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时间:2022-06-02 04:34:00

导语:学校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推动和促进合格学校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单纯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来思考和认识发展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首先应该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进步也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保障体系。科学发展观把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发展的总目标,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发展的实质,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认真落实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努力改变目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的状况,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利于促进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它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发展所取得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真对待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程度越高,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而必要的物质文化基础。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需要通过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合格学校建设

面对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学校必须把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原则,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合格学校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规划观,谋划好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它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校自身已有的办学条件与特色、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世界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按照适应性、层次性、整体性、前瞻性、可能性、创造性的原则,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考虑,合理部署,科学规划。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合格学校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确保教育质量。要倡导科学的、全面的质量观,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巩固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的首创精神,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从严治教,规范管理。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合格学校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发展的实践中培养人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在治学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想人,工作从人着手;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确立“德才兼备,重在实绩”的选才标准;信任和爱护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与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合格学校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具有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功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重要贡献。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大学文化建设,努力弘扬先进文化,营造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相适应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要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特别是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既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又具有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的人。学校必须坚持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原则,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积极借鉴吸收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使学校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