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时间:2022-06-06 04:39:00

导语: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发展观,即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或看法。因为人们的认识或看法有正确或不正确、全面或不全面、科学或不科学之分,故而发展观便也就有了正确或不正确、全面或不全面、科学与不科学之分。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相对不科学的发展观而言的发展观。本文所要论述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指我们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新的领导集体围绕本世纪初召开的*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在辩证地反思了此前我们所一直坚持的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概括而提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认识。它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仅对于为什么要发展加深了认识,而且对于什么叫发展、怎样去发展的问题也深化了认识,这无疑是我们党在理论认识方面的又一大进步。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指导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科学的发展观,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的实践中使之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本文拟就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试图作一解读,不足之处,望其他同仁指教。

既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反思了传统的发展观以及我们现实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而提出的。那么根据这种反思,结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本意以及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其基本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发展

这可说是我们党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其一所谓发展观,即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而一切认识和看法,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来看,均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发展观就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发展问题的反映。由此可知,发展是发展观形成的客观存在前提,没有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其二,上世纪作为我们的改革开放的设计师的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生前在他的“政治交代”——南方谈话中,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基于我们与周边一些经济发展比我们快的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曾深有感触地告诫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因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无论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还是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还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均离不开发展。其三,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更要讲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这个“牛鼻子”,始终不放松。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人们有理由认为,新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强调发展。

二、注重全面

在发展的问题上要注重全面,这也是党中央提出新的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一方面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既要考虑到全国一盘棋,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到既要使先发展起来的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争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民主、富强、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强区。又要使西部内陆通过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迎头赶上,使地处东北的老工业基地通过我们的“振兴”计划,发掘潜力,再现辉煌,使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迅速崛起。一言以敝之,使全国各地的发展出现一个“遍地冒烟,处处点火”的发展态势。另一方向,它要求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甚或是GDP的单纯增长,不仅是速度的发展,而应当是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应当是在抓好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和基础的同时,使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也与时共进。也就是说使所有应该的发展,如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的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发展都能够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使各种应该的发展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共赢”的局面。也就是要通过强调发展,使应该的发展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拉下,使千树万树的梨花在我们强调发展的同时,竞相地都得到绽开。但是,全面的发展,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齐头并进,而应该是主次分明,有重点、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是星火燎原式的发展。

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所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指我们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要协调好各方面发展的比例和速度,既不能使重点与非重点的发展比例等齐划一,也不能使其发展速度平均等同,更不能使其发现出现很大差距,甚或出现两极分化,而要在抓好发展“中心”或“重点”的同时,使其它非“中心”和非重点得到兼顾,各方面的发展比例适当,发展速度不能拉得太大。不能单打一或一叶障目,出现一手硬、多手软的现实。也就是早就说过的,要学会弹钢琴,要在保重点保中心发展的同时,兼顾“四面八方”的发展,考虑到各种群体的利益、各个方面关系的利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的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我们强调发展,做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十多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对所有的人负责。这是我们过去一直所提的统筹兼顾。而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把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根本要求来看的,不仅如此,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拓展了统筹兼顾的内容和范围,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但是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统筹兼顾,并不是绝对的平衡,也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重犯过去一平二调的错误,而是既承认差别,又要使各方面利益都能照顾到,并得到保护和实现,各得其所,是在总体上能够平衡、协调地发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得社会能够协调发展。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眼前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发展,搞什么掠夺式的“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酒喝凉水”的发展,比如对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挖光用尽,对于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而要在重视满足当代人发展的同时要把人与自然的协调以及子孙后代的发展作为发展观的问题来考虑,不要再干那种“吃祖宗与饭,断子孙路”的得不偿失的蠢事,别的不说,单纯就中华民族种的的延续来说,也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新的科学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一项重要内涵,这是党中央在反思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危急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以往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追求人、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持久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目前,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具有战略眼光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为了适应世界发展的大势,我国政府已在上世纪末提出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等。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便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地处长江、黄河等江河的上游,是我国生态屏障之所在。只有加快西部发展,大江大河特别是长江、黄河的中下游地区的安全才能有所保障,全面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改善。

新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再次将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入其中,就是要再次告诫我们,我们的发展既要为当前的发展着想,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着想。那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不是正路,而是走不得的斜路。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五、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说,我们讲的发展绝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要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最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无论是我们讲全面发展,还是协调发展,还是可持续发展,其出发点和旧宿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新的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不仅如此,同时还要求我们的发展要尊重人、关爱人、要讲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要维护和保障公民的人权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政党在讲以人为本的时候,必须时刻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理念,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要想人民群众之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办人民群众所需办之事,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能做使人民群众痛心的事情。在实践中真正解决好牵涉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真正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