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体育安全通知
时间:2022-10-06 02:07:00
导语:加强学校体育安全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院校:
近来,各地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但由于体育锻炼和活动是以身体为载体,有竞争、有对抗,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期,我省教育系统发生了数起意外伤害事故,如运动会上有运动员投掷铅球时砸伤同学,课外活动中有学生打篮球时意外猝死,校外拓展训练时出现学生高空坠落受重伤等。这些意外事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学校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些事件数量虽少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为贯彻执行好中央的决定,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并请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贯彻执行。
一、强化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各地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开足上好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开展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强健体魄,增强体质。各地各学校不得以安全为由,随意削减和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体育的对象和参与者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增强体育安全意识,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各学校领导应经常检查指导学校体育安全工作;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教学和指导的同时,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编印有关学生体育活动安全手册,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保护常识,组织急救知识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意外伤害的能力。
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
学校要遵循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规律,掌握青少年身心特点、体育基础及安全认知水平,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体育课程、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考试等规章制度,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及竞赛等各项活动中都要做到周密计划、规范操作,全面考虑场地、器材、准备活动、教学手段、保护帮助和组织管理等安全问题,排除安全隐患。一般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安排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考试,也不宜在饭后一小时之内安排体育课和训练比赛等。对铅球、标枪、长距离跑、野外拓展训练等危险性高、训练强度大、易发生事故的运动项目要制定特别严格的工作规程,落实专人负责,防止事故发生。
三、加强对特殊体质学生的管理
学校应本着对学生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体育课免修制度。对丧失运动能力的残疾学生和有伤病的学生,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免考、缓考规定。对患有心脏病等特殊体质的学生,学校必须建立专门档案,加强医务监督,并通知班主任和体育课教师,如遇升学体育考试,应动员其办理体育免考手续。在体育课(或训练比赛)之前,体育课教师应当主动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于体弱或有疾病但尚未达到体育免修标准的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根据他们身体的实际,为其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
四、提高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安全性能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学校建设和配置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确认安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学校在采购体育设施和器材设备时,在符合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设施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管理和维修制度,定期进行质量安全的检查维修,消除安全隐患。要在所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器材旁边设立操作指导和安全警告提示牌,尽可能降低意外伤害事故风险。
五、增强学校体育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学校应当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预案和相关制度,建立与公安、卫生、保险等部门和单位配合的协作机制,切实维护学生、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在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时,必须配备具有急救技术(水上救生、心肺复苏)资质、损伤紧急处置能力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随行。在学校体育教学或活动中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当做到诊断抢救及时准确,情况通报全面到位,事故报告实事求是,相关责任认定规范,把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 上一篇:教育年报汇总会议通知
- 下一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