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时间:2022-03-27 10:14:00

导语: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为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各项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建立和谐健康的银企关系,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现根据全县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的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连通社会经济生活的媒介和命脉,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业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不断加大金融对现代经济的有效支持,才能维护货币资金在国民经济中正常有效的作用。

(二)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地方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的需要。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而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又是金融稳步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共同发展和良性互动。

(三)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中央金融政策的基本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四)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发挥好资金资源效益的共同目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既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分散信贷风险、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的客观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要突破所有制、规模等限制,合理调整服务定位,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创新信贷业务和贷款品种,努力在有效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提高自身效益,培育和建立优质融资服务客户,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

二、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1、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各金融部门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有发展前景,都应予积极支持。

2、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经济互惠原则。加快和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对几十年经营模式和理念的彻底冲击和转变。因此,各金融机构要正视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促进金融经济良性互惠共赢发展。

3、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原则。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正确认识金融业具有高风险的客观性,坚持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经济金融双活双赢的良好局面。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和引导推动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领域,扩大融资规模,提高融资效率,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融资工作创造良好的政府服务和政策环境,着力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努力培植骨干企业,促进电力、旅游、畜牧、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三)发展目标

金融机构存款增幅保持在10%以上,贷款增幅保持在20%以上。不良贷款下降5%以上。当年新增存款的50%以上用于支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7项主导产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工作。各金融机构重点支持1家以上县内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信贷、现金、结算、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力争2011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8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至15%以内,全县A级以上信用企业达到30家。

三、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

1、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传导和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重要职能,着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切实抓好已出台的各项信贷政策的贯彻落实,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变目前信贷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贷款增量不足的状况。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定期对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情况进行分析督导,总结交流,确保信贷政策全面落实。人民银行定期以简报等形式向企业和有关部门相应的信息,每年举办1-2次金融业务与企业项目互相推介会。

2、综合治理县域资金外溢现象。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大量上存的问题,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银行贷款自主性的前提下,原则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新增存款中要力争有50%以上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3、发挥综合协调职能。通过银企座谈会、贷款营销洽谈会等,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实现经济金融共同发展。人民银行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通过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投入。坚持按季度召开由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的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席会议。建立由政府组织,人民银行牵头,银行业金融机构参加的产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调研制度。

4、加强对县域经济金融形势的综合分析。信息支持和信息反馈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人民银行要对县域货币信贷政策落实情况,县域信贷有效需求变化情况,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议,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各种信贷咨询和信息服务,为上级行制定和完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定期向政府和企业信贷政策信息,提供信贷政策咨询服务。

(二)加大工业信贷投入,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1、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巴东工业园区建设。在继续支持现有的酿酒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基础上,配合当地实际,对考察和引进的新项目,最大限度地给予相应的信贷资金支持。

2、继续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麻线坪电站、桥河电站、泗渡河电站、后河电站等新建和续建的水电项目,支持电网改造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继续支持三峡库区和水布垭库区配套项目的建设,支持铁路、高速公路及库区地灾治理的相关项目建设,支持列入政府规划重点的交通、能源、农业、工业、城建等项目。继续支持发展柑桔、茶叶、蔬菜、魔芋等富硒绿色食品的产品提升和精加工,创精品名牌,争取走出山门。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调研,对资金需求较大的项目要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尝试建立银行联合信贷支持机制。

3、积极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层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按照国家、省、州有关部门的产业政策,对技术成熟、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专利产品的生产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同时,要支持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支持我县名优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三)大力支持“三农”,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关金融机构要积极协助农民摆脱传统农业模式,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特色经济发展。

2、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生产规模或市场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个体大户,农村金融机构要做好信贷服务工作,要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辐射能力强,能立足本地资源,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将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继续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包括:农田水利建设、乡村公路改造、本地“天然林保护”工程及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项目。

3、完善小额农贷,适量增加大额农贷。继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扩大覆盖面,规范农户信用评级和《贷款证》发放及操作,提高授信额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特别要重点支持种养大户,适量发放大额农贷。

(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1、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双百”工程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对民营企业的授信面和授信额度,争取每年对民营经济的投入不低于2亿元。以民营企业为重点支持和促进连锁经营、仓储式批发、物流配送、电子商店、超市等现代企业的发展。支持发展通讯、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业。实施信贷创新、开展综合服务,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势头,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支持教育及旅游业的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努力解决基础教育事业临时性资金缺口和义务教育设施改造的资金需求,解决高中学生扩招的各项资金需求,支持神农溪旅游景点延伸开发和水布垭旅游风景区建设。

3、支持城乡结构调整,推进集镇化进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支持发展加工型、商贸型、旅游型小城镇建设。要支持城镇建设与改造,支持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4、继续拓展消费信贷,发展旨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新型信贷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培育和扩大个人信贷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以教师住房贷款为突破口,逐步扩大个人住房贷款的覆盖面,加大对普通居民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控制投资性购房贷款。尝试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

(五)继续推进政策性业务发展,积极发挥信贷资金的社会效益

1、继续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经办银行要在总结经验、完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覆盖面。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银发〔2004〕51号)等文件精神,继续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简化贷款担保和审批手续。同时要对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合伙经营的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

2、大力推进助学贷款业务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社会公益意识,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信贷支持,促进社会稳定。要继续完善和推进助学贷款业务,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相关经办银行要与有关高校加强协调和沟通,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简化贷款程序,及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农村信用社要根据省、州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积极帮助辖区内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相关金融机构要探索完善助学贷款风险防范、风险补偿机制,促进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就学地、生源地并重、商业性为辅的助学贷款体系。

(六)强化服务意识,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1、合理布局服务网点。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扩大对县域经济服务的覆盖和辐射面,在结算、财务管理、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方面为县域经济提供多方面金融服务。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自身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增进了解,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良性互信共荣。

2、创新信贷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选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试点信用贷款方式。积极推行票据融资,推广商业汇票业务。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允许县域中小企业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可靠应收款作为保证条件向银行申请贷款。

3、改进工作流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评估、审查、发放过程中要建立限时服务制度,提高贷款发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申请贷款的企业应及时进行审查,在资料规范、完整的前提下,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答复。对重点优质客户实行贷款营销“绿色通道”,在符合信贷管理制度和有关贷款条件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批环节。对已经批准的贷款,应按照客户需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4、提高服务效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信贷政策、业务处理、运作程序、服务手段等方面,制定标准化信贷服务规范,公开办事程序,接受客户监督。要扩大服务范围,利用银行便捷高效的资金汇划系统,进一步完善对信贷客户的结算服务,节省在途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积极开发配套适用的金融产品,为其提供经济金融信息、投资咨询和公司理财等综合性服务。

5、加大信用授信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自主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给予信用授信,对已有一定资金规模、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本息,尤其是对已经经过本行信用等级评定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及时根据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要防止脱离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的实际需要,人为延长或缩短贷款期限,给中小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困难。

(七)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搭建“信用平台”

1、加大县域经济金融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赖于一个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也是深层次解决“贷款难”问题的现实选择。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整治,应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和全社会广泛参与。金融部门要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和协调力度,千方百计地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2、全力做好金融债权维护工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转制过程中金融债权保护,切实保障金融部门收贷收息和落实金融债权。加大对金融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加大对欠、赖、逃债行为的打击力度。人民银行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搞好金融债权维护的协调工作,全力支持县域金融机构保全和维护债权,要建立逃废金融债务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和人民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向社会公布,并从信贷、开户、结算等方面进行联合制裁。

3、进一步加大清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债务工作的力度。要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我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大局出发,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切实加大公职人员欠贷的清收力度。对清欠工作较差的责任单位和仍然拖欠不还的国家公职人员,要坚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收。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做好公职人员拖欠贷款清收的有关工作,必要时会同纪检监察、组织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清收。

4、全面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村组和信用社区评比活动,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息建设,着力扫除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的“诚信障碍”。加强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严格行业自律,建立有序的信贷市场竞争秩序,防止恶性竞争。重视人民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维护和保障良好的社会信用。各金融机构要按要求及时登记、上报借款人信息,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充分利用系统查询有关信息,解决企业贷款中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启动中小企业参加人民银行指定社会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逐步实行统一、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扩大贷款营销。

(八)完善融资抵押担保机制,加快建立县域中小企业担保制

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贷款提供便利。充分利用国有资产清理成果,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换成经营资产,扩大担保机构资本金。安排间隙性财政资金充实到担保机构,壮大担保实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县担保公司同意担保的项目,不应对贷款企业的资产再抵押。

(九)构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银行经营管理体系,完善信贷营销贷约束和激励机制

1、增强货币经营理念。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市场和企业调查研究,加强贷款营销工作。要针对县域经济的特点,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制定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营销策略,及时发现、积极培育优质客户和贷款项目,开拓适应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扩大信贷投放领域。通过支持经济发展和增收节支,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水平,并以此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2、争取合理贷款权限。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适时调整县支行贷款审批权限。对贷款对象坚持“不论大小,不论所有制,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不因所有制、企业规模原因将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企业拒之门外,对政府筛选推荐的重点扶持企业,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3、完善贷款营销管理体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贷款营销的需要切实整合营销力量,充实营销队伍,加强营销人员培训,积极探索和完善顺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机制和办法。开展合作营销,对大的客户或大额的资金需求可实行银团贷款方式。建立与优质客户的密切合作,不断提高营销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贷款责任制,科学合理制定对信贷管理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应加强对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的考核。对造成不良贷款的责任应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定。要废除一些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能够促进贷款增长和效益提升的激励机制。完善对信贷管理人员的奖励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

4、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自2007年起,县政府将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经营行为给予奖励,奖励政策另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