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失业保险处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

时间:2022-11-11 09:04:00

导语:就业和失业保险处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和失业保险处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

按照厅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整改工作,重点结合职能和年度工作实际,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落实整改:

一、进一步强化《就业促进法》贯彻落实,重抓创业型就业,推进城乡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一是加快地方法规规章的制定。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出台《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建立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抓紧制定完善与《就业促进法》相衔接的政策法规。根据国家出台的贯彻《就业促进法》的相关条例和部颁规章以及政策文件,积极会商相关部门,及时开展调研,组织修改、出台我省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大执法的执行力。通过组织开展大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贯彻《就业促进法》,推进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三是重点扶持创业型就业。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整合资源,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手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努力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就业。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完善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降低反担保门槛;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服务工作,使更多创业者能够顺利贷款,并保持较高还款率,实现小额担保贷款放贷与还款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政策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体系,充分运用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帮扶各类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中小企业。联合组织开展第二届全省创业明星表彰活动。

二、进一步强化统筹城乡就业,重抓就业平等,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将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就业、残疾人就业等城镇各类人员就业工作纳入就业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加快形成城乡平等就业制度。一是开展城乡一体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明确农村就业、失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全面摸清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失业状况,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对的实行被征地农民专项登记、统计制度,完善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对实现就业的新增劳动力进行就业登记,对未能就业的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和毕业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岗位并有就业要求的大中专(技)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发给《就业登记证》。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登记联网工作,加大就业登记备案工作力度。二是实施城乡一体的就业扶持政策,将鼓励自主创业和就业援助等现行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尽快做到普惠化,使城乡劳动者都能享受。实现农村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享受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扶持政策,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返乡创业的,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优惠政策,提供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三是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向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延伸,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对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及技能鉴定补贴。四是实行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在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多、基础管理工作好的地区,结合实际进行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

三、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重抓提升职业中介和劳务派遣机构品质,推进就业服务取得新发展。通过开展劳动力市场执法检查、年检等措施,进一步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机构,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鼓励、指导具备法定资质的机构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形式。重点推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法建立行业组织,通过建立行业标准、人员资质认定、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促进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诚信公平的服务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确立职业中介和劳务服务企业的良好形象。二是协同有关职能处室抓好对未经行政许可非法从事职业中介服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清理整顿工作。充分运用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平台,对职业中介和劳务机构实施网格化管理,重点打击坑蒙拐骗、蓄意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机构和组织,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实行市场禁入制度。三是把劳务派遣纳入人力资源市场机制,通盘制定有利于促进派遣人员体面就业的管理服务制度。劳务派遣既是劳动者就业的一种形式,也是企业的服务模式和经营方式。会同省工商部门,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和原则,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必备条件、运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制,消除由于其准入条件低、岗位不确定和短期化可能对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负面影响,切实保护派遣人员合法的就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