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伦理价值分析论文

时间:2022-04-24 10:10:00

导语:科学发展观伦理价值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伦理价值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伦理、社会伦理、环境伦理以及科技伦理诸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协调发展的伦理精神。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的符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新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伦理必要性

纵观社会发展观的演变趋势,其总体是朝着科学的、先进的、新的方向不断变化着、发展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它的内容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其中包含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大伦理关系的和谐。

首先,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讲,由于历史、地理及经济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城乡差距以及个人收入差距。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经济伦理要求,对于纠正上述不良倾向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就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社会伦理包括法治伦理、组织伦理、管理伦理等。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些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社会转型期的大趋势。再次,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讲,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惨重破坏,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十分严重,人类生存出现危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因此,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从科技伦理的角度看,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等提出了许多新难题。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的思想、社会公正及协调发展的思想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科学发展观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以人的幸福和完善作为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问题,十分具有合理性。科学发展观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秉持公平公正,促进有序竞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这对于我国社会向着文明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迈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蕴涵的伦理精神

所谓伦理精神,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伦理精神主要关涉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它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系。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体现着一定社会“人伦关系、伦理规范、伦理行为的价值趋向”,因而是一定社会或民族社会生活的内在生命秩序的“设计原理”及其品性的生长过程。广义的伦理精神,不仅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系,而且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协调;不仅体现人的目的,同时能认识和体悟自然的目的——包括人在内的生态价值、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对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责任与使命,进而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的,在高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人们如何安顿人生、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体现对我国“人——自然——社会关系”的伦理规范、伦理行为的价值导向。

1.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可以追溯到早期人本主义理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以民为贵的优良传统。在西方,素有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注重人的主体性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传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了中西人本主义思想的优良传统。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终极价值追求。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这一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视阈中的人,即活生生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上就是要求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全人类负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要把人当目的,把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作为最高目标,同时要尊重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

2.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精神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不仅关注发展的主体与目标,而且关注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的协调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讲,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是互为前提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精神就体现在不断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首先需要坚持科学的义利观——既不羞于言利,也不能过分看重利,以至利欲熏心,见利忘义,而是要在促进全面发展的伦理精神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引领下,坚持义与利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其次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

科学发展观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马克思从历史辩证法的视阈,揭示了人与环境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他强调,能够“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的,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这体现了马克思对客观规律与人的主体性的双重尊重。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要求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一,要坚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五要素的和谐协调发展。其二,要创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的主仆关系的片面理念,建立人与自然的协同的和谐关系。其三,要树立总体性的发展理念,反对为了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损害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其四,要树立正确的代际观念,生态环境和资源宝藏是世代人类共同的财富,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幸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要求遏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社会公正的伦理精神

科学发展观贯穿着一种伦理精神,那就是社会正义。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社会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而社会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要用正义的原则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正义的精神协调好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5.协调发展的伦理精神

同志指出:“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就是经济、社会和人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这一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伦理关系,是十分具有伦理必要性的。体现了当代“以人为本”、促进全面统筹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协调发展的伦理精神,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十分具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陆小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与实践价值》,《求是》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