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统筹建设论文
时间:2022-04-18 10:52:00
导语:科学发展观统筹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是涉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国防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丰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内涵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国际环境非常恶劣,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既要加快发展生产,从战争废墟中恢复国民经济,又要加强国防建设,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面对艰巨的国内经济建设任务和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同志提出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国防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巩固国防;一手抓经济建设,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奠定基础。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都有赖于同志们和全体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一道,和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协同努力,方能达到目的。”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时期,随着国防开支的大幅度降低,军队员额的大规模压缩,使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经济建设,取得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国防建设也得到了加强。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冷战对抗进入高风险期,加上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我国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国防建设重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并在三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以国防项目为主体的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发展中战争与和平的分析,在科学地把握国际战略总体格局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重大变化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和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并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是大局的战略思想。关于四个现代化关系,邓小平指出:“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离开这三化就谈不上国防现代化。”以此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进一步提出国家经济建设是大局的思想,明确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邓小平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我们军队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人民解放军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裁减员额100万,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以及占GDP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军队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腾出部分机场、港口、设备和空闲的营房、仓库、场地等为地方建设服务,全军医院和大部分服务设施向地方开放;军工企业积极发展民品生产,利用军队取得的高科技成果为地方建设服务;积极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由于严格贯彻和落实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方针,国防建设积极主动为经济建设让路和忍耐,国家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为后来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经济基础。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新军事变革飞速发展的特点,在继承邓小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协调发展的思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台海危机,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得到巨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出现的新特点,强调国防建设必须随经济建设发展得到加强。他指出:“我的基本思想是,军费要在生产发展基础上逐年增加,要逐步更新装备,否则太落伍了不行。在国家经济逐步发展的基础上,要尽力保障军队建设的需要。”在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强调应该辨证地、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考虑。认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辨证的统一,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好办。反过来说,国防建设也是为了保卫经济建设更快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他一方面指出,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持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强调,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一旦发生战争,我们就可能陷于被动,就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能够确保国家的利益与安全。与此相适应,中央采取了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举措,国防费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并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导思想之中。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确定为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2004年7月24日,主持了以“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他在阐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时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多次强调,当前我国的两大战略任务是要把经济搞上去和建立巩固的国防;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二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尽量减少和降低两者对立矛盾的因素,促进和强化两者互为依托的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努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和认真开展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核心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目的就是要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我国21世纪头二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从现代国防建设的发展趋势来讲,国家经济实力本身就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体现。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不会有强大的现代国防,加强国防必须首先发展经济。为此,我们必须强化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意识,努力使国防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我们还必须继续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大局,把有限资源尽可能地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富国不等于强国,一个国家即使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若无强大的国防力量,也难于巩固已有的经济建设成果,难于取得与其自身经济实力相符的国家地位。进入21世纪后,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际社会的竞争特别是经济、科技、军备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并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现实威胁。面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和国家安全形势的现实挑战,若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国防体制改革,加大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步伐和力度,必将使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处于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的状态,从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我国同发达国家甚至是周边国家、地区的差距,这势必对我党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构成威胁,进而影响到我国新时期的国防、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
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不仅表现在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以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多因素共同构成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创新协调发展观念,要从国家总体建设的战略高度来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方面要看到经济建设在国防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国家和政府必须充分分析新时期的安全形势,结合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世界军事强国正进入信息化阶段的实际,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制定完备的国防发展战略,将国防建设纳入到国家总体改革的大框架内统筹考虑。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防开支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我军仍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阶段,亟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我国的国防费占GDP比例还不到2%,低于全球3%的平均值,这与我国显著提升的国际地位不相符合,同维护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不相适应。只有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经费投入机制,力求使我国的国防费开支规模和增长幅度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使国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捍卫力量,粉碎任何可能破坏我国发展进程的威胁力量,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实现。本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创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发扬军地互助合作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军队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强化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意识,积极投入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活动中,要把维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安全环境作为自己必须履行好的神圣职责。为此,军队要重视研究非战争条件下如何应对预防、控制危机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和保障机制,以提高执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地方也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支持和协助国防和军队建设活动,努力创造条件主动帮助解决好退役官兵的就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和军人家属失业后的再就业,以及军人子女入托和上学等现实问题,积极为国防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作贡献。军队的重要职责是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为了使国家经济建设免遭战争等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军队要提高保障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必须具备应对可能有强敌介入的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保护经济建设的成果;军队要有足够的能力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减少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和冲击。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我们必须按照“打得赢、不变质”总要求,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好关系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把官兵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政策部署上来,落实到服从大局和支持改革的实际行动上来,使每一位官兵能够自觉地履行好自己本职工作。三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求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建立起军民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促进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通过发展军事高科技,带动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式,提高军民两用技术的综合效能,促进信息科学技术加速向生产力和战斗力的转化。
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高新技术优势和信息、装备优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取得这些方面的优势,单纯依靠国防或军队系统内部建设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应当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注重发挥民用部门和民用资源的优势,努力实现国防与民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首先,国家进行大型民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要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做到一笔投资取得平、战双重收益。比如,国家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原则对铁路、港口、机场等大型公共基础建设以及光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网络等信息化基础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不仅在和平时期能够用于经济建设,满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而且在战时可有效地保障武器装备机动、国防军力部署和军事通信联络、人民防空等方面的需要。其次,国家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时以及战时,可以采取应急有偿使用民间的设施设备的做法,这不仅可以保障有限资源在平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用于经济建设,而且在战时能够有效地满足军事和战争需求。比如,在渡海作战过程中,通过征用民船提供物资补给、救护、通信等战时勤务保障,改装民船直接或配合执行侦察、封锁、偷袭等军事任务的方式,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军事战略任务。另外,国家可以发挥民用领域的科技优势和加大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力度,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高新科技领域研发和生产势头强劲,在通信、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有的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我国武器装备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仍比较低,因此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军民两用技术和两用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促进民用高新技术成果转为军用,对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进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还必须在打破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分割的基础上,建立和充分发挥军民互动的运行机制。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上,不仅经济发展是国防发展的基础,而且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可以凭借雄厚的国防科技实力和高精尖技术的优势,借鉴和吸收国外国防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强化主导产业和核心部门的龙头作用,促进国防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刺激民用领域高科技产业群的出现,推进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防实力的增强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能力,更好地维护我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国防建设上,我们应当积极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实力雄厚、知识密集、技术储备量大等优势,大力组织对民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形成国防建设发展对经济建设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资源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而达到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利用民用经济和资源来带动国防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对军事、民用技术协调互动重视不够,军用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通用化程度较低,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和低效率,不但损失了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影响了军民通用技术发展的后劲。当前,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进行有效的互通、互动、互补,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它既可以使国防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又有利于国防建设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打破国防与经济相互分割的运行机制,通过广泛吸纳民用科技资源和民用工业生产力量,参与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维护等活动,深化军工企事业单位战略性重组,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机制多样性。
为了使国家有限资源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国防与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问题上,我们还必须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当前我国现实情况看,经济不够发达仍然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制约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大小的关键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将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因此,国家用于国防建设的资源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大幅度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时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有所侧重原则,避免出现全方位推进和平均着力而导致国防建设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国防建设上,必须根据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特点和规律,抓住我国国防建设特别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为此,在国防费支出方面,要在适度增加国防费的基础上努力优化国防费结构,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真正起到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具体地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国防和军事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国防和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配置由数量型向专家型和职业型转变;在军兵种的建设上,要按照现代战争特点和要求,努力调整和优化军兵种结构,注重高技术兵种的发展,并扩大对空军、海军和二炮建设的投资力度;在战争的物质手段建设上,要紧紧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加大信息化技术装备的建设力度,着力发展精确武器,特别是“杀手锏”武器的研制和生产。另外,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国防费保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国防费保障向精确化转型,提高军队和国防建设的质量效能。
-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构建论文
- 下一篇:产业提升与科学发展观论文
精品范文
10科学课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