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
时间:2022-09-04 10:16:00
导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县铺开。这次活动从今年3月到明年5月,分两批完成。中央为什么要搞这次活动,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我认为要实践好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学习好科学发展观,而学习好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素,吃透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句话告诉我们,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立足发展。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为什么要立足发展,因为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证明发展是正确的。
其一,实践的丰硕成果证明发展的正确。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978年为3645亿元,2007年达到249530亿元,2008年达到300670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到世界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1978年仅1132亿元,2007年达到51304亿元。外汇储备,1978年为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2007年达到15282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78年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34元,2007年达到4140元。1978年前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总量大概是2.5亿人,到2007年底减至不足1500万人。1978年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在6000亿斤,2007年达10030亿斤,30年内粮食增产60%以上。2007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10967亿元。人均人民币存款余额,1990年为623元,2007年为15282亿元。人们的腰包鼓了,有了更多的资金来丰富改善生活、购置房产、投资股票基金、购买保险、购买汽车、外出旅游等等。三十年前是一衣多季,三十年后却是一季多衣,现在衣服多了,两三天就换一件,到了夏天,更是一天换一身衣服。三十年前只讲吃饱,现在讲的是吃好,吃出文化和健康。据统计,2007年全国人均餐饮消费支出已达800元,而在30年前我国居民人均餐饮消费支出不足6元。住的房屋越换越大,装修越来越好,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为6.7平方米,现在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平方米。在行方面,现在百姓出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有多种选择,而且私家车越来越多。三十年前,绥宁到长沙是两头黑,现在六个小时就到了。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峡水电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顺利推进;“神五”、“神六”、“神七”成功发射收回,华夏民族嫦娥奔月理想得以实现;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千年奥运梦想变为现实。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年年有喜事。这个东方古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在世人面前。美国《新闻周刊》2007年12月评价说,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从经济增长的指标来衡量,中国这段时间里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史所少见。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话语的主题词。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年1月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实践。短短30年间,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贫弱国家一跃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民众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满足。
其二,理论的不断创新证明发展的正确。
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一九五六年四月,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一九五八年,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他多次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在此期间,同志撰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形成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统治历史背景的大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理论成果和宝贵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实践。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与发展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强调发展就是硬道理,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阐述了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阐述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理论在不断创新,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不断向前推进,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从哲学层面上证明了发展的正确。
(二)、为什么要立足发展,因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
构建小康社会需要发展。党的十七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量目标确定为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到2020年时比2000年翻两番,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全面小康是一个高标准的小康,到那时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高度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发展。
实现祖国统一需要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港澳回归都很顺利,这是祖国强大的表现,是国家经济社会愈益发展的结果。而要把台湾收回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还是需要发展。发展了,我们自己才有底气去谈统一;发展了,台湾同胞才乐意回归祖国。现在台湾那边的阻力很大一部分在年轻一辈,他们认为大陆没有台湾富裕。台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在二十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1982至1987年,台湾在亚洲四小龙中,不仅出口增加率高居首位,台湾的出口金额连续6年领先其它“三小龙”,而且同时期以美元计算的“GNP”增加率与每人“GNP”增加率,在四小龙中也是名列前茅。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发展。早就说过,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中国为什么要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呢?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大国就要有个大国的样子。中国不仅是地域大国、人口大国,而且还是权力大国、责任大国,中国一直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说,中国是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对保持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说过,中国在安全、发展和人权等国际事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就当下情形来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还没到呼风唤雨一锤定音的时候,因为我们自身还没那么强大。所以,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还需要发展自己。只有自我发展了国际上才说得起话,只有自我发展了对别人才负得起责。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
发展如此重要,我们当然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到底,但我们所倡行的发展是科学发展,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经济的快速运行”和“GDP的高速增长”。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社会发展不叫全面发展,同样,只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没有人的发展也不叫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统筹好城乡发展。到2000年,我国总体上已实现了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主要在农村。有统计显示,即使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2010年农村人口仍会有7亿左右,2020年还会有5亿左右。1984年以后,随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40元,后者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也不会有全国范围内的小康。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需要我们立足全局、统筹城乡,以工业带农业、以城市带农村。要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把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作为重点,新增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品服务。
统筹好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西部几省搞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是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中部六省实行中部崛起战略,东部地区鼓励率先发展。从而实现全国分工合理,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区域产业结构。这就形成了以东带西、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公务员之家:
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等偏颇,甚至有的人主张靠“灯红酒绿”、牺牲人的尊严挣钱,靠破坏环境和掠夺资源淘金,如果任其滋长蔓延,就必然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灾难性后果。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统筹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提到生态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厚、海洋毒化、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人类的根本问题是两条,一是生存、二是发展。生存不能,何谈发展?我们搞建设要做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此,我们应多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维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实需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开放的环境中谋发展。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突破旧的疆域,拓展新的空间,力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处理好利用外资与内资的关系,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同时掘进,尽快实现国内经济体制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相互协调。
此外,还要统筹好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上一篇:博弈论看科学发展观内涵
- 下一篇: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内涵
精品范文
1贯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