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规划通知

时间:2022-09-14 08:37:00

导语:人才规划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规划通知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目标,进而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努力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主要成就和面临形势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人才队伍初具规模,总体结构不断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到**年底,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7万人。较**年的1.6万人增加了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6%。其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主体人才总数分别达到0.16、0.17和1.52万人,占全县人才总量的近50%。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分别为0.3、1.6万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资源总体素质明显提高。到**年底,全县硕士研究生达60人左右,占主体人才总数的0.3%;大学本、专科及中专学历人才达到1.16万余人,占主体人才总数的63.2%。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工程、医药化工等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比“九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

2、引才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市场化配置作用增强。一是环境聚才,着力营造吸引留住人才的政策、人文和创业环境。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县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政策,全力引进、重奖优秀人才。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加盟金陵海外学子科技园,为海外学子来溧创业构筑平台。二是公开选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和**年先后推出10多个县管领导职位面向全省或全市公开选拔,大力集聚各地优秀人才加盟**地方经济建设。三是市场配才,人才市场建设不断加强。通过组织专场招聘、设立网上人才市场等,建立了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引才机制,提高了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

3、培育机制不断创新,人才素质得到提升。一是“四派”培养党政后备干部人才。把年轻干部外派到发达地区开展驻地招商,委派到县内重点企业和重要岗位服务,上派到省市机关部门跟班学习,下派到乡镇基层单位挂职锻炼。二是多渠道培训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开设学者讲座、举行科技成果洽谈、选送出国进修等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养。三是实践锻炼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培植,全县出现了一批本土民营规模企业,以民营为主的多元经济占全县经济的比重达90%。四是因地制宜培育“土专家”。根据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实施分类培训,推行“绿色证书”,开展网上科技咨询,形成一批农业技术带头人和农副产品经纪人,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因需实用培育技能人才。按照申请自愿、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重点开展就业培训和紧缺工种培训,推进技师考评考核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4、人才推动发展的作用逐步凸现。一是发挥各类人才在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成立**县科技咨询委员会,为县委县政府民主科学决策服务。二是发挥科技人才在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工业上搭建科技人才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在农业上创建白马有机农业等基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在社会事业上有计划地培养使用学科带头人,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三是发挥乡土人才在农民致富中的示范作用。通过送科技下乡、组织农村科技行业协会等,做好乡土人才典型的推介、示范和辐射,产生了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地经济的人才效应。四是发挥人才在科技服务中的先导作用。通过开展“四个一”工程、“双带”科技服务团和科普活动,搭建起各类人才科技服务平台。

“十五”期间**人才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虽有增加、质量也有提高,但重点行业、新兴行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不能充分满足**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二是人才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仍然不足,特别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队伍规模不够大,人才成果转化率不够高;三是人才的引进政策和支持政策,尤其是市场化服务水平不高,人才外流现象依然存在,人才的激励环境和保护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才法制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四是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中的资金投入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二)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攻坚决战时期。随着人才强县战略的不断推进,人才工作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才资源开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1、人才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一是国内压力加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了重要战略地位。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长三角等区域协调合作的发展,既有利于地区间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又对**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周边竞争加剧。**地处苏南板块,紧邻苏锡常和长三角发达地区,在吸纳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人才资源方面有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周边区县发展的挤压态势也十分明显。面对新一轮发展的压力,必须大力开发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资源。

2、人才发展要求更为迫切。“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建设经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发展的南京新郊区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工业立县、三产兴县、科教强县、环境优先四大战略,把**基本建设成工业主体地位凸现、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的新兴制造业基地,农业特色鲜明、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都市生态农业区,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最佳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对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要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度也不断加大,迫切要求**人才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

3、人才创新创业要求更高。“十一五”期间,**要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推进名牌战略实施。要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要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目标。所有这些,对人才创新创业的要求必然更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和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满足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任务还十分艰巨。

4、人才结构分布亟待优化。“十一五”时期,**将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产业优势明显的新型制造业体系。要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并不断向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结构的调整升级,对人才发展空间和结构分布的要求更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以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为重点,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坚持“五支队伍”一起抓,围绕打造**新兴制造业基地、都市生态农业区、旅游休闲度假区构建人才优势,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务,为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2、坚持促进发展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指导人才开发,牢固确立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坚持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加强人才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以人才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3、坚持整体开发的原则。把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主体,实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以培养、吸引和用好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逐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4、坚持创新创业人才优先发展原则。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求,优先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突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原创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转化科研成果,实施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以提升人才开发水平和人才工作开放度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人才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市场化人才配置体系,切实加强人才政策环境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市场化、法制化的人才开发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1、人才资源总量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人才人口占有率由**年的9%上升到15%。

2、人才资源结构调整目标。实施各类人才不均衡发展战略。党政人才微量增长,重在提高素质和能力,到2010年总量控制在0.18万人以内。专业技术人才平稳增长,重在提高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到2010年总量达2.52万人,其中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人员分别由**年的0.2和0.06万人提高到0.45和0.1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适度增长,到2010年总量达0.27万人。技能人才成倍增长,实现提档升级,到2010年总量达1.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由**年的0.09万人提高到0.39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持续增长,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总量达2.6万人。各类高层次人才由**年的0.25万人增长到0.6万人,占主体人才总量的20%。

3、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目标。探索建立以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才能力建设机制。党政人才着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着重提升继续教育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技能人才着重提高技术革新本领和实践操作能力,农村实用人才着重普及农业实用科技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到2010年,被列为全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总数达到30人次以上,县级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镇村科技人才分别达到100人次以上。力争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一些优势学科专业人才群体、专业技术带头人群体、中青年科技骨干群体。

4、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目标。通过建立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人才集聚整合和创业发展的平台,实施人才活力激发、能力提升和环境建设工程,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流动、激励、保障和使用等机制,实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全面优化,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各类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三、对策措施

“十一五”时期人才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建立“一个体系”,打造“两个平台”,实施“三大工程”,完善“四个机制”,建设“五支队伍”。

(一)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建立一个体系,即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委宣传部、统战部、县人事局、科技局、发改局、劳保局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体系。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切实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2、做好目标任务分解实施。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十一五”人才规划要求,与县、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部门规划相衔接,对人才规划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建立人才规划目标责任制,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把人才工作作为考核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各镇、各部门党政正职作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协调、指导班子成员共同抓好人才工作,确保人才规划的实施。

3、建立规划常态管理制度。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常态管理,制定实施常态管理制度,确定管理标准和要求。建立人才规划实施情况反馈制度,各镇、各部门根据人才规划实施进展情况,适时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反馈信息。建立人才规划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有关信息以及人才规划评估和监控情况,结合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正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偏差,确保人才规划和人才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打造“两个平台”,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资源

1、打造人才集聚和整合的平台。创新招才引智理念,完善人才和智力的引进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我县施展才华。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使引进人才的数量、结构、分布与产业发展目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坚持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放宽人才准入限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定期制定《人才开发目录》,促进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加快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统一配置和优化。统一区域性人才市场监管和人力资源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法制环境和人才生态环境。

2、打造人才创业和发展的平台。树立人才创业和自主创新观念,构筑人才创业和发展的平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广泛吸引县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溧工作,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大力扶持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业园区,形成产业优势,使之成为人才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平台。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发挥离退休人才作用,实施人才二次开发计划。制定和落实人才兼职政策,构建专家服务平台,发挥现有人才作用。

(三)实施“三大工程”,解决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1、实施人才活力激发工程。研究制定更加务实有效的激励人才体系和配套政策,鼓励创新创业,用科学的薪筹制度和分配杠杆,激发人才活力。制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施办法,鼓励用人单位创新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一视同仁。建立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制度,扩大人才使用和内部分配自主权。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变传统的人事劳资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推动员工招聘、职业生涯设计、岗位与薪酬设计、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员工培训等工作。

2、实施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人才能力建设,是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题。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重点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研讨培训、岗位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3、实施人才环境建设工程。人才环境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依法保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发展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制定人才市场和人才流动管理规范。建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发展人事业务,改革户籍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准入政策。优化人才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系统,增强服务功能,形成政府部门监管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人才发展环境。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功臣、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开展人才工作建言献策、优秀人才谈访、人才工作论坛等活动,加强领导干部与优秀人才的联系,在全社会营造人才创业兴业的舆论环境。

(四)完善“四个机制”,推进各类人才的深度开发

1、完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的要求,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用人上的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以业绩取向定升迁的优胜劣汰机制。

2、完善人才考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党政人才评价重在群众认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研究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业技术人才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考评结合的职称评审办法,逐步推进职称评审的社会化。建立符合不同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落实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实行按岗位、业绩定酬,逐步使分配向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倾斜,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对人才的双重激励作用。

3、完善人才流通机制。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规划建设集人才交流、服务、政务于一体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各类人才中介机构和谐发展。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三支主体人才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努力开拓市场服务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人才培训、人才测评、职业介绍、人才规划、薪酬设计等服务项目。推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通过项目合作、兼职、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各类人才。鼓励县内企事业单位引进外国专家及智力,力争每年有多名外国专家来溧开展智力支援;实施“智力返乡”工程,吸纳**籍在外人才回溧投资兴业,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来溧创业工作;在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工程、城市规划、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大力引进我县急需支柱产业、高新产业人才。

4、完善人才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对涉及人才的有关问题实行限时服务、承诺服务、个案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引进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提供适宜的居住条件。人事、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要为来溧工作的优秀人才提供就医、配偶和子女就业及就学等方面优惠服务。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做到人才开发投入的增长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适应。“十一五”期间,县财政每年要拨款50万元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县人才工作,以及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资助、奖励等工作。

(五)建设“五支队伍”,加强人才的分类开发与管理

1、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目标,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处理利益关系、务实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党政干部队伍。实施“135”党政领导干部培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加大优秀中青年干部培养力度,坚持训用结合,为全县领导干部队伍积蓄一批素质好、潜力大、能干事的后备力量。实施“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对公务员广泛开展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公共经济、依法行政和创新能力等学习培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加强村(社区)干部教育培养。加强对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教育培养。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以提高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市场驾驭能力强、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适应我县企业发展需要,完善多层次大规模开发性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512”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工程(即“兴企强县”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到2010年,全县1700名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普遍轮训一遍。突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企业人才的技术研发、战略决策、防范风险、驾驭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能力培训。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和人才开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人才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抓好紧缺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企业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方式,营造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技能靠培训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广大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好、善于推动科技进步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施“112”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五年内每年对10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对1200名左右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各类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办法,完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促进继续教育的制度化和法制化,逐步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终身化教育体系。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力度,建立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到2010年,使各类人才继续教育覆盖面达到95%。实施“高专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省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重点行业和领域骨干人才为抓手,培养一批能够从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应用技术人才,以及善于组织科研项目研发和实施的科技管理人才。在现代农业、支柱企业等产业领域,抓紧培养一批青年高级专家。继续选拔培养一批县中青年拔尖人才和镇村优秀科技人才。

4、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以提高技术革新本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支生产、服务和工作一线熟练掌握技术和操作的技能人才队伍。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大力实施“蓝领人才培养工程”。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导、行业参与、政府帮助、政策支持的原则,创新技能人才培训体制和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改进技能传授方式,促进岗位成才。围绕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机械制造与加工、新型金属材料等工业主导产业人才培育;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特色经济林果、有机食品、安全粮食、特色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人才培育;围绕实施三产兴县战略,加快建筑、旅游、房地产、生产服务、居民服务、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人才培育,使这些产业的技能人才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年平均人才增长率。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使用好全县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好县内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再就业培训中心的培训基地作用。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技能人才成长机制。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普及农业实用科技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针对县内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抓紧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培养农学,粮食及食品加工,农、林、水产品贮运与加工,农产品批发贸易,经营管理、种养殖、饲料和捕捞业等方面人才。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加强人才智力扶贫制度化,定期组织专家、科技人员进行智力支农服务。大力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村两委班子,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深入实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规划并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发挥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快各类培训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努力提高农村人才和广大农民的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