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局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6 02:52:00

导语:新闻出版局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闻出版局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心得体会

通过第一阶段的准备、动员、学习、交流,我进一步了解了“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深刻内涵,提高了认识。在第一阶段学习中,我们以“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为主题,以“海西应先行”为实践载体,以提高福建人民出版社科学发展水平为目标,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下面,我将学习体会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1.谈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四求先行的认识。

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①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②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③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④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⑤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⑥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克服。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1)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是在真正地发展?是否是在健康地发展?是否在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在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2)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3)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度”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

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度(发展)、质量维度(协调)、时间维度(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福建省委在八届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建设两个先行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并且提出其实践方向——四求先行。

解放思想求先行的意义在于,当前的解放思想主要是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展开,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解放思想,就是要进一步在观念上解决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同时,不断探索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落实在工作中,就是要以科学发展的态度不断解决我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勇于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敢于承担责任。

“四求先行”把以人为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的一个高度,诠释了发展与为民的关系,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突出了发展为人民的目的。把发展落实到人,这是最难的,也是最现实的、最需要解决的。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为GDP提高破坏了环境、资源,企业为自己发展伤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太湖污染、矿难、毒奶粉、苏丹红事件等等,从反面说明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好字当头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好”,不仅要求发展有量的积累,而且要求发展有质的提升;不仅要求经济工作的好,而且要求各项工作的好,是把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地起来,达到整体性、系统性的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持续和运作,持续,就是持之以恒、一如既往、一以贯之,这是先行的保障,是先行的基础;运作,就是行动,就是工作能力、方式方法和具体步骤。持续运作求先行,就是立足实际,持续努力奋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四求先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最后都要落实在持续运作上。

2.从出版工作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学习体会。

(1)坚守出版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推进文化繁荣,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是出版社科学发展的前提。

出版首先是一项文化工作,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培养和引导健康向上的阅读方向、审美取向和价值体系。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坚守出版的文化价值,推进文化繁荣,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出版倾向,积极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出版工作的任务。一段时期内,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曲意逢迎某些读者的不健康的阅读情趣和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图书,被管理部门下令停止流通,这些图书的出版单位也被停业整顿,教训是深刻的。即便在转企改制以后,出版社仍然要一如既往,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勇于承担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福建人民出版社是一个以出版社科图书为主的出版社,意识形态属性较强,出版的图书有相当部分要送审报批,特别要强调保证出版安全,保证在以下方面不出问题:①民族宗教问题,特别是涉及伊斯兰教的问题;②邪教问题;③国家统一和主权问题;④内容导向问题,特别是涉及国家、社会基本政治制度问题,暴露社会阴暗面的问题;⑤重大选题备案问题;⑥买卖书号、违规出版问题;⑦历史观问题,特别是涉及对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有定论的人物事件的重新评价。

(2)科学地确定出版社的特色定位,按照产品线组织出版资源,是出版社科学发展的战略步骤。

实行企业运作和按照产品线组织出版资源是当今发达国家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图书产品线更被看作是出版企业的核心能力、价值链和市场定位的综合体,有利于品牌建设,提高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出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产品线建设被列为出版企业发展战略的当中关键一环。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在选题论证会上,就出版社定位和产品线进行初步论证。今后,我们将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产品线,加强产品的集中度,明晰选题发展方向,持续性开发,耕耘好优势板块,逐步培育图书品牌。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不断向各行业蔓延,在国内外的困难形势下,我们将不盲目扩张品种和规模,多做有效品种和市场,对仍有市场空间的品种,通过专业化,把品种做精、市场做深;对市场占用率大、余地不大的品种,通过多元化,拉长产品线,使产品内容和服务得到整体提升。

(3)坚持创新出版,是出版社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出版作为高智能的文化产业,创新是其最根本的属性,也是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编辑工作本身就是创新性劳动,从选题的策划、组稿、编辑、制作、营销宣传等各个环节,创新无一不贯穿始终。可以说,出版社只有永续不断地创新,出版社员工只有牢固树立创新观念、掌握创新方法、形成创新习惯,才能孕育勃勃生机,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迪斯尼作为全球经营最为成功的文化产业之一,虽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其强大而持续的创新能力。它在成功打造唐老鸭、米老鼠等一系列动画形象外,又以我国古老传说《花木兰》为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造”,点石成金,出品了动画大片《花木兰》,结果风靡全球,行销世界。

(4)打造精品,是出版社科学发展的途径。

实施精品战略,既是一个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和职责,也是一个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以品牌赢市场,以精品求发展,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精品出版行为必须持之以恒,使精品图书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开掘,不断拓展延伸,进而形成品牌图书,品牌图书的出现意味着出版社个性形象的彰显、特色定位的成熟。商务印书馆策划和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最终成为中国学术出版的标志性出版物,正是其持之以恒打造精品的典范,进一步凸显了商务印务馆学术著作出版的特色定位。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图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考研和社科类图书、中华书局的典籍类图书、金盾出版社的实用科技类图书等,都已成为一种品牌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由此可见,出版社在打造精品、培育品牌图书的过程中,也成功地把自己推在了品牌出版社的位置。

(5)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出版社科学发展的保障。

企业文化是出版企业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精神、一种使命、一种氛围、一种作风,是思想、智慧和创造力的振荡器。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建设和谐文化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出版社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细胞,我们在出版社内部要自觉地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建立和谐机制,创造和谐环境。今年我们提出了“我们崇尚敬业精神,专业的、创新的,我们是一个团队”的企业精神,希望能用这种精神来要求和鼓励我们,上下同心,同舟共济,凝聚力量,多出好书,多出人才,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当前,出版业正处于改革的特殊时期、矛盾的多发和突发期,要用和谐的理念统领企业发展,用和谐的思维来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出版社内部建立起真诚、大气、信任、相互欣赏和方便沟通的良好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从而保障出版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出版社科学发展的基石。

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我社存在一多一少的现象,人多,但一线的编辑、发行人员少,特别是缺乏懂出版、善经营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和高度职业化的编辑团队,制约了出版社的发展。编辑高度职业化是指编辑人员要有文化使命感、较为深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较强的编辑功力,对出版事业热爱,对文化理想执著追求。只有拥有这样宝贵的人才资源,出版社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和用人观念,积极建立一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才能的机制,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