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义的战略学蕴涵科学发展观内涵

时间:2022-09-04 11:00:00

导语:第一要义的战略学蕴涵科学发展观内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要义的战略学蕴涵科学发展观内涵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这一命题既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向,也反映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大势和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对这种客观趋势和要求的新认识。这些新认识在一些基本的方面体现于战略学的发展中。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科学内涵,直接依赖于战略学目标定位方法的新进展和新运用。从更深的层面看,战略学的新视野和新内涵、战略学研究中发展战略的主导定位、发展规律的基础作用、发展主体的能动结构,以及对战略协调与创新的新要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某种必然性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规律性变化,从特定方面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首先,战略学以新的全面视野和内涵反映了人类实践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发展是20世纪以来世界的大趋势,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某种历史必然性。

当代战略,不论是国际战略、国家战略还是区域战略、企业战略,都以全球化视野为前提。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社会组织全球化、环境保护全球化反映了当代人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彰显了人类发展实践的新格局。

这种新格局的另一表现是战略的活动范围从军事、政治领域向更为广泛领域的扩展。战略的活动领域不再限于军事战略,它逐步从一个军事范畴演变为全面性的实践范畴。20世纪以来战略视野向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扩展,反映了战略不是某一个领域特有的现象,而是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人类所有实践领域的普遍现象。战略作为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被扩展为对所有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战略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从特定角度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全面扩展的历史趋势。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命题,是对这种趋势的概括和把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性。

其次,战略学研究中发展战略的主导定位,发展规律的基础作用和发展主体的能动结构,从研究重心、内容和主体性等方面反映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发展是第一要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某种规律性变化。

发展战略被确认为国家战略的根本内容,是一般情况下其他战略应当服从的最高战略。以中国的情况为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建设,体现了发展战略的主导地位,从国家战略的内在结构方面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义,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共17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些都是在战略层面上确认了发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当代战略学对发展规律的重视也反映了这一趋势。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规律作为战略研究的重要基础,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等学科在战略研究中的迅速应用,实际是从特定角度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强调和说明。当代战略设计中对非零和博弈的重视,当代战略模式的新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作为目的的影响。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要求,与发展是第一要义密切关联。

当代战略学对发展主体研究的重视也从特定方面反映了这一趋势。人作为发展主体在战略实践中展开为目标与手段、全局与局部、现在与未来维度下的三维结构。目标与手段的效用性关系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对实践有效性的重视和人对实践的一定可控性。全局与局部的整体性结构反映了战略主体的特殊定位,体现了战略活动的基本特点。现在与未来的预见性与发展性的结构,从时间维度上展开了发展主体的能动性。战略学所研究的三维结构体现了发展主体的能动性特点,说明了发展是第一要义具有其主体性基础。

第三,战略学的目标定位方法是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的发展阶段新特征的方法论依据,对这一方法的研究推进和科学运用,成为发展是第一要义这一命题科学内涵的直接来源。

战略学以战略思维的研究为基础深化了目标定位方法的研究。目标定位致力于确定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包含目标的价值依据、所处领域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目标定位既考虑合理性的全面内涵,又侧重分析战略主体的时空背景,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相互结合是其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中共17大报告运用目标定位方法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依据,认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又从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人民生活、协调发展、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所呈现的一系列新特征,以此为基础强调了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目标定位方法所要求的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定性定量分析,对于提出发展是第一要义等重要战略思想具有特殊重要性。随着这一方法的不断深化和运用,中国的发展战略也不断与时俱进。中共12大提出到20世纪末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已经将现代化通过经济指标予以体现。13大所论述的“三步走”战略,既包含了战略阶段的划分,也蕴含了“小康水平”的指标体系。中共14大以后制定的《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使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能够纳入过程控制。在2000年“小康水平”16项指标有13项指标按时完成的基础上,原则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战略。之后,又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定位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形成了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显而易见,战略学的目标定位分析直接导向发展是第一要义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命题。公务员之家:

第四,战略学对协调与创新的强调和推进反映了当展实践的新要求,反映了与科学发展战略思想的内在相关性,也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发展是第一要义在新阶段的新内涵。

当代战略学的特点是更为全面地强调战略结构中目标与手段的协调性,强调战略内部的逻辑一致性、战略途径与资源的协配性、战略手段对于目标的效用性。这一协调原则同时涉及全局与局部、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总体上反映了当展实践的系统性要求,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逻辑和方法论意义上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战略学注重的创新性也反映了当代战略发展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战略的开放性结构和以系统科学原理为内蕴的战略过程的规律性。从这一维度看,中共17大所提出的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义在新阶段的新内涵,需要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