2.20**年,市政府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下列人员: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人员;登记失业人员中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人员;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岗位3次以上、职业技能培训2次以上)且难以就业的失业人员;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军队自谋职业退役人员;县以上劳动模范;军人配偶;烈属;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持《认定表》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

(二)延续普惠制培训政策

凡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且能够保证学习时间的城乡劳动者,均可纳入全省普惠制就业培训范畴。

对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国有集体企业离岗职工,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退役士兵和其他失业者,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等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农村退役士兵,在城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力,有意愿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如已享受一次免费培训、且1年内没有就业的或虽已就业但工资收入在当地最低工资15倍以下的,仍可享受一次以提高就业收入为目的的免费技能培训。同时,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三)完善税费减免政策

1.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审批期限为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氧吧外),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为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3.对纳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20**年度内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四)延续扶持创业带头人政策

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通过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实现自身就业和带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创业者,其创办的企业吸纳6人以上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中的登记失业人员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对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企业应承担缴纳的部分,3年内由财政部门按实际缴纳数额给予全额补助。

(五)延续和调整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1.对自然人(失业人员、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贷款一般不超过5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自然人,按照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自然人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期限内从事省规定25种微利项目的,由财政全额贴息;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不超过1年,展期内不予贴息。

2.对吸纳失业人员、残疾人、自谋职业军队退役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按新招用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和自谋职业军队退役人员每人5万元计算,最高贷款额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期限内由财政担保中心提供担保服务,由财政按50%给予贴息,不予展期。

3.对20**年以来通过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实现自身就业并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创业带头人,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办理符合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条件项目贷款,到位自筹资金达到项目投资总额50%以上,在市级推荐单位提供相关培训证明、信用保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承诺与担保机构共同实施担保后管理的基础上,取消反担保,担保机构可直接办理担保手续。

4.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并持有《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省规定的25项微利项目的,由财政全额贴息。

(六)延续劳务输出和职业介绍补贴政策

1.继续实施劳务输出奖励补贴政策。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劳务中介公司和未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组织输出一名城乡劳动者到省外就业,并签订1年期限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受劳务输出补贴。

2.继续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政策。对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及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和指导服务,每成功介绍1人就业,给予一定数额的职业介绍补贴。

二、认真落实好新出台的就业扶持政策

(一)面向就业困难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

20**年,为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满足城乡群众的需要,新开发一批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城市要面向社区、农村要集中在乡和乡以下,优先安排已进行失业登记的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劳动保障、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维护权益等领域,岗位由各级财政部门共同购买并给予补贴。

(二)启动实施产业项目特色培训

鼓励和支持各产业集群区规划建设共享性实训基地,面向入区项目开放实训,并接受其他培训机构组织学员开展培训。产业集群区共享性实训基地要依托园区而建,且能够模拟园区相关技术条件、工艺流程和设备条件,面积原则上不少于4000平方米。

(三)鼓励企业开展公共实训

1.技工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到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由院校按照在校生实习费标准支付相关费用;普惠制就业培训学员到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实训,由普惠制就业培训机构按照普惠制培训课时标准支付相关费用。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均由普惠制培训补贴资金再给予企业适当补助。

2.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完成实训任务,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后可享受企业公共实训补助。企业公共实训补助、院校或普惠制就业培训机构向企业公共实训基地支付费用的总额,按每人每月实训折算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对重点工业园区根据产业升级需要,培养急需技能人才的培训项目,市普惠办提出申请,报省普惠办审批后,由省财政直接将就业培训补贴拨付至指定培训基地;鼓励企业公共实训基地承担就业培训实训任务,对于市普惠办指定的实训(见习)项目,报省普惠办审批后,由省财政直接将就业培训补贴拨付至指定企业。

(四)开展困难家庭子女培训援助

对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和低保边缘户、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残疾人和军烈属、单亲困难家庭,其子女参加职高、技校、中专学习的,可享受免费学历、技能培训政策,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五)强化创业基地建设

20**年底前,市级创业基地规模要达到一次性接受创业户数15户、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标准,县(市)区级创业基地要达到5户和100人以上的标准,各产业园区要达到10户和0人以上的标准,经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创业基地,可享受一定数额的补贴。对各类创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的经营、办公和生产服务场所,要降低租金、减免水电费,同级财政要据实给予补助,并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

(六)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初期(2年内),凭《自主创业证》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对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每年4800元定额依次扣减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七)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政策

20**年内,对各类用人单位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合同到期时,按实际吸纳高校毕业生人数给予用人单位实际缴纳数额50%的社会保险补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见习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见习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由省财政承担2/3,其余由见习单位承担。

三、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就业扶持是落实政府促进就业、政府组织就业基本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就业是民生之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和落实责任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和解决落实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起联动机制,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共同落实好就业扶持政策。劳动保障部门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宣传和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财政部门和市商业银行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扶持和贷款服务;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并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就业和再就业;新闻媒体等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树立典型。

(三)加强督查。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建立考核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各责任单位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等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确保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