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司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时间:2022-06-02 03:13:00
导语:浅议公司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从另类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讨论,提出人的本质不担包含社会性,而且包括人的精神文明,并指出注重人的精神属性是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解其深刻内涵的基本要求;本文还指出政治不仅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且是社会文明的反映,提倡运用精神科学的原理全面发展人的素质,重视发展人的自然属性;最后,文章还谈到从新技术革命的角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精神科学、和谐社会、自然属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与国家政权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取得辉煌的成果;但是,在20世纪末期,东欧各国发生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1989年经受住了严重的反革命动乱的考验,究其原因,获取反和平演变战略胜利的力量来自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自我们的工人阶级,还有广大的农民阶层和解放军战士们的支持,这说明,我们的政权是可以经受住考验的。邓小平同志提出并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等党的领导核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质变。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发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以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深邃的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它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要求为前提,紧密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状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探索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政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创造性把人的地位和作用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首要位置,这深刻地体现了党中央的敏锐眼光与战略意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新发展。人的本质不仅仅是在于社会性,而是与人的精神紧密关联。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其出发点在于人是一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离开了人这个关键因素,任何活动将是没有意义的。人的精神也是人的本质之一,在任这个范畴中,精神活动是起到主导作用的,离开精神的人就是僵死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既然人是以精神为主导的,而自然界以物质运动为基础,在自然界与人之间,人是处于劣势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观念的基本要求。归根结底,具有先进的精神文明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在人类社会里,构成社会的基本因素——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个体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制约,我们强调人的精神的作用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建设精神文明这个工作应当摆到主要的议事日程之中,只有人的精神得到充分地发展,社会才会进步,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建设才会得到发展。我们所强调的人的精神文明至少包括人的信仰、个人理想,自己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心理素质、智力条件、言语特点、道德水准、喜好和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
2、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现。政治文明是经济与社会的集中体现,经济集中体现为社会生产力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而社会性集中体现成生产过程中人的各种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而政治的问题既是阶级斗争的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社会文明问题,它是经济社会的集中体现,还同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政治本身又是一个问题。社会文明表现为社会中每个人的精神文明状况,社会文化表现为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制度取决于什么样的社会阶级占统治地位,也就是来谁领导的问题,它往往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才能达成目标。如果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而不重视社会的进步,势必落入资本主义的俗套。我们强调政治的社会性,目的是提倡发展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3、关于人的发展与精神科学的问题。既然人的精神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必须确立精神文明是全面地科学地发展人的基本内容。人和其所构成的社会是不同的,产生于社会过程的精神具有经过社会锻造的社会性,在此人的精神必然依附于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并不排斥人的精神具有的自然属性,然而,在人的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社会性必然是主导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因而,社会文明决定着人的精神文明。精神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精神活动规律,它是我们建设精神文明的基础。结合人的精神这一基本属性,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全面地科学地发展人,就是要求我们以精神科学的态度对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可以具体表现成主客体的关系,人是主体,又是客体,整个社会形成对人的智力条件、知识能力、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等基本素质的引导和促进必然会导致人的不断进步,经济条件的不足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而经济的发展同样要依靠人与社会的发展,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问题,这是以人为本的又一个思想内涵。
4、人是自然界的必然产物,宇宙从诞生的一刻开始就已经具有存在智慧生命的自然规律条件,因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提高全民基本的素质,这是提高国民其他素质前提,人的基本素质范畴由人的自然属性所规定,它至少包括人的先天智力水平、健康状况和外貌条件等。尽管人的内涵集中表现为人的精神文明,但是,精神文明不能离开人的自然属性而独立存在,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如果希望抛开自然界,这是不可能的,人类总是受到自然界赋予的种种限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逐步认识周围的世界,然而,人类的文明只能逐步接近而无法超越宇宙对我们的支配。人的自然属性至少包括基因排列与特点以及由基因排列不同所导致的各种智力基础与身体素质差别。人类无法从生命延续上抛开动物的属性,当前社会中确实存在物质利益分配不平等,还有先天性疾病、生产力低下,国民素质、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落后等,这一切说明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人始终处于绝对的劣势。因此,撇开自然界对人的束缚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和所要求的基本需求,同志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在尊重自然、科学合理地改造自然的方法中落实,人的自然属性严重影响着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特别在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第三世界应该更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离开自然属性去谈论人的精神境界或社会理想,那可能会变成空话。我们不反对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也不否定人的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在发挥人的主观性与社会机制和文化的作用时必须首先进一步加强国民素质建设,从根本上消除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发展中的基本障碍,只有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础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才有希望顺利达成。尊重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与需求是以人为本的前提,我们坚持全面地发展人首先要把人的基本素质发展好。
5、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无污染可循环利用能源技术、工业电气化程度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自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到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与工作之中,计算机是共产主义文明的雏形之一,列宁曾说过:“共产主义就是工业电气加上自动化。”到目前为止,计算机技术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自动化技术,人类一旦完全地掌握了自动化技术,人类的劳动方式将会得到解放,人类将撇开繁杂的低级劳动而从事更为先进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类似计算机的物质文明,只不过我们现在所称谓的计算机只是一个雏形。因此,我们国家在进行经济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计算机科学的教育和发展,学习计算机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科学是共产主义科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坚持和强调科学发展观,就要以科学化的共产主义文明科学为参照,发展无污染可循环利用能源、工业电气化与数字化,这是使物质文明的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每一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应具有的思想境界。随着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无污染能源技术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以上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从哲学上深入挖掘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思维方法,又是一种实践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工作方法。只有从战略的角度和科学的深度去审视它,它才会被很好地运用起来,从而争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胡晓东
2008年5月3日
写于宁波海曙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P1-100;
2、《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研究》,周卫东著,人民出版社,P10-33;
3、《走向精神科学之路——狄尔泰哲学思想研究》,谢地坤著,江苏人民出版社,P1-120;
4、《以自然为本就是以人为本》,付涛著,人民网。
-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把握深刻内涵
-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三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