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阶段工作方案
时间:2022-12-23 03:42:00
导语:国土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阶段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以“保护保障、创新服务、提高效率、促进发展”为实践载体,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查摆和制约国土资源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形成了《*市国土资源局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为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全面小康”实践载体,全面落实“保护保障、节约集约、维权维稳、依法依规、有责有方”,以“落实整改措施、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为主题,通过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兴办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惠民实事,以解决突出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工作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坚持统筹考虑、长短结合、分类解决、逐步深化的原则,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有立说立改的行动,又要抓好长远体制机制的建立;既抓好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反映出来的问题,又要抓好基层普遍关心和相关部门反映的问题。切实保证整改事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三、主要任务分解
这一阶段,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开展“服务农村、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三服务”专项行动的要求,突出以开展“三服务”专项行动为重点,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和政策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国土资源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为推进国土资源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着重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三个环节。
(一)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征求到的63条意见建议,以及自身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专题研究,分门别类加以解决,并分解到局各分管领导、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把开展服务农村、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三服务”活动作为整改落实方案的主要内容,着重围绕需要重点解决的影响和制约保障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基层单位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国土资源工作管理和服务中的疑难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具体措施、责任领导和责任处室(单位)。
(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保增长、保红线、保民生、促稳定”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三服务”,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落实以下十个方面的整改工作。
1、努力拓展用地空间,优化土地利用管理。
一是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作用,着力提高统筹协调资源保护和保障的能力。努力拓展用地空间,优先保障“重点、急需、困难”建设项目合理用地。继续抓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试点工作,拓宽重大建设项目预留用地空间,加大社会公益、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四类建设项目,以及围绕扩大投资实施的重点项目和必要的产业项目用地报批的服务力度。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耕保处配合单位:土地勘察测绘院整改时限:2012年
二是扎实推进“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实,完善“365”行动计划的工作管理机制。优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完善以规划和标准控制为前提、以政策约束激励为导向、以监管考核为保障、以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资源节约集约制度。按照“适度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保障基础民生,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发挥计划的调控引导作用,强化计划对用地结构的调控。
三是落实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与消化转而未用土地年度指标。建立建设项目用地供应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管理机制,逐步推进建设用地“挂牌施工”全面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复核验收工作。
责任领导:张康责任处室:土地利用管理处配合单位:土地储备中心整改时限:2009年底
2、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共同责任机制。
一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队伍、基层国土资源所和村级国土资源协管三支力量建设。共同执法监管机制,抓紧出台有效制止市本级违法用地处置办法,加大对土地资源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违法用地蔓延势头。开展土地执法模范县、乡镇创建活动,提高基层政府土地法制观念,强化基层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二是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和执法监管的责任主体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按照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责权利一致的要求,建立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
三是加大对土地违法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土地违法问责制。加强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土地违法责任人涉及违规、违纪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是强化信访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国土资源“大信访”工作格局。建立完善信访关口前移、重心下延工作机制,坚持领导下访、约访制度,完善业务处室参与联合接访制度;落实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对信访工作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切实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减少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及时查处信访案件,巩固国土资源信访总量下降的成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土地执法监察处配合单位:土地执法监察支队整改时限:2009年底
3、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市、县、乡三级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内容,改进考核办法。深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充分挖掘补充耕地潜力,认真实施造地保障工程。从科学合理开发低丘缓坡、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等三个方面入手,确保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千村整治”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搞好宅基地复垦、服务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质量,组织创建“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示范工程”。
二是探索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耕地保护责任制度考核办法,细化责任标准和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调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土地资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责任机制。
三是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征地安置补偿标准,建立全覆盖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适时调整完善我市征地补偿区片综合价和统一年产值标准,适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程序和行为,认真做好征地补偿争议协调裁决工作。
四是修改完善出台《*市中心城区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安置暂行办法》。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处政策法规处配合单位:统一征地拆迁办公室
整改时限:2009年底
4、加大矿产资源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开发秩序。
一是深入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废弃矿山治理工作,指导基层做好绿色矿山的创建工作。二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含量动态监管,掌握家底;加大对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和超量开采打击力度;推进“千矿整治”活动,完成“百矿示范”项目治理任务。三是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积极探索并建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利益分配机制。四是严格按照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合理设置采矿权,鼓励、支持和引导矿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和控股等方式实施优化整合。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矿产资源管理处
整改时限:需较长时间
5、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一是及时调整充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和乡(镇)村。二是以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重点,着力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农村群测群防和临灾应急处置等能力;加强地质灾害点的勘测、治理与搬迁避让工作。三是加强对农村宅基地选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四是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尤其是加强地下水监测。开展全市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加强对地热资源勘查的指导,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地质环境处配合单位:地质环境监测站
整改时限:需较长时间
6、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加快推进政策规定和有关制度的“立、改、废”,开展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清理,制定完善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完善我市国土资源地方性政策法规体系。
(1)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与省配套的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建设用地报批分级审查负责制度。把加快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点,按照能简则简、能放则放、能并则并、能快则快的原则,该放的权力要放、该减的程序要减、该并的环节要并,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2)按照建立“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机制的要求,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方式,实行“阳光审批”。推进审管分离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和网上审批。
(3)按照同地同价、及时足额、合理补偿的原则,适时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充分体现农民的土地资产权益。实行差别的安置政策,拓宽安置途径,积极推行多元化安置途径,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土地规划耕保处
配合单位:统一征地拆迁办公室、国土窗口
整改时限:需较长时间
(4)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为核心的市场配置制度体系。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逐步扩大有偿使用范围,出台《关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有偿用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良性竞争型土地市场,继续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
责任领导:张康责任处室:土地利用处配合单位:土地储备中心、国土资产管理所
整改时限:需较长时间
7、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1)建立统筹配置城乡土地资源机制,建立与国有土地出让、转让制度相衔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制度,制订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具体操作办法。
责任领导:张康责任处室:土地利用管理处配合单位:国土资产管理所、莲都国土资源分局
整改时限:需较长时间
(2)研究探索规划区外农村集体土地以不同方式参与经营开发的审批管理制度,促进征地方式多样化和补偿安置资本化,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远合法权益。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处配合单位:统一征地拆迁办公室
整改时限:2009年底
(3)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建立明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地籍管理处配合单位:土地登记所整改时限:需较长时间
8、切实加强班子建设,严格执行人事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党委的决定,增加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班子成员的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在局班子内部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局领导联系点制度,局党委成员每人联系1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1个基层国土资源所,每年到所联系单位调研不少于1-2次。三是建立局领导下基层蹲点调研制度,每年局班子领导成员要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下基层蹲点调研不少于一周时间,局党委成员每年至少要有1个重点调研课题。坚持每月一次局长办公会议制度,总结、研究和部署工作。四是在干部任用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格选拔程序,对重要岗位、重要人事任免特别是对县(市、区)局(分局)班子成员和拟提拔进入班子的人员,积极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多沟通,健全干部提拔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制度。五是加强干部异地交流,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把真正有水平、群众基础好、德才兼备的优秀年青干部用起来,并在实践中锻炼他们,尽快解决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和干部使用断层的实际问题。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人事教育处配合单位:办公室、监察室整改时限:2009年底
9、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素质树立新形象。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落实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学以致用,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切实提高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能和效率。二是完善系统省以下领导干部垂直管理体制。加强干部管理,完善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程序,完善竞争上岗、差额考察、公开选拔、党委会票决制的选人用人办法。真正把干实事、会干事、能干事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中层领导干部岗位上来。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定期举办国土资源法律知识更新培训班,提高法制意识,防止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的发生。四是研究制定干部轮岗交流办法,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人事教育处配合单位:局办公室、局机关党委、监察室整改时限:需较长时间
1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整体水平。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强化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坚持“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每年组织对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情况进行一至二次考核和民主评议,各级领导干部每年对下属干部进行一次廉政谈话。二是认真总结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近几年来发生违纪违法案件深层次的原因和特点,加强对容易发生不廉洁行为或腐败现象的重点部位、环节、岗位和人员的教育和监督。三是充实纪检监察干部的力量,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四是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考勤、考核制度,严肃上班纪律。五是落实“三重一大”重要事项集体会审制度。六是认真落实《*市国土资源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强化对《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督查。七是切实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局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基层国土所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行风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制订文明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以创建“文明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国土资源所”为载体,开展基层国土资源所行风评议和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推进国土资源所行风建设,树立国土资源系统良好形象。八是加强国土窗口的行风建设和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
责任领导:*责任处室:人事处、监察室配合单位:局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
整改时限:2009年底
(三)扎实开展“服务农村、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专项活动。
1、开展服务农村专项行动。
(1)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深入联系村-碧湖镇大林村和箬溪口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根据前一阶段帮扶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力量帮助农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责任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办公室
配合单位:局机关党委
完成时限:2009年底
(2)科学安排2009年下山脱贫、地质灾害搬迁1800人等专项扶贫帮困用地指标。
责任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处室:耕地保护处
配合单位:土地利用处地质环境处
完成时限:2009年底
(3)2009年旧村改造200个行政村,宅基地复垦3500亩。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流转机制试点和探索。
责任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处室:耕保处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国土局
完成时限:2009年底
(4)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积极做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旧村改造的用地审批,做好农居点和异地转移安置小区的供地。
责任落实:责任领导:张康责任处室:利用处配合单位:莲都分局完成时限:2009年底
2、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
按照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要求,对联系企业开展“送干部、送政策、送项目、送信息、送资金”五送活动,同时配合市深化“三服务”专项行动组开展好联动服务。
责任落实:责任领导:局领导责任处室:局办公室
配合单位:政策法规处、耕地保护处、土地利用处、地籍管理处、执法监察处、矿产资源管理处、地质环境处
完成时限:2009年底
3、开展服务项目专项行动。
按照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和“实事实办531”项目的责任分工,开辟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努力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于急需开工项目协助做好先行用地报批工作,从审批上保障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动机制、项目联系人制度等工作制度。提前准备好一批后备资源基地,切实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对矿产资源的合理需求。在项目选址过程中根据项目需要提前划定矿区范围,及时启动审批程序,确保采矿审批与项目审批同步启动。积极主动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处室:耕保处、利用处、矿管处、储备中心配合单位:各事业单位
完成时限:2009年底
(四)认真做好总结测评
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及取得成效等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总结。重点围绕解决突出问题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客观公正地评判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具体操作按照《关于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通知》,认真制定测评方案。测评工作结束后,要对照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总结及满意度测评结果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总结于8月底前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整改落实工作能否到位、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局领导班子、直属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处处在先、步步示范,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榜样。整改落实工作实行领衔制,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责任处室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主动落实整改措施。各处室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2、强化监督指导。在整改过程中,及时向市委指导检查组汇报市局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督查指导整改落实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及时总结、提炼各县(市、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加强与民主评议团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民主评议团的评议监督职能。
3、坚持统筹兼顾。当前国土资源业务工作任务繁重,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两者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每个干部职工的本职工作中去。
4、强化作风保障。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要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工作做细、实、深,不断推动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要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和部门实际,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先行一步,立即着手解决,及时制订相应的整改配套措施和办法,力争取得实效;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布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整改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 上一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研究论文
- 下一篇:税法设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