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2-09-02 05:27:00

导语: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

区县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国家、省属驻市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39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6〕7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生态建市”战略,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关系,把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抓、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布局、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重点断面水质得到改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农村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良好;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得到妥善处置;环境执法、监测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环保投资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32万吨、5.43万吨以下;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一批生态循环型企业和园区,实现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经济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2.环保优先。在作出发展决策时,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在调整经济结构时,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在利用有限资源时,优先节约环境资源;在新上投资项目时,优先进行环境评估;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在建设公共设施时,优先安排环保设施;在进行技术改造时,优先采用环保型技术;在考核发展政绩时,优先考核环保指标。

3.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一)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实施《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设立排污口,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加大对威胁饮用水安全的污染企业治理力度,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月报制度,构建饮用水源安全预警体系。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沭河、潍河、傅疃河、绣针河等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建设岚山区、五莲县、山海天污水处理厂,扩建莒县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污泥处置和脱磷除氮等设施,加快中水回用、在线监测等工程建设。

(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推广使用洁净煤,加快脱硫工程建设,新上燃煤电厂必须安装运行脱硫设施,现有发电机组要根据省政府的有关规定限期安装运行脱硫设施。水泥、钢铁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有效控制粉尘排放量,确保达标排放;石化、焦化企业要完善脱硫、除尘等污染防治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浆纸企业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监控和收集处理系统,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切实解决好废气污染问题。严格烟尘控制区管理,减少港口作业、散货堆场、施工工地的粉尘污染。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普及清洁能源,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车辆。

(三)加强固体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和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建立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体系。建设危险废物收集转运站,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和运营监管。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设岚山区、五莲县、莒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提高石材加工废物、粉煤灰、冶炼废渣、尾矿等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率。

(四)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完善和落实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全市放射源进行清查,推进放射源在线监控,做好废放射源收贮监管工作。优化电磁布局,控制和降低人群密集区的电磁辐射污染,开展建筑材料和室内环境辐射水平的监测和监管工作。按照《山东省辐射环境网络建设方案》的标准要求,构建全市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和监测网络体系。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搞好省“百乡(镇)千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生态文明村。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防止农村面源污染。有条件的区县要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和集中供热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改厕、改厨、改圈、沼气工程建设相结合,推行人畜粪便和秸秆的综合利用。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促进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实施节水农业,建设一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确保农业食品安全。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组织实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市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做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扩大示范试点范围。推广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示范社区,进行餐厨垃圾、农业秸秆、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七)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山体、沿海岸线的环境保护,搞好重点生态景观区建设、矿区生态恢复、环市区山体绿化、城区生态廊道建设。坚持精心保护、精心规划、精心建设、精心管理,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沿海岸线生态资源。新建奎山森林公园、傅疃河入海口省级湿地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生态示范项目,巩固扩大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生态居住小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成果。抓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荒山绿化、水土保持、残次林改造和封山育林等工作,减少水土流失。

(八)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加强对直排海点源的监管,确保入海污染负荷达到总量控制要求,近岸海域达到功能区划标准。强化对海洋滩涂开发、海岸工程、海水养殖、海上运输、海洋旅游的环境监管。完善港口废水、废油和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加强港口和海上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建设。加强海洋渔业开发管理,认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发展生态养殖。加强海岛生态功能的保护。

(九)推动环保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在大力引进环保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重点开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修复、生活垃圾及废旧电器、电池处理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使企业成为环保研发投入、成果应用和自主创新的主体。制定和完善促进环保产业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秩序,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建立具有良性发展的环保产业推进机制。

三、强化环境保护保障措施

(一)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各级政府对重大决策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对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各类开发建设等专项规划(包括各类园区建设规划),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程序和要求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未依法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审批机关不得审批。国家和省核准的园区要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环保部门审批,逾期未完成的,环保部门停止审批该区域内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和“一票否决”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不得提供土地和信贷支持。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项目,必须依法责令停建、停产。

(二)全面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依法按照流域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2006年年底前,莒县所有排污单位完成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换证工作。2007年年底前,全市所有排污单位完成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自2008年起,全市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及超过水环境功能要求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三)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各级财政要将环保投入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科目,建立污染治理专户,认真落实“211环境保护”支出科目,逐年加大对环保的投入,确保财政对环保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各级财政要从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配套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项用于污水收集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机制,完善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固废处理收费制度,并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全面开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市场,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实行优惠扶持,对在线监测开展第三方运营管理。对未建污水处理厂的区县,停止审批新增污水排放项目。大力推进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对按有关规定应上而未上中水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生产建筑以及民用建筑,供水部门原则上不得办理接水手续。运用经济杠杆促进排污单位治理污染,依法、足额、全面、及时征收排污费,完善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对治理污染成效明显的企业给予奖励。

(四)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政策。出台《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办法》及配套政策。对符合《市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的项目,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项目用地、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开展“三废”综合利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继续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建设项目,对购买秸秆还田农业机械的农户实行农机购置补贴。

(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明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加强环保执法监察力量,提高现场执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采取更加严格措施,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责令严重污染单位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对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环保部门可采取封堵排污口、封存污染设施、停产整顿等应急措施。各级监察和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环保监察建议书和挂牌督办等执法手段,定期对《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环境犯罪案件移送制度,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及时办理各类环境犯罪案件。建设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数字环保工程”。

四、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完善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和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意识,把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抓住制约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和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问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每年度向同级党委汇报、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环保工作。

(二)强化环保政绩考核。从2006年开始,市政府每季度公布一次各区县能耗指标和城市大气质量、跨界断面水质、饮用水源地环保指标,并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评定、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环保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突出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予以奖励。加强各级环保部门领导班子建设,任免环保部门领导干部时,要事先征求上一级环保部门的意见。

(三)落实责任追究制。在评先创优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监察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建立环保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保执法问题。对因行政不作为而未完成环保任务和环保目标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追究相应责任;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或干扰执法、执法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公务员之家:

(四)深化环保宣传教育。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舆论监督,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新闻媒体要开设环保专栏,加强环保公益性宣传;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教育部门要强化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深入开展港城环保世纪行和全民环保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环保机构建设,不断完善职能,充实执法力量。各级财政要把环保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监督执法经费、仪器设备购置运行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市、县两级环境监察、监测机构要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