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试点通知

时间:2022-08-22 11:56:00

导语:循环经济试点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循环经济试点通知

各市经贸委(经委):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70号),现就做好全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工业循环经济是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试点工作又是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对于全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和引导性作用,特别是对于促进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试点工作搞得成功与否,关系到下一步工业循环经济是否可以顺利推进。各地及有关单位要切实重视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周密策划,统筹安排,跟踪指导,努力把试点工作做好,使试点市、县、园区与企业成为全省,乃至国内区域循环经济的典范。

二、工业循环经济试点

实施“4121”示范工程,确定4个市、10个县(市、区)、20余个工业园区(块状经济)和100余家企业作为工业循环经济首批试点(名单见附件)。

三、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基本要求

1、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试点市、县、园区和企业要根据法律、法规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以突出解决重点问题为核心,系统谋划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企业要勇于担负起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起抓。

2、建立和完善工作机构。试点市、县、园区和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专门人员负责促进工业循环经济推进工作。

3、制定规划或工作计划。试点市、县、园区(块状经济)今年要启动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试点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编制规划要根据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和生态省建设要求,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要深入研究区域内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构建与整合,规划产业链的延伸、共有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逐步实现区域内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循环化方面,尽可能有量化的指标体系和扎实的工作举措。

4、建立和完善评估考核指标。试点市、县、园区和企业要研究制定本区域、本企业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主要产业发展及产出效益指标、资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递减指标要求等。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能耗、水耗、“三废”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情况进行考评。

5、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试点市、县要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支持本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6、试点单位的主要工作方向和内容。围绕“集约化生产”和“节约型经济”的目标要求,重点做好“四节一利用”工作。一是要主动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突出主导产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循环型企业建设。二是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的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当务之急,是推广应用一批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同时,加强对共性技术的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三是要广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创建废水“零排放”企业。属于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示范园区内企业和试点企业在2007年前要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四、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管理

1、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在省政府领导下,省经贸委负责全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促进工作。各地经贸部门根据当地政府的部署,负责当地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的促进与落实工作,工业园区与企业要配合当地经贸部门,共同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2、加强工业源头的管理。试点区域、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中的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少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使用国家和省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定期公布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品导向目录。

按照国家和省节能、水资源利用等已经出台的法律、规章的要求,加强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的监管,加强对示范企业实行万元产值能源、主要原材料、水资源等消耗和“三废”排放量监管。各市也要加快能源、水资源利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依法加强对示范企业用能、用水、用材、用地状况的监督、检查与服务。各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要加强与试点单位联系,强化咨询、服务,共同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3、及时总结试点工作,提高试点水平。除“4121”示范工程之外,各市县都要抓一批试点园区和企业。因此,要加强各类试点情况的交流与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子,创建各具特色的循环型区域、园区(块状经济)与企业,带动全省工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