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慎重对待坚持改革 慎重对待
时间:2022-02-21 03:03:00
导语:坚持改革慎重对待坚持改革 慎重对待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庆是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和石化基地。国有特大型企业在全市经济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近10年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进行二次创业。优胜劣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地方国有企业相继破产、倒闭、转产、重组,而代之以新的地方经济迅速崛起。市属企业经济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自1995年以来,全市有350多家企业经历了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其中涉及离休干部的企业100多个,离休干部670多人。对于这批共和国的功臣、社会的特殊群体,市委在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始终态度坚决地贯彻了“严肃对待、审慎处理、妥善安置、维护稳定”的方针,始终坚持了“特事特办、从优共享”的原则,始终做到了“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企业离休干部的利益在改革中得到了切实保护,“两个待遇”得到了更好落实。
按照中组部2002年重点调研课题的部署,根据省委老干部局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要求,最近,我们组成了专题课题调研组,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情况如下:
一、企业改革过程中离休干部工作出现的主要问题
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企业改革逐步深化,企业离休干部工作面临着许多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上的不足:一是“财富、功臣”观念谈化。认为离休干部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不能再为企业工作,现在却仍由企业保证这部人的开支,是在拖企业改革的后脚,是企业发展的“包袱”。二是产生“与已无关”的思想。认为老干部过去曾经为国家打天下、做贡献,退下来后,理应由国家供养起来,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企业只需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再由企业负担离退休人员不合适。三是缺乏“从优、共享”意识。认为在岗人员才是生产的主力军,企业发展要靠这些人,有了钱也要先保证一线工人开支,现在“企业经营危困、效益不好,在职职工开支都有问题,优先照顾离退休人员不应该”。四是政治责任感不强。实行“两保”统筹后,个别企业经营者认为,老干部“两费”已交由社保、医保部门了,解决老同志吃饭、看病就行了,其它就没什么做的了。有的虽然口头上不说,却不愿意为老干部再多想事、多办事,有的企业经营者常年不和老干部接触。
转制中的问题:一是企业改制时,政策制定不够严密。有的由于离休干部人数较少,忽视了这部分群体;有的因不明政策将离休干部混同于退休人员;还有的以企业经济危困、无钱无物为由,将离休干部推交政府和社会,人为造成了老干部待遇得不到落实。二是界限不清、责任不明。改制后,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出卖、兼并等等,对离休干部的归属问题划分不清。有的由原企业管理,而原企业不存在了;有的交由企业主管部门,而主管部门又撤销了;有的转交其它企业管理,而这部分企业有的也在破产、倒闭中,看似将老干部妥善安置了,实际上却是无人真正接管,各项待遇无处落实。此外,由于转制中衔接、过渡性的问题,也使部分离休干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三不管”现象。三是在“两保”统筹实行初期,由于机制不够完善,部分经济危困企业不能及时或无力上缴统筹费用,而财政支持又不到位,社会统筹调剂功能差,造成个别地方(在大庆主要是所辖4个县)企业离休干部统筹机制作用发挥不好,形成“两费”拖欠。四是缺乏刚性手段和制约机制。对部分企业落实老干部待遇的监管力度不够。老干部政策的贯彻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觉悟和个人感情,造成了企业在落实离休干部待遇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五是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同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存在一定的差距,丧葬补助费也不同,许多老同志对此心理难以平衡。
管理上的漏洞:一是由于大庆油田居住分散、生产与生活区相隔较远,而老干部又年龄偏大、行动不便,客观上形成了原单位管理难、老干部参加组织活动难的问题。二是部分地方和企业,偏重于抓生活待遇的落实,满足于保障老干部“两费”,出现了“政治待遇”拖欠,思想政治工作无人问律。三是部分企业转制后,特别是破产、倒闭企业,老干部组织关系无着落,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致使老干部党员长期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外。有的老党员反映,连党费都无处交;四是极个别老党员组织观念淡化,利用了企业转制和组织关系交由社区管理的漏洞,有意脱离党组织,在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落实企业离休干部待遇的基本对策
坚持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确立的坚定不移的基本路线。面对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对社会的种种猜疑,市委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只能向前、不能停止、更不能后退,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方式解决。在企业改革的每一个阶段,市委对离休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始终给予了特殊关注,伴随着改革的不同举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离休干部的利益。
(一)舆论上造势,在社会营造良好的敬老氛围。市委历届班子都把老干部工作摆在讲政治的高度,当做全局工作中的重点,自上而下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签定了责任状。在每年初的市委常委会上,都列专题研究老干部工作,具体决策一年中要为老干部办的几件大事,并发专题记要,由市委督办室具体督促落实。原市委书记、现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刘海生同志曾明确地表示:“在老干部问题上谁抓都不越位,怎么抓都不过份”。对于特困的企业离休干部,市委主要领导还亲自带头,定点捐助。每年除正常的走访慰问外,无论工作多忙,对200多名特困老干部,市领导都要亲自到家中走访一遍,每年的专项慰问金达10万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市委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党政部门都把老干部工作自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全市各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还开辟了领导访谈、尊老模范、夕阳红专版、老年教育、健康养生等专刊、专栏,大力宣传老干部工作的相关政策、信息,及时报道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事情。对于负责老干部工作上的各级领导,市委惩戒分明。原市三环企业总公司一名主要领导,关心重视老干部工作,真心为老干部办好事,得到老干部称赞,市委抓住这一典型,在全市通报表彰,号召全市处以上领导向他学习。而另一位在县里主管老干部工作的副书记,因对待上访老干部态度生硬,被在市委常委会上点名批评,并由市委主管书记亲自找其戒免谈话。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各级党政领导的共同参与,在全市形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和人际环境。
(二)资金上支持,“两费”拖欠得到彻底清理。“两费”是老干部的吃饭钱、保命钱。对于拖欠离休干部“两费”,市委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解决拖欠。市委几次召开清欠工作会议,市领导亲自与拖欠单位签定责任状,责令限期解决。自1995年以来,全市先后开展了三次大型的清欠活动,市财政直接出资3000多万元;市、县各级组织部门从党费中拿出100多万元;市、县民政部门从救灾款中拿出50万元。市里还建立了“夕阳红”基金,几年来社会各界捐助了80多万元,市财政直接注入了5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企业和特困老干部的具体困难。清欠中,市里实施“一把手”工程,各拖欠单位领导亲自抓。肇源县原县委书记田凤春、原县长高原将自己在招商引资中获得的3万元奖金全部拿出,用于解决县属企业离休干部的“两费”;杜蒙县五大班子成员通过化缘,解决本县企业拖欠老干部的“两费”130多万元。一些拖欠单位还通过变卖汽车、闲置厂房、设备等方式,千方百计地解决拖欠。2001年,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市彻底解决了2000底以前拖欠离休干部的“两费”。目前,市区已全部解决了拖欠。所辖四县拖欠的“两费”,市、县两级领导已经表态,一定在十六大召开前全部解决。
(三)政策上倾斜,企业离休干部“两保”统筹机制全面建立。为彻底解决前清后欠的问题,保证老干部“两费”、特别是企业离休干部“两费”的及时发放与核销,自1997年开始,我们在全市推行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社会保险统筹。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具体主抓,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各部门协调会,提要求、定方案,打破条条框框,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向老干部倾斜。各县、区还实施了“一把手责任制”,同目标管理挂钩,与干部考核、奖惩、任用联系,从而确保了统筹机制的顺利实施。实践中,我们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国家级贫困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于1997年1月起率先推出了财政先垫付、社保部门后收缴的办法,为全县111名企业离休干部实施离休费统筹,当年就见到明显成效。国家级贫困县——林甸县则采取财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三家抬的办法,单独为56企业离休干部实施“两费”统筹。市区特困企业——市建一、二公司属建筑性行业统筹,对其101离休干部的离休费,我们采取了优先支付办法,指定银行专户,不受企业效益左右,每月按时发放;医药费在市委领导的亲自协调下,由企业承担50%,市建委、市财政各承担25%,按季度核销,从而保证了这两家特困企业离休干部“两费”的发放。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市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全部实行了统筹,前清后欠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医药费统筹标准市区达到8000元/人、年,四县平均为3500元/人、年。
(四)安置上从优,破产、倒闭、转制企业离休干部端上金饭碗。市里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改制中已破产、倒闭的企业,其离休干部不再交由其它部门,而且直接上收市、区机关,由财政解决。1995年,市委决定首先将区属企业离休干部上收各区机关管理,五个区的55名企业离休干部从此吃上了“财政饭”。1996年至2000年间,市轻纺集团、商业局、乡企公司、东风宾馆、毛纺集团等相继解体、倒闭,先后涉及212名离休干部,市委决定全部上收到市、区两级机关。2001年,有着50多年历史的三环(牧工商)集团解体,涉及到125名离休干部的安置问题。对此,市领导说:“企业没了,政府还在,财政再紧,我们也优先保证离休人员的开支”。市委决定将这部分老干部按属地分别上收到市区机关。目前,市区已上收企业离休干部267名,每年仅市区财政这一块为企业离休干部担负的离休费统筹款、医药费统筹款、取暖费、交通费、活动费等有关费用就达854.43元。上收给企业离休干部吃上了安心丸,老干部管这叫:扔掉了泥饭碗,端起了金饭碗。
(五)成果上共享,企业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逐年提高。由于政策上的问题和企业效益的影响,近些年来,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同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存在一定的差距,并有加大的趋势。企业离休干部对此意见很大。1999年,我省出台了33号文件,提出了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同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拉平”。在市委常委会上,市领导当场表态,坚决执行,并且要只争朝夕,尽快落实,“让老干部在有生之年享受到改革的硕果,不要让老干部带着遗憾离去”。有了市委的明确态度,各县、区企事业单位,各财政、组织、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行动迅速,按照省委三年内调整完的要求,我市提前一年半完成了离休费“拉平”工作。全市拉平资金达183.5万元,708名企业老干部受益,其中最多的上调离休费563元,市属企业干部离休费平均达到了1600元/月,县属企业老干部离休费平均为900元/月。
(六)管理上依靠社区,当作重点服务对象从优照顾。加强社区建设,将离退休人员转交社区管理是发展的大趋势。1999年,市委出台了[1999]26号文件,决定将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交街道,并由社区负责老同志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目前,全市有37个县团级单位,市辖5个区的31个街道党委,561个居民委顺利平稳地接转了5361名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其中市属企业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已全部转交了街道。离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威望高、资历深,来到社区后,各街道把他们当作了重点服务对象,从看病就医到繁杂的日常家务,都有人过问。各工、青、妇及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也都首先把离休人员作为扶助的重点,使这些老同志在社区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照。调查中,许多离休人员、特别是企业离休人员反映:以前由原单位管理,企业领导整日忙着生产、经营,就是有那份心也没那个时间管我们啊,可到了社区,我们却成了宝贝,事无俱细,什么都有人关心、过问,看来到社区是对了。大庆是生产、生活、服务区相隔较远的石油城,从离退休人员交转社区管理的实践看,接转使离退人员更益于接受教育、管理和监督,更利于组织活动、为广大老同志提供更好的服务。许多离休人员由原来的感到降低身份、不愿到街道去,变成了现在的乐于接受和比较适应;在社区活动上,也由原来的消极对待,到现在的积极参与。总的看,离休人员在社区街道中,得到更好的关照。
三、实践中和调查后的几点体会
主要有:
1、坚持改革才是落实好企业离休干部待遇的唯一出路。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一些落实老干部待遇的常规性做法以及管理和服务方式,必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改革是不可逆转的,更不能因噎废食。这些年,我们在企业改革中采取的“两保”、上收、拉平、提高及属地化管理、社区化服务等做法,都是根据每个时期企业改革的不同实际,而作出的相应举措。实践说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方式解决。将离休干部全部压给企业或全部上收财政的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老干部工作必须服从于改革大局,同时也必须依靠于改革来求得创新和发展。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改革中同步落实好离休干部的各项待遇。
2、坚持未雨绸缪、超前思维是落实好企业离休干部待遇的关键。“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要突出工作的前瞻性,抓住问题的苗头性,提前介入、超前思维,而不能被动应付。党的老干部政策是针对全局而定的,具有一定的宏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创造性地搞好落实。在老干部工作上同样有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在落实企业离休干部待遇上的每一次举措,无一不是在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从而才得到了市委的充分重视和肯定。今年以来,面对拖欠“两费”的逐步解决,“两保”统筹的逐步完善,“两个待遇”较好落实的实际,我们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进一步加大了调查研究的力度,摸查出离休干部遗孀生活补助费偏低、居住在乡镇的离休干部“两费”落实不及时的问题。我们在市委常委会上的汇报,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采纳了我们的意见。目前,相关的两个文件已经出台,老干部遗孀待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乡镇离休干部“两费”上收县财政开支,并纳入了统筹,在全省领先了一步。
3、老干部部门的主动争取和上下协调是顺利落实好企业离休干部待遇的必要条件。“政策制定后,人就是决定因素”。企业改革牵扯方方面面和各个部门,在落实离休干部的待遇上需要老干部部门发挥穿针引线作用,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协调、配合工作。那种认为老干部部门一无职、二无权,老干部工作就是伸手要钱、要政策,从而萎缩观望、满足于上级指挥、无所作为的思想是不对的。这些年,在我市企业改革中离休干部的利益得到较好落实,即得益与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支持,也是各级老干部部门共同关注、上下协调的结果。有“为”才能有“位”,老干部工作要在社会上有一个好形象、在老干部心中受肯定、在全局工作中有位置、在改革发展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主动努力的工作,有一种攻艰啃硬的精神。做到参谋到点子上,渗透到决策里,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中。
四、几点建议
一是政策的平衡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丧葬补助费上,机关、事业离休干部发十个月的基本离休费,而企业是1500元,这个标准,在1985年之前看差距不大,而在现在就相差达万元左右,比较悬殊。另外企业离休干部在住房、用车、交通费、电话费等方面的待遇同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也不尽相同。在同一地区,同一级别的离休干部待遇却不同,老同志有意见。建议适当调整有关政策,把握好一个地区的平衡性。
二是管理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功能还不尽完备,市、县差别也比较大,在加强对老同志的管理,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为老同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上办法不多。转交时,在具体的衔接和过渡中也有遗漏。建议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老干部到社区后深层次服务的问题。
三是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活动不及时,学习满足于面对面的宣讲,对老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松懈。建议研究更加适应离休干部党员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支部设置方式和活动形式
.
- 上一篇:部分省市老年教育工作的调查
- 下一篇:健全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