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选举工作通知

时间:2022-10-22 04:32:00

导语:村党组织选举工作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党组织选举工作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有关部门,省直有关单位:

全省村党组织和第六届村(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居)委会)任期即将届满,需依法进行换届选举。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全省村党组织和第七届村(居)委会选举定于2008年9月开始,至2009年2月完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选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范畴。这一重大科学论断,不仅是对我国二十余年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也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决心,为我们搞好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选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关键环节。搞好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选好配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增强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城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圆满完成各项选举任务。

二、周密部署,切实做好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成立选举工作领导和指导机构。各设区市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各级党委要成立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党委领导任组长,人大、政府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

(二)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对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选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动态,摸清底数;往届选举辖区内有“重点村”、“难点村”的,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本届选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分级制定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有效指导选举工作。

(三)对村(居)级财务进行审计。正式选举前,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第六届村(居)委会任期内的财务进行全面审计。对审计出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作出处理,并在选举前向群众公布结果。未进行财务审计的村(居)委会,不得开展选举阶段的工作。

(四)加强选举宣传培训工作。要运用多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他们熟悉选举工作程序,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加强对选举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组织指导换届选举工作的能力。

(五)落实选举工作经费。各级政府要根据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足额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县级财政部门要对经济困难的村(居)给予适当经费补助,保证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选举工作正常进行。

三、精心组织,提高村(居)委会选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明确村(居)委会干部职数和任职条件。村“两委”班子成员职数按3至7人配备,其中村委会成员职数按3至5人配备。人口较多或集体经济规模较大的村,需要增加村委会成员职数的,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经报乡镇选举指导小组审批后,再报县级选举指导小组备案。居委会成员职数按5至9人配备。村会计、治保主任、妇女主任和民兵营长等,由村党组织或村委会成员兼任,严格控制由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聘用;确需聘用的,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县(市、区)、乡镇(街道)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应结合实际制定村(居)委会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并经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后生效。

(二)依法推选村(居)民选举委员会。要依法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鼓励和引导将村党组织负责人按照规定的程序推选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要依法产生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居民选举委员会由上届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由主任、副主任、委员共5-9人单数组成,负责社区居委会选举事宜。

(三)认真做好选民登记工作。村(居)委会选举均以户籍所在地为基本原则进行选民登记。要针对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人口流动等特点和实际,认真做好选民登记工作,保证外出流动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依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现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连续居住本村1年以上并履行村民义务,本人要求在居住地参加选举的村民,由其户籍所在地出具证明,经居住所在地村民选举委员会确认,可以进行选民登记;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等回村居住的,可以予以登记,但不得在户籍所在地重复登记。户籍不在本社区,但选举前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或社区工作站工作的人员,经本人申请,街道办事处推荐,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在所工作的社区进行选民登记。对情况复杂或者争议较大的,应经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党委组织部门选聘到村任职一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参加村委会选举的,应当进行选民登记。登记后的选民,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主动放弃选举权,不参加任何选举活动的,经选举委员会确定,不计入本届选民数。

(四)认真做好候选人提名工作。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采取“海选”的方式提名产生。“海选”提名由选民直接等额填写提名票,不得委托他人代为提名。居委会成员候选人根据不同的选举方式,采取不同的提名方式产生: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方式的,由居民代表填写提名票产生;采取户代表选举方式的,由户代表填写提名票产生;采取直接选举方式的,由全体选民填写提名票产生。要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拔村干部。要结合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工作,积极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参加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

(五)依法组织投票选举。投票选举的时间、地点应在选举日的2日前予以公告,保证选民的投票权。在村委会选举时,应当召开选举大会集中投票和设立若干投票站投票,当场领票、写票、投票,集中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严格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加强对流动票箱的监管。依法办理委托投票手续,规范选票。在居委会选举时,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方式的,只设立中心会场,居民代表选举不得办理委托投票。采取户代表和直接选举方式的,设立中心会场和若干投票站,可以办理委托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3人。采取户代表选举方式的,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凭选民证和户口簿等能够证明为家庭成员的相关证件,由具有选举权的家庭成员代领、、选票。村(居)委会成员当选后,要当场向其颁发全省统一印制的当选证书。

(六)做好不同类型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场(矿)等范围内的村委会,应当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依法民主选举村委会成员。村委会虽然名称已改为居委会、管理处或其它的,但尚未进行村农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应按照村委会选举的法律、法规组织换届选举。

(七)认真做好换届后续工作。新一届村(居)委会产生后10日内,上一届村(居)委会应当向新一届村(居)委会移交公章、办公设施、集体财物账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及其它遗留问题。移交工作由乡镇(街道)负责主持。对拒绝移交或无故拖延移交的,村(居)党组织、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移交。移交过程中发现有重大问题的,应及时依法处理。村(居)委会成员要明确分工,保证有职有权,顺利开展工作。抓好村(居)委会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自治的能力。关心爱护退职和落选的村干部,引导他们积极支持新班子的工作。健全村(居)委会下属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委员会等组织和村(居)民小组,依法选好配强村(居)民小组长和村(居)民代表。提倡居住在本村民小组的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经村民小组选民选举兼任村民小组长,建立健全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指导新一届村(居)委会拟定三年任期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或村(居)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理顺村(居)各类组织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居)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

四、创新制度,探索村(居)委会选举工作的新途径

(一)继续开展“自荐直选”试点。在进一步完善村民直接选举制度,切实保障广大村民在选举各个环节中的权利,使村委会选举真正体现村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继续开展“自荐直选”试点。“自荐直选”的程序大体为:凡有意参与村委会成员竞选的选民,在选举日的10日前到村民选举委员会报名参加村委会成员中某一职务的竞选,同时递交自荐职位演说词。乡镇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同时对自荐人进行资格审查后,于选举日5日前按姓氏笔画顺序公布符合村委会成员任职条件的自荐人名单。提倡实行自荐人书面公开竞职承诺,提倡推行自荐人向村民群众进行竞职陈述,以增加选民对自荐人的了解。自荐人不是法定候选人。正式选举时,选民既可以选自荐人,也可以选其他非自荐人。选举时,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自荐人或其他选民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获得参加投票村民的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超过应选名额时,得票多的当选。当选人数不足应选名额的,不足名额在未当选的人员中,按得票多少差额确定候选人进行第二次投票。第二次投票,过半数选民参加的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选民的过半数赞成票当选。如当选人数仍不足应选名额,应再次组织选举,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参加投票选民的三分之一。本届选举,每个县(市、区)可选择1至2个村进行试点,以期取得更加丰富的经验。

(二)扩大居委会直选范围。顺应城市居民民主政治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努力扩大社区居委会直选范围,稳步推进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每个县(市)至少安排1个居委会,每个市辖区至少安排2个居委会实行直接选举;每个县(市、区)至少安排2个居委会实行户代表选举;其余可以实行居民代表选举。各地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重点指导做好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的有关工作。

(三)试行女性候选人“定位产生”制度。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的法律规定,试行女性候选人“定位产生”制度,着力提高妇女当选比例。具体做法是:提名候选人时,在提名票上专门设置“女委员”栏目,鼓励选民提名女性候选人,在主任、副主任、委员任何一个职务上都没有女性因得票多而成为候选人的情况下,将“女委员”栏符合候选人资格条件、得票最多的确定一人为正式候选人;但在正式选举时,女性候选人的当选条件与其他村委会成员相同,以得票多的当选。

(四)完善村委会选举监督机制。在继续发挥县乡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村党组织和村民选举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同时,积极发挥民间力量对村委会选举工作的监督作用。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后,可以由他们各推荐一定数量的监督员,报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选举委员会讨论通过,组成选举监督小组,共同监督主会场、投票站和流动票箱的投票选举过程。对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监督员可以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或乡镇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反映,村民选举委员会或乡镇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五、实行“两推一选”,认真做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一)明确候选人资格条件,严把干部素质关。选举工作中,要坚持把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等作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候选人资格和任职条件的重要内容。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党组织候选人的资格和条件,并在候选人酝酿提名阶段公开。要引导党员和群众严格对照村党组织候选人资格条件推荐提名候选人,切实把好村党组织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入口关”。对本村一时无党组织负责人合适人选的,上级党组织应及时选派得力的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提倡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为村(居)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居)委会成员;提倡村(居)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兼任村(居)委会主任。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二)严格工作程序,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换届选举前,村党组织要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讨论确定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有关事宜,并向乡镇党委呈报进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请示。换届选举中,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即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员选举产生村党组织班子的办法,在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由村党组织分别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对下一届村党组织班子进行全额推荐,并根据推荐情况按照下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名额两倍的人数,研究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报乡镇党委批准。乡镇党委组织对村党组织提出的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并根据推荐和考察情况,研究确定下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和书记、副书记的候选人预备人选(副书记原则上不单设),其中,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人的差额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确定后,由村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召开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并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报乡镇党委批准。

六、加强领导,确保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选举工作按时圆满完成

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选举工作法律要求严,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复杂,工作量大。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选举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一)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选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选举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要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人大监督、组织和民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有关部门参与的换届选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设区市委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县(市、区)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制。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要实行分片联系包干,建立换届工作联系点,加强具体指导。乡镇(街道)要抽调骨干力量,深入到村(居)指导选举工作。选情复杂的重点村(居),要指定一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换届工作消极应付、领导指导不力、处置不当引发较大群体性事件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协作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党委组织部门要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村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换届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积极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参加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选举。民政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村(居)委会选举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监督,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确保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和村(居)民对换届选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选的积极性。司法部门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使基层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农业部门要帮助做好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换届选举的工作经费。对选举过程中矛盾突出的地方,公安部门要配合做好治安管理工作,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维护基层稳定。信访部门要及时受理选举过程中的群众来信来访,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重点督办,并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坚决纠正选举违法行为。要切实加强对选举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到期不选、假选或违法操纵选举等侵害群众民主权利的行为,上一级党委、政府要及时进行查处,责令改正,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坚决制止“贿选”行为,候选人被确认有贿选行为的,取消其本届候选人资格,当选的宣布其当选无效。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等违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的,以及对控告、检举选举违法行为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要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要加强对候选人竞选承诺、治村演说内容的审核,严禁违法违规承诺、搞人身攻击等违背公平竞争的行为发生。要建立健全重大问题报告、重要信息报送和重要情况通报等制度,及时掌握动态,及时上报由选举引发的重大事件。

各地要认真总结、交流和推广换届选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报告。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各地要认真组织检查验收,形成书面报告,于2009年3月底前以设区市委和市政府的名义报省委、省政府,并抄送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