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新

时间:2022-08-10 05:26:00

导语: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新

为什么偏偏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呢

理解科学发展观,难点往往在“科学发展”与它的“核心”即“以人为本”的关系上。按一般理解,科学是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即按自然规律办事,它更多涉及用科技手段尤其是高科技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产业结构,可为什么偏偏强调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呢?

其实,正是对“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强调,才赋予了科学发展观以崭新的涵义:揭示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站在世界高度而提出的“新”发展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我们要首先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涵义。“以人为本”,固然有“从人和物对立”的角度强调人比物更重要的思想,但这里更核心的还是强调了“以人民做根本”。这里讲的“人民”概念,实际上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因为正是第一次规范了“人民”的内涵,并把它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破坏者”即敌人相对应,从而赋予了它“历史创造者”的地位。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了人民为“国”之根本。如果与发展观联系起来,我们则可以把它展开为以下三层意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由此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新”,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是马克思主义所一贯强调的发展观的最新成果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所一贯强调的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由于残酷掠夺而无以为继的命运,强调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指出人类社会总是在改变生产方式基础上而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但限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马克思只研究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取得胜利的问题,并对胜利后如何通过“逐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用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做了一些原则设想。但他们还没有深入触及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在无产阶级革命后组织社会生产的问题。

这个任务,列宁晚年接触过,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采取了对资本让步的各种措施,但他却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的退却”,是在爬山途中遇到不能直接爬上去的陡坡而采取的一种迂回前进。最后还是要回到他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所设想的那种排斥资本、完全公有制的生产方式中去。

则明确想解决这一问题。在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现第一次结合,用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解决了中国革命这一问题后,又在建设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第二次结合”的问题。可惜的是,这一次他没解决好。只是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总结了我们的经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最后得到解决。

现在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所一贯强调的发展理论中国化的集中表现。因为它强调的“以人民做根本”,已经不仅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一般劳动者放在了国家主体地位,同时也把其它社会各阶层都纳入了国家的主体地位。既然是主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包括享受物质财富的权利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就都要给予保证并予以落实。这样形成的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加上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主人的政治制度,不正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发展吗?它显然解决了提出的“第二次结合”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它是我党针对我国新形势新阶段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1978年以来,在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包括: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收入分配方面,虽然邓小平在为社会主义定义时一开始就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我们总要先抓发展的主要方面,以至在分配上积累了一些问题,使得差距拉大的趋势到现在仍未根本扭转;特别是“三农”问题较多,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民再就业和农村城镇化问题远未解决;加之国际上风云变幻,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对我们的冲击很大,等等。

应对和解决以上问题,显然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迫切任务。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特别是其核心“以人为本”的确立,对我国当前面临的不少问题,无疑是最好的克服和矫正。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同时也使之发展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是对当代西方迄今所实行的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的新超越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各国发展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是对当代西方迄今所实行的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的超越。

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其主流思想所鼓吹的、也为他们所实际实行的发展模式,就是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基础上,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绝对化”的市场经济。在所有制上,信奉完全的私有化;在政治上,则要求代议制条件下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体制。显而易见,在财富并未合理分配情况下的“自由”竞争,肯定会最大限度地照顾社会强势者的利益。它不想、也不可能解决绝大多数人的权力、权利和权益问题。

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其亲资、助资、利资的本性是非常明显的。它不能解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消费能力问题,也是毫无疑义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在当前正在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衰退,不就是很好的说明吗?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说过:“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说到底,次贷危机也就是群众的消费力问题。我们现在强调的“以人为本”,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公务员之家:

诚然,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经济,使得某些国家凭借已经占有的先机,凭借国际金融的高度垄断,大量吮吸别国特别是穷国的利益。他们以此来改善国内人民的生活状况,缓和国内的矛盾。但他们最终也解决不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问题。这正是许多国家最近几年又连续爆发工人罢工和群众游行示威的原因。

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曾按照西方宣传的这套制度来发展自己,但绝大多数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人们逐渐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纷纷走上了批判的道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很多地区中左翼政权的发展,比如拉丁美洲,中左翼掌权的国家已占了总面积的80%,覆盖人口70%以上。而目前这场金融危机,更必然加快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理论乃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由以上大背景来看,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总结了不同国家发展道路的利弊得失和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劣之后,结合我国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选择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它对现在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