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实践审计工作论文
时间:2022-08-31 11:09:00
导语:以科学发展观实践审计工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上,必须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坚持做到事业发展、质量提高、不断创新、依法审计、提高素质、廉洁从审,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服务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大局。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事业发展
发展是审计事业的第一要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他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些任务,也是我们审计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这一目标,如何发挥审计监督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这是审计工作需要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我们的审计监督要着力围绕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沿着和谐健康的道路发展。一是要着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特别是针对当前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垄断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当采取审计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行业、领域、地区、部门进行深入审计和调查,摸清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关注过高收入和过低收入的行业、领域、地区、部门和阶层,为政府调整理顺分配制度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要着力解决就业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工作,当前就业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突出矛盾,审计部门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在审计工作中要把机关、企事业行政单位的用工制度、人员招聘、工资水平、社会保险作为审计和评价的内容,为推动和扩大就业做贡献。三是要着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一张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因此,审计机关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社保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审计力度,把社保资金收入筹集的真实性、合法性,分配的合规性、合理性,使用的合法性,有效性,作为审计机关长期不变的审计任务,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四是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着眼点不仅仅是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把它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长期战略性举措,直接关系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审计机关为这项伟大事业保驾护航责无旁贷。五是要着力发展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和‘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都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因此,审计机关要在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审计中转变观念,把促进其发展和公开、公正、公平放在首位。六是要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腐败是和谐社会的大敌,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削弱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因此,在审计监督中,必须坚决查处和揭露腐败行为,注重从源头上提出切实可行标本兼治的防治腐败的措施和办法。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审计质量
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今年年初江苏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省长罗志军指出: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影响审计事业的发展。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在查处和揭露问题、审计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打假治乱,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总理要求审计要成为“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讲揭露和查处问题是审计的立足之本,查不出重大问题,审计质量就无从谈起,按李金华审计长的说法,有问题查不出,那就是审计人员的失职,是犯罪。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严肃查处经济领域里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仍然是审计工作第一位的职责。
二是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审计成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有些审计项目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却效果平平,除了计划不当和工作不深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取得的审计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够,体现不出审计的价值。因此,成果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优劣。
三是加强审计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障。现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管理与效益越来越重要,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审计也要讲求审计效益,审计投入的是人力、财力,产出是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和促进国家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因此,审计管理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尤为显得重要。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不断创新
创新是审计工作的内在动力。审计工作能否取得新突破,关键在于是不是有新思路新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创新是审计工作进步、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审计工作的创新应该体现在多方面,最主要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是审计理念和工作思路创新。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抛弃那些不适宜、陈旧的审计理念,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把握好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二是人才观念创新。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审计机关应立足长远,改革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刚性的培训和终身教育机制,采取年度培训和年度业绩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以资格认证为中心的人才选拔机制。
三是审计制度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重塑现有的审计制度,建立一整套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财务报表审计与管理业绩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与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相结合的现代审计制度,以充分发挥现代审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功能。
四是审计方法和技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审计技术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这集中表现为:审计方法由过去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方法,并借助于对内控系统的评价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审计技术从过去以手工操作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的审查,发展到对数据系统审计。因此要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绩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等多种相互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
五是审计内容创新。要在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促进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新路子。
六是审计战略创新。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这种前瞻的思路和战略的眼光为审计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依法审计
依法是审计生存的前提条件。是审计工作的基石和灵魂,是审计机关的安身立命之本。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审计监督,其行为是行政行为。审计监督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依照法定的程序,既不得越权和滥用职权,也不得失职,且行政行为必须接受监督。
行为合法——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形式,其实际工作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复杂的审计行为,这种行为涉及到审计者、审计委托者和被审计者。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原则,坚持在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正确行使审计权力,严格遵守法定的审计程序,切实规范自身的审计行为,全力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内容合法——审计监督行为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不应随意增添新的内容,法律没有规定的行政行为应视为违法。目前我国按审计内容可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类。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审计机关主要开展的是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审计机关对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单位和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
程序合法——审计监督行为过程要符合法律规定,包括方式、方法、步骤顺序、时间要求和其他程序规定。《审计法》在赋予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要的审计权限的同时,也设定了审计机关行使权力的条件和程序,以规范审计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如必须在有证据证明并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的情况下,才能查询被审计单位公款私存的账户;封存被审计单位违规取得的资产必须经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履行必要的封存手续,不得影响被审计单位合法的业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严格履行法定程序,要慎用审计权力,注意掌握政策,保护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个人的合法权利。
审计处理合法——审计处理方式要合法,要用法定的载体。审计处理是指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采取的纠正措施,包括审计处理和审计处罚。一般情况下,审计处理的种类有:一是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上缴的财政收入;二是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三是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四是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五是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理措施。审计处罚的种类有:一是警告、二是通报批评;三是罚款;四是没收违法所得;五是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罚措施。审计机关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时,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实施,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审计处理、处罚。同时应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给予处理、处罚的,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制作审计决定书;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建议。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提高素质
素质是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审计职能的日益完善和审计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是实现审计工作适应时展,与时俱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途径。在当前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最主要的基本素质和特别素质两个方面:公务员之家:
一是基本素质,基本素质就是作为一个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首先审计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这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要敢于执法,敢于碰硬,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
二是特别素质,主要是审计特殊的职业要求。如对事物判断和分析的敏感能力、洞察能力。第一,要有职业敏感。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要能迅速找到切入点,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这种敏感性要有长时间知识和实践的积累。第二,要有洞察力。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第三、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廉洁从政
廉政是审计执法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越来越关注,寄予厚望;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监督高度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财经纪律警察”的审计机关干部,更应该把廉洁为公、勤政为民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
今年3月5日,江苏省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审计机关要不图名利,不搞形式,不畏权势,直起腰杆做人,挺起胸膛做事,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审计监督的职能应更多地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服务上;二是体现在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揭露问题,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上级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上;三是体现在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查处大案要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率上;四是体现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资金的安全运行上。
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应该从两个方面认真把握。一方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关系到我们党反腐败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另一方面,在履行审计职责的同时,要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廉政奉公。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构筑牢固的廉政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审计纪律的“八不准”等一系列廉政制度和审计纪律。同时自觉接受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监督,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及新闻舆论的监督,只有经受了各个方面的监督,才能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审计机关自身的监督工作才更具有权威性。
审计机关接受社会的监督,实质上就是对廉政建设的监督,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是审计职业本身和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审计工作不廉洁,就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客观公正;没有客观公正,审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 上一篇:产业局治理商业贿赂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防控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