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厅行风讲话
时间:2022-01-15 04:42:00
导语:建设厅行风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我们这次行风建设工作会议,是在党的胜利闭幕后全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大型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现工作指导的转变,全面把握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群众的新期待,切实把行风建设的重点转到关注民生、以民为本上来,推动全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省建设系统一年来的行风建设,始终把践行执政为民理念作为灵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点,始终把行政权力的阳光运行作为标尺,在不断推进行风建设进程中,城市生态优化发展,队伍素质显著增强,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省建设厅在省直机关排名跃居第四位。全省规划、建设、市政部门在保持行风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注重创新长效机制,行风评议名次越来越靠前;房管、执法部门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行风建设扎实推进,进步幅度突出显现。一批市局进入了当地的前列,特别是潍坊建设系统各部门,理念上求创新,制度上求规范,坚持为民尽责、尽力、尽心,倡导和树立行政新风、和谐新风,行风评议进步幅度很大。这次会议在潍坊召开,就带有现场会的性质;临沂市建设局在建设“大临沂、新临沂”中,加大行风工作力度,名列全市第三名;日照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已经连续14年名列全市前列,其行风建设先进经验,分别被省纠风办、国家建设部和国务院纠风办作为典型进行宣传推广。经省建设厅党组研究决定,这次会议专门对日照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经验向全省建设系统进行通报表彰。他们的先进经验,深刻诠释了行风建设的实质和内涵,具有广泛的典型价值,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从贯彻落实“”精神,总结近几年行风建设经验来看,当前抓行风建设,就是要牢牢把握执政为民这个根本,关注民生,以民为先,这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下面,我就今后一个时期行风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行风建设的驱动力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要求关注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加强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坚决反腐败等,给我们的行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工作指导的转变,在建设工作的全过程中开启新思维,探索新路径,运作新办法,增强行风建设的驱动力。
(一)以解放思想创新实践,解决城乡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报告指出,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对我们建设事业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看报告,感到有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正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出现,而且纷繁复杂、相互交织,审视我们的决策水平,检验我们的执行能力,考验我们的行业作风。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汲取教训,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各个环节。处理好城镇化发展与优化国土开发、能源资源节约与生态环保、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问题。特别是城市快速发展如何适应土地的严控?房价高位运行如何解决群众住房的改善?基础设施如何保证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如何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建筑行业传统的粗放式、高消耗如何尽快改变?一些短期行为导致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如何从体制上得到有效遏制?我们的城乡建设是不是解决了“好”与“快”、“城”与“乡”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摸透实际情况,探索规律,掌握方法,坚持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结合点,使各项改革始终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以执政为民夯实根基,着力改善民情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民生正成为我们党的工作重点。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事业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建设事业的发展,就是不断解决民生问题的运作过程,涉及民生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事事用心,认真扎实研究解决。当前,重点是落实报告提出的“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从整个制度层面逐步解决住房保障问题。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廉租房体系,廉租房的覆盖范围要逐步扩大到整个低收入群体,不仅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也要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政府部门必须尽到责任,真正实现“住有所居”。同时,要大力加快“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建设步伐,认清发展中小户型住宅的大趋势,努力做好住房供应结构调整,满足群众需求。培育和规范市政公用市场,认真履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快运行长效机制,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做好城市拆迁工作,防止和杜绝各种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以生态文明为工作尺度,实现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意味着生态文明观念已经超越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我们搞城乡建设,本质上就是不断改造、优化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生活情趣、体验生命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日本有专家预言,如果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人类到2060年平均寿命只有20岁。因此,生态环保运动也早已超越主义之争和国家界限,成为全人类最具号召力和凝聚力的“共同语言”。山东提出建设“生态大省”,不是口号,而是当务之急。在这一进程中,强大“一体两翼”,发展半岛城市群,构建济南都市圈,打造鲁南城市带,包括加快新农村建设,都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规划层面,必须突出人是价值的中心,围绕人的生存需求,注重区域性、组团式、功能全、大绿化布局,促进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从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详细规划到具体设计,都要更加崇尚科学,更加虔敬自然。在建设层面,大到路网与公交的构架,居民区、商业网点、学校、医院、公园、工厂的布局,小到绿化带、人行道、无障碍实施的设置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室内装修,都要精细化作业。尤其要加大垃圾、污水的处理力度,更加体贴民意,更加凸显人文关怀,确保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在管理层面,要处处体现文明行政、文明执法,事事体现管理就是服务,把服务做得到位,做得精致。特别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下大力气治理广告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使广告设置简洁明快,与整个城市色彩相协调,与整个城市景观相一致。只有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贯穿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我们的行风建设才真正抓到核心、抓到根本。
(四)以转变政风践行宗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良好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行风建设,关键在领导,关键在机关,关键在机关作风的转变。机关作风统领行业作风,行业作风就是由机关作风带出来的。建设系统的行风,大量工作、关键环节在于正确运用行政权力。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执政为民理念,认真依靠制度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要认真按照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作风、李建国书记提出的创建“作风好、形象好、效率高”的优良机关的要求,紧紧围绕如何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设身处地为群众办急事、办实事。切实做到公开办事,透明工作,增强公信力。各级党员干部要奋发有为、知荣明耻、清正廉洁,带头弘扬新风正气,为群众做出表率。
二、充分运用精神文明创建载体,延伸行风建设的拓展力
我省建设系统行风建设的成就,得益于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加强,各种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奠定了行风建设的雄厚基础,推动了行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突出重点,齐心协力,积极创建文明行业。今年,省文明办和省建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建设系统开展创建文明行业的通知》,这是全国建设系统第一家提出创建文明行业,极具挑战意识。建设系统文明行业,是一项衡量评价建设行业发展成果的综合性荣誉称号,表现出队伍素质强,行业风气正,经济效益好,社会评价优,群众满意度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各级都要把文明行业的创建摆到突出位置,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作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实践,下大力气抓出成效。要通过强化管理,推动文明行业创建不断巩固、深化、创新、提高,为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省建设厅每两年要对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
(二)知晓荣辱,坚定信念,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社会时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理想信念、时代精神和荣辱观,构成“三大精髓”。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牢固确立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在纷繁复杂的事态中分清是非、明辨善恶、甄别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满足正确的自我需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切实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追求,持之以恒地弘扬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自觉为建设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履行职责,不负使命,切实加强和谐单位、和谐行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单位和谐,就正气凝聚,意志统一,创新进取。应该看到,改革越向纵深发展,人们的心态就难相对平稳,越难自如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权益维护等诸多问题。建设工作关联千家万户,牵扯群众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直接影响社会和谐。房价的高位运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相对滞后;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房屋拆迁而上访事件的时有发生;公用事业改革引发的阵痛等等,都将给社会和谐带来压力,都迫切要求我们履行职责,不辱使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是构建和谐单位、和谐行业的当务之急,不容懈怠。
(四)注重发现,精心培育,大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先进典型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杰出代表。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一个竖起的标杆。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把目光投向基层,聚焦群众,善于从普通群众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让干部职工从身边凡人小事上看到不平凡的精神境界,近距离地感受到榜样的人格力量。今年,我们认真总结了日照建委抓行风建设的典型经验,受到建设部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一步,要把日照建委的经验宣传推广出去,在全系统掀起学习的热潮。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行风建设的执行力
行业作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一套科学、严谨、规范、适用和与时俱进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行风建设长足发展的生命力保证。
(一)实行一岗双责制,深化职责意识。要明确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既是分管业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年初,上级党组织要与下属各单位“一把手”签订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状,同时,要建立健全廉政考察、责任询问、责任追究等配套措施。要明确规定谁在廉政、行风问题上撞“红线”,谁的“责任田”里出问题,谁就要挨板子、甚至挪位子、丢面子。只有这样动真的、来实的,才能见实效。
(二)实行内部行评制,内化自觉约束。运用内部行风评议制度,是一种自律意识的体现,是给自己上“紧箍咒”,是为行风建设注入内强动力。对内部行风评议先进单位,要大力进行宣传表彰;对行风建设后进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要把内部行评结果与树优评先、干部考核紧密挂钩,以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行风的自觉性。
(三)实行社会监督制,强化群众诉求。实行社会监督,是加强行风建设、促进勤政廉政的有效措施。我们要继续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市民群众做行风监督员,定期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形成指导性改正意见下发到各基层单位。每年还要开展至少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发放社会问卷的形式,征求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并将意见进行综合梳理,及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期完成整改任务。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高速快捷,建立数字化监控机制,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对行风建设工作的监管和监控。
(四)实行一票否决制,固化运行成效。在内部行风评议中,要把评议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与年度评先、政绩考核、干部管理使用“三挂钩”,实行行风评议“一票否决”。这种做法体现的是对行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反映的是从严律己的思想作风,传导的是重实际、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四、大力推进建设系统文化建设,强壮行风建设的“软实力”
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不仅是精神意义上的财富,也是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建设系统文化建设,是推动行风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助推器”,是对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亦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铸就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保证。今后一时期,全省建设系统要努力打造建设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企业文化、行政文化和行业文化,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建设者,提升行风建设乃至整个建设事业发展的“软实力”。
(一)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近几年,企业文化建设正越来越受到建设系统的高度重视,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一些建设企业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走向市场的“品牌”,通过提炼整合企业理念,培育企业精神,已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行业作风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我们要注重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提高优秀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深入实际,摸清运行脉络,把握发展走向,明确提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要采取全员参与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帮助企业搞好企业文化的整合和优化,在继承传统文化、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最重要的,是注重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在践行上下功夫,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用企业文化经营人手、经营人脑、经营人心,让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行动自觉,为企业长足发展注入活力。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大力推进行政文化建设。行政文化,是相对于企业文化而言的一种具有行政特点的文化形态,它集中体现了行政机关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及其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决定着行政机关的执政能力,决定着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行政文化的建设,要以党的宗旨、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执政理念为指导,以创建“绩效卓越,人民满意”的行政机关为目标,对多年来的行政经验、行业管理经验、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和行风建设经验,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提炼,重塑行政机关的使命和愿景、行政机关精神、行政机关价值观、行政机关行为规范、行政机关形象、行政机关作风、行政机关文化氛围等。现阶段,行政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就是要在公务员队伍中努力培养先进的行政理念,建立一整套行政行为规则,确保各种行政行为依法依规、有序透明、高效运行,不断丰富公务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适当时候,省建设厅将选取一到两个机关行政文化建设成果突出的单位,认真总结其经验做法,并召开现场会,在全省建设系统进行推广。
(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进行业文化建设。行业文化是行业的灵魂,其建设就是行业形象的文化塑造。建设系统行业众多,搞好行业文化建设,提升行业形象,是摆在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全局层面上的一个迫切课题。行业文化建设,就是以具体行业为主体,由省建设厅主管处室牵头,由行业协会具体组织实施,重点建立行业诚信文化,形成行业诚信经营理念、诚信经营规范和诚信服务规范,加强行业的自律意识,强化行业的自律作用,提升行业的文明程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把激发干部职工讲诚信、守诚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第一要务。在行业内部,积极培育新型的团队精神,充分尊重个人特性和要求,充分关注个人创造性、能动性和集体创新力、竞争力的整合,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可、自觉维护、共同实践行业精神。在行业之间,探索创新符合本行业发展的文化建设方式,使各行业文化多姿多彩、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