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处书记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5 04:23:00

导语:农业处书记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处书记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农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垦区的民生状况还十分落后,民生“欠帐”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因此,发展壮大农垦的事业、改善垦区的民生状况,应该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内容。总局党委审时度势,把改善垦区的民生状况作为当前农垦改革的重大内容之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就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作为负责垦区林下经济工作的职能部门,深感责任重大,自年初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在严格执行总局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垦区的林下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此好变化:一是垦区干部职工对林下经济发展观念有了改变;二是部分农场(所)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启动了一批林下经济新项目;三是原有的项目得到巩固和发展;四是建立了上下左右互通的信息渠道;五是总局有关部门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发展林下经济的合力正在形成。但是垦区的林下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较慢,成绩不够明显,制约的主要因素尚未从根本上排除,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一、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垦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增强发展林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农垦现有垦区橡胶地、林地总面积为4981720亩(其中橡胶地3940310亩、林地1041410亩)(2007年统计资料)。目前垦区林下种植面积只有92571亩,占橡胶地、林地总面积的1.86%,其中开割胶园种植面积为8402亩,中小苗胶园种植面积为73403亩(另有果园518076亩未统计在内)。除去不能开发林下经济的部分,林下经济所占的面积比例仍相当小。养殖业项目少,发展更为滞后,全垦区林下养殖各种畜禽类不足43万头。现有的林下经济,存在着种植作物品种单一、规模过小、效益过低等问题,其产生的微小利润,尚未构成垦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大职工也未能从丰富的林下资源中分享到应有的实惠。这一情况表明,垦区大量的林下土地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浪费。存在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观念保守;二是缺乏科学引导和宏观指导,路子闭塞。特别是缺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新品种;三是成功经验的总结宣传推广滞后,缺少示范;四是科技、政策、资金扶持不到位,发展受阻。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激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急需做好两件事。首先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总局的整体发展战略上;其次要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方案,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落后现状,使林下经济成为*农垦重要的经济形式,成为惠及垦区广大职工的民生工程。

二、必须认真研究探索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使林下经济走上规模化、产业化轨道

传统型模式(主要指依靠行政性号召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在垦区运作了几十年。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模式对垦区的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今天仍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它在一定规模下开发利用了林下资源,并让其产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工的收入,缓解了就业压力。这种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经济形式,以其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只使是在垦区生有了一个强大专业化公司,它的存在价值仍不可低估。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市场充满着变数和竞争,这种在计划经济时代运行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缺少生命力的。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沿用传统模式作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一,沿用传统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无能力应对市场的变化。传统模式的林下经济由于规模小、零落分散,加上行政的干预,难以形成竞争力,无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做大做强。

第二,传统模式林下经济难以充分发挥垦区的土地优势,大量的土地效益凸显不了。传统模式的林下经济受场间、队间(橡胶家庭长期承包后还有户间)疆界制约,土地大面积连片、大规模地开发林下土地资源受到制约,同类资源难以整合,区域板块难以形成,产业链条难以延长,产业升级受阻,最终导致土地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第三,传统模式林下经济难以承担给农垦企业“增加新的利润来源”的重任。从传统模式的林下经济利益产生和归属(流向)看,小规模的林下经济所产生的微小利润,只能给部分职工增加一定的收入,规模稍大的,农场亦有些小收益(如龙江农场的香蕉),但一样难以产生一块属于*农垦的利润,这明显有碍于农垦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第四,传统模式林下经济难以使自己的产品“物有所值”。由于体制松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缺少为产品服务的市场产销队伍,市场信息贫乏,加上产品的深加工滞后,导致大多数的农产品一离开土地就进入市场,价格风险大,不可避免地发生“贱卖”现象。

综上所述,垦区林下经济要真正成为一份产业,必须改变目前以传统模式发展的现状,才能推动林下经济向深层次发展,实现农垦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

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认真研究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林下经济突破性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意义。

(一)公司化运作(运作方案略)

组建林下经济开发股份公司,可能给垦区带来的好处:

1、在职工收入增加的同时,给农垦增加一个新的利润来源;

2、增加了垦区的就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垦区的社会稳定;

3、垦区林下土地资源利用率将明显上升;

4、与垦区现有的物流、现代农工贸等板块互相激活,有利于农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5、垦区的生态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二)资本运作模式

总局每年划拨3000万资金作为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按资本运作形式,投资扶持林下产业的种苗,试验示范基地、科技推广。

(三)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职工集资参股和专业合作组织形式

同时通过申请小额贷款形式,解决职工经营资金缺口问题。这种形式只作为前二者的补充,不作为垦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此外,还继续沿用行政口号的方式,召开职工以各种小型灵活的方式,在专业公司覆盖不到的林下地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全面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效补充形式,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应该考虑建立林下经济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林下经济发展几十年徘徊不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缺乏适应*气候特点和林下生长环境及土壤特性新品种的推广,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而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试验示范基地,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面谈一下建立林下经济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基地的主要功能

林下经济试验示范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搜集适应*气候环境的林下经济新品种,通过林下试验(重点是开割胶园)取得成功经验,在全垦区推广种植养殖;培育试验成功的动植物种苗,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保障。

1、试验筛选新品种。寻找适合*气候特点和林下土壤特性生长环境的、经济效益高的、市场潜力大的作物新品种。

2、研究林下新品种的种植、丰产、植保技术。

3、观察种植新品种对橡胶生产经营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得出理论和实践的相应数据。

4、分析种植特别是大面积推广新品种可能遇到的风险,研究相应的避险措施。

5、试养家禽及其他动物,研究推广林下养殖合理密度,找到放养、饲养(半放养)的合理密度,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品质量,提高上市价格。

6、分析新品种种养成本和市场形势,为打造良好的营销体系提供依据。

(二)基地的性质、规模

1、性质。基地是非营利性的科研场所,试验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用于基地的自身建设,部分产品可用于打开市场销路。

2、规模。根据需要基地可选择大、中、小三种方案,分别需要林下地1000亩、400亩、100亩,内设若干个试验区,如中草药试验区、热带作物试验区、其他作物试验区、林下鸡、鸭放养、半放养试验区、林下其他动物养殖试验区、动植物种苗繁育区等。

(三)基地的保障方法

1、经费土地保障。基地采取总局划拨经费、依托一个或数个农场进行组建,所需土地由相应农场提供保障。

2、技术保障。由总局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基地的筹建、品种的初选、试验方案、数据的收集对比分析、编印推广手册等。

3、组织保障。基地由总局指定主管部门和协助部门,临时任用一基地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四、尽快建立健全林下经济的政策、资金扶持机制,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从制约垦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看,总局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林下经济给予扶持。

(一)资金扶持。总局划拨一定数额的林下经济项目资金并建立健全一套资金管理办法,对林下经济实施有力的资金扶持,进一步推动林下经济向深层次发展。一是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培育一批能帮助职工规避风险、能带动职工致富的龙头企业;二是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把已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林下经济项目进一步做强做大,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三是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进一步发展适合的林下经济新项目,使丰富的林下资源得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四是通过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产业,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进一步缓解垦区的就业压力。

(二)科技扶持。*农垦地处南亚热带,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科技扶持就是要用科技的手段促使这些条件成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一是要充分依靠科技部门的扶持并加紧垦区林下经济相关项目的科技研究,全面掌控垦区林下经济的科技信息;二是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信息,收集垦区林下经济的科技信息,建立*农垦林下经济科技信息库;三是定期垦区林下经济科技信息,包括新品种研究成果、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预防等。

(三)信息资源扶持。通过总局(总公司)掌握的市场信息、各类协会提供相关信息,综合拟成林下经济市场风险预测报告,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源源不断地发送给垦区林下经济的各个实体。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林下经济参保,避免农垦林下经济产品“贱卖”现象发生,减少各种意外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