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知

时间:2022-11-05 09:21:00

导语: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知》(国发〔2005〕4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浙政发〔**〕5号)(以下简称国务院和省政府《通知》)精神,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决定,从**年起分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各级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二、明确任务,全面把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务院《通知》提出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免除的杂费,除上级财政补助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各县区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学生实行不同的资助政策。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和残疾学生,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低收入家庭(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定标准以下的家庭)子女,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少数民族学生,免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具体减免费用项目和标准由各县区政府决定。市直属学校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经市教育和财政部门批准后,可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

对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困难学生,继续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入学,所需的经费除上级财政补助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各县区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三)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提高后的日常公用经费超出2003年省定标准(小学生均200元/年、初中生均280元/年)部分所需资金,按照省政府《通知》规定,由省与市、县区按有关比例分担。

(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以县区政府为主,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测算、安排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市直属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由市财政安排。市、县区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并实行项目管理。具体专项资金设立及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五)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根据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113号)精神,中小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各地应将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不得留有“缺口”。必须保证教师的合理收入不低于改革以前的水平。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小学教师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开展

**年,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免除学杂费和为农村中小学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工作,做到应助尽助,没有遗漏。

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范围。将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从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提高到2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4000元,各县区同时要确保资助总人数不低于省下达的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比例有关要求。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年,市直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生均400元/年,初中生均460元/年。同时,市财政对吴兴区、南浔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补助标准按省对区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补助的口径,在省补20%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助40%。今年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不得再收取代办费和其他服务性费用。各县区要将必需的体检防疫费、热(蒸)饭费、饮水费以及必要的课外(校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等开支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及时启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要及时制订并出台《**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积极推进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实行“校财县(区)管”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中小学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各县区要按照省、市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要求,抓紧足额安排落实同级政府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调整今年的财政预算。

2008年-2010年,逐年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到2010年,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达到并超过中央制定的基准定额。完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扩大困难学生资助面。逐步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

四、强化措施,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倪玲妹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施会龙、朱鸿、张恩林同志担任(具体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落实分担责任。市政府足额安排应由市财政承担的资金,从**年起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区政府要按规定的分担比例足额安排落实应由本级政府承担的资金。省、市及各县区财政安排的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资金,应按有关规定全部用于公用经费支出,不得挪作他用或平衡预算,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支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分担和落实情况纳入对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和教育督导范围,与“教育强县(区)”创建和复评相挂钩。

(三)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县区财政预算。中小学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村小(教学点)纳入其隶属的中心学校统一代编。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项目,做到完整准确、公开透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县(区)管”制度,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实行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各级财政部门要按年初预算及时拨付教育经费,避免因经费拨付迟缓而影响学校正常运转现象的发生。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预算,大型工程、大宗物品和服务采购等支出,必须按规定实行审批并公开招标。

(四)坚决制止乱收费。从**年开始,一律停止收取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含信息技术费),学校只能按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如有违反,将追究学校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领导的责任。

(五)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切实提高中小学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推进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课程改革,严格控制中小学教科书种类、数量和价格,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防止教育资源过度向少数学校集中。

(六)强化监督检查。各县区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不准减少本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应承担的经费投入,不准挪用公用经费、校舍维修资金发放教师津补贴,不准乱收费加重学生负担。各级政府在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监察、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七)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