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
时间:2022-03-27 10:14:00
导语: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巴东煤炭资源丰富,是巴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财富。通过多年努力,全县煤炭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布局不合理、企业生产效益不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资源勘探滞后、矿区环境治理任务繁重等问题。为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科学发展煤炭产业,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发展的煤炭行业发展之路。以煤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建设规模煤矿企业,做大煤炭产业,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安全监管,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改善矿区环境,打造平安矿业。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努力把煤炭产业建设成全县骨干产业。
(二)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县煤矿企业总数控制在23家以内。生产规模162万吨,年产原煤125万吨,实现年产值2.5亿元,税费收入5500万元。
2、加快产业集中和关联建设步伐。启动建成1个年产30万吨矿井,其他22个矿井年产原煤均达到6万吨以上(含6万吨);力争兴建煤矸石火力发电厂1家,使原煤加工转化取得突破。
3、提升资源回采率。逐步使薄煤层达到85%以上,中厚煤层达到80%以上,厚煤层达到75%以上。
4、安全生产明显好转。煤矿安全基础条件基本完善,80%以上矿井建成安全质量标准矿井;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人以下;矿井瓦斯得到有效治理,矿工生活条件和矿井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三)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培育和规范煤炭资源矿业权市场和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炭开发利用管理水平。
2、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县内煤矿分布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煤炭资源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布局优化合理的原则。调整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促进煤矿重组联合、改造、提高,培育规模化煤炭企业。
4、勘查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科学合理设置矿业权,形成有效保护和节约资源与合理开发的良好秩序,实现煤炭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煤炭生产的准入条件,提升科技兴安水平,加大安全投入,全方位、多角度预防各类煤矿安全事故发生。
6、综合统筹的原则。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统筹比较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
(四)强化监管部门责任意识。县安监局是全县煤矿安全监管和煤炭行业管理主管部门。其职责是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科学制定煤炭行业发展规划,督促煤炭企业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技术规程和设计规范,确保煤炭产业安全发展。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全县煤炭企业的登记主管机关。其职责是对煤矿企业进行登记注册管理,监督煤矿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以及在登记中弄虚作假、虚假出资、擅自转让出资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县煤炭产业健康发展。
县国土资源局是全县煤炭资源主管部门。其职责是科学合理编制煤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严格按规划组织开发,核实各煤矿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制止和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县卫生局是煤矿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负责对煤矿企业职工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同时对煤矿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严厉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
公安部门要严格民爆物品的管理,对民爆物品的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实行严格监管。
电力部门在煤炭企业取得安监部门正式核发的开工令后按有关要求供电,同时配合煤矿企业做好双回路供电工作。
水利、水保、林业、环保等部门各自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和服务。
(五)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煤炭监管部门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编制煤炭开发规划、项目审查、设计资源的审核时,须征求国土资源部门的意见,作为批准时的依据。国土资源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探矿权设置方案时须征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意见,作为批准时的依据。
(六)加强煤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全县煤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格按照省安委会批复的《巴东县煤矿关闭整合方案》实施,按要求及时关闭3万吨以下的矿井,吊销所有关闭煤矿各种证照,停止井下一切生产活动,在关闭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合。整合按收购、兼并、出让三种方式进行。凡拒不整合的矿井一律停止各种证照的年检和换证,主体矿井生产到采矿许可证到期时,自行关闭。达成协议的整合企业按规定的程序启动整合。
(七)加强煤炭资源勘探管理。允许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按程序取得探矿权,探矿权的设置必须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程序向省国土资源厅函告。已取得探矿权的法定单位(或个人)在勘探开工前必须向有关部门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煤炭资源勘探企业必须严格按设计方案探矿,严禁圈而不探、边探边采、以采代探。超过批准期限的,就视为业主自动放弃。凡涉及坑探工程的勘查项目,在实施坑探作业前,应提交具有资质的设计机构编制的坑探工程安全施工设计,落实责任制和责任人,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并备案,否则,一律不得实施坑探作业。
探矿期间由县国土资源局和所在乡镇负责安全管理,县安监局监督。
(八)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设置,要符合省、州、县的矿区开发总体规划和煤炭勘查规划,要保障矿区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要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保护和节约煤炭资源。严格控制矿井数量和规模,严格执行煤炭行业技术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督促企业采用正规的采煤方法,合理的开采顺序,适当的开发强度。煤矿新建和技改项目必须经县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并依法取得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准,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
(九)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坚持建设规模与资源储量和服务年限相匹配的原则。一个矿区内按设计标准有偿取得后的剩余储量属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煤矿生产中严格执行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滥采。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县国土部门对回采率和煤炭储量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对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
(十)规范煤炭运输和码头管理。按照安全、有序、环保的原则,统一规划全县煤炭运输和码头建设。严禁超限超载运输,对不符合运输要求的要责令煤矿业主整改,对不符合规划的煤码头,要限期恢复原状;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煤码头,要依法严肃处理。规划批准的煤码头,应同时具备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并严格监督执行。对已造成的污染,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治理。
三、加强综合治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一)构建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实行“四个一”煤矿安全机制,即一名分管领导、一套专班、一辆专车、一年四季抓安全监管。保证每月对高沼矿井不少于1次,其它矿井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安全检查。建立乡镇煤矿监管体系,产煤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煤矿监管专班,保证对矿井每月不少于2次的安全检查。加强乡镇人民政府驻矿安全员和县安监局委派技术员管理,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保证对矿井日常安全监管。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煤矿企业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5人的专职安全检查人员,落实班组安全监管责任人员。
(十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煤矿企业、各产煤乡镇、煤炭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各产煤乡镇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行政首长负责制;煤炭管理部门要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矿长到班(组)长到煤矿工人都必须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凡发生事故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落实好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天,矿长、副矿长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天。认真落实安全办公会议等各项规章和制度。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十三)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煤矿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足额提取生产安全费、维简费,由企业建立专帐,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要以“一通三防”和水防治为重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夯实安全基础。落实好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由部门代收县财政局代管。落实好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煤矿企业必须给每个工人保足20万元意外伤害保险。
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有关部门收(提)取和使用的安全生产相关费用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审计。
(十四)提高瓦斯防治水平。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煤炭主管部门,涉煤乡镇要指导监督瓦斯治理工作。所有煤矿按规定配齐瓦检员、配备光学瓦检器、瓦斯报警仪并发挥其作用,认真执行“一班三检”、“一炮三检”制度。既要重视高沼矿井的管理,也不能忽视低沼矿井安全,建立完善瓦斯事故应急救援预防体系。
制定完善监控管理制度,使瓦斯远程监控真正发挥作用。2008年前所有煤矿按规定要求安装三级瓦斯监控系统,并确定专人负责井上井下的管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五)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验收。
(十六)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管理。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制度,聘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爆破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要求保管、使用民爆物品,确保民爆物品不流失和民爆物品事故不发生。2007年10月底前,所有煤矿必须修建符合国家标准的小型民爆物品仓库。
(十七)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炭管理部门要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做到分批达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是:2007年底达到10%,2008年底达到30%,2009年底达到70%,2010年达到80%。
(十八)依法打击、取缔和关闭非法煤矿(井)。由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县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取缔和关闭非法煤矿(井)。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承担取缔、关闭非法煤矿(井)的第一责任,会同县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和取缔关闭非法矿井,发现一处取缔一处。依法惩处拒不执行决定、干扰破坏行政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九)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职业病防护、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对煤矿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实行强制培训,落实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煤矿企业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等安全管理人员,上述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每个煤矿企业要建立符合要求的安全教育室,实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严格煤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调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负责持证监管。
(二十)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水平。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采掘方式,推行壁式开采和金属支护。各矿井要装备瓦斯监测报警断电系统,完善可靠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二十一)加强矿山救援体系建设。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县矿山救护队规范化建设,确保达到省级资质标准。支持枣子矿区、二等岩矿区、野三关矿区、江北矿区分别设立一支辅助救护队。县救护队按照“加强训练,严格管理,主动预防,积极救援”的总体要求,按规定进行装备和训练。建设和运转经费主要从救护费中解决。县救护队每年与企业签订救护协议,按规定标准一次性收取救护费。辅助救护队要配备专人和必要的设备设施,经费由所在煤矿自筹。严格按标准征收矿山救护费用,确保机构运转正常。
(二十二)加强税费征管,实行“一站式”收费。县发改局、县安监局、县财政局是“一站式”收费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是征收的责任单位。“一站式”收费项目和年度计划由县人民政府分年度下达到各乡镇。“一站式”收费分月收取,由乡镇人民政府收取后上解到县财政局。“一站式”收费分配方案由县人民政府具体研究制定。实行“一站式”收费后,各职能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再进行收费项目的检查。各煤矿企业应规范财务核算,严格发票管理,按要求报送相关报表。实际产销量超过核定量20%的,应主动申报补缴地方税费。税务部门有权对偷税行为和未按规定使用发票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以人为本,建设平安矿区
(二十三)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办理和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环保设施、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废弃物、采煤沉陷区治理,确保环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凡因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经权威部门认证,按照“谁引发、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地灾治理和相应赔偿,并依照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具体的管理办法另行文)。
(二十四)提高职工劳动保障水平。提高煤矿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改善作业环境,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按规定保障井下工人劳动保护用品的正常发放。加强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监督检查,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所有矿井按规定设立综合防尘系统。
(二十五)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煤矿企业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要加大矿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矿区环境。所有煤矿“两堂一舍”建设达到标准,改善职工生活和居住条件。
(二十六)稳步推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文化活动。加强对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安全理念、安全态度的教育和引导,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指导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广大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把安全文化渗透到职工的劳动和生活中,使“重视安全、珍爱生命”成为职工的自觉意识。
(二十七)维护矿区稳定。在规划和建设中,对有资源的乡镇科学规划,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煤炭资源开发,解决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用煤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煤矿企业大量招用劳动力从事井下井上各项工作,为从事运输工作的提供煤炭资源等多种形式加以保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稳定和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矿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五、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十八)组建煤炭企业协会。按照“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参与实施行业管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煤炭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服务”的宗旨,组建煤炭企业协会。协会由企业组建,县安监局监管。协会是企业和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发挥服务和自律功能,推动煤炭行业技术与管理进步和巴东煤炭产业健康发展。
(二十九)预防和惩治腐败,为企业创造宽松发展环境。规范部门收费、检查、处罚行为,为企业创造宽松发展环境。涉煤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依法行政,不准以任何理由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礼品,严禁借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不准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由监管监察对象支付费用的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严禁参加任何形式的赌博;不准以任何形式从事安全生产评价及其他中介活动,或收取中介机构提供的钱物;不准违反规定向监管监察对象集资、摊派、拉赞助、推销产品、索要钱物、接受馈赠或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取私利;不准到被监管监察单位报销应由本单位或个人支付的费用;不准滥施行政处罚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不准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私自处理、留置罚没财产;不准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或对监管监察对象故意刁难和打击报复;不准在煤矿及其他企业入股“分红”或提供有偿技术咨询服务。要加大对失职渎职、贪污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继续清理和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的问题。
(三十)搞好协调配合,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安监、国土、公安、工商、卫生、电力等涉煤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保持沟通、整合资源、搞好配合,为煤矿企业的办证照、年检、项目审批、技术服务、产品市场营销规范以及其他方面实行公开承诺,提高办事效率。
(三十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水平。按照思想好、作风硬、责任强、业务精、法律熟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加强行风建设,强化忧患、实干、执行、自律意识,养成勤勉敬业、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廉洁奉献的作风。煤炭安全监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的,按程序搞好衔接和沟通。重视关心煤炭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六、其它
(三十二)其它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行井工生产的参照本决定执行。
(三十三)本决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