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创新与科学发展观论文

时间:2022-04-18 09:12:00

导语:城市品牌创新与科学发展观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品牌创新与科学发展观论文

【摘要】城市是实施创新战略的集合载体。一个城市的品牌创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后劲,也决定该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新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途径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品牌创新,城市品牌既包括城市所属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也包括城市自身的品牌。品牌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品牌缺失的情况下,品牌创新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市品牌创新

一、城市品牌创新的内涵

1、城市品牌创新是城市竞争力的表征

品牌创新是指,品牌在竞争性市场中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它品牌更有效地获得市场认同与支持的整体形象特质。城市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的难以模仿的资源能力,如物理的独特性、路径依赖性、因果的含糊性、经济上的制约性等,品牌产生于城市与受众相互信任、忠诚的关系中,是在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品牌具有难以模仿、路径依赖和因果模糊的特征。另外,品牌作为技术素质与产品品质的综合代表,既是竞争的结果,又是竞争的手段,不仅表现在产品层次上,而且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和表现,具有地域性、关联性和有效性,能够整合城市资源、降低成本、吸取与集聚生产要素,给受众带来独特价值和利益的功能,可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因此,通过品牌创新的提升,可以推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城市品牌是城市个性化的沉淀,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所引起的受众偏好的重要识别特征,是城市在长期的经营或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系统合力的体现,对城市受众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而长远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受众的生活质量,体现了城市的生存能力,并可以带动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最终可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城市自身角度来看,好的城市品牌既能为受众带来信任和满意,又可以把城市现有价值经营成未来的资产,能为城市带来增值的市场和价值,这已经成为赢得受众忠诚、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城市品牌既是城市的性质、名称、历史、声誉以及承诺的无形总和,同时也使目标受众对城市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和美好联想,既是城市个性化的表现,也是城市经济活力的增益和城市精神的塑造,可以实现受众、城市、社会三者关系的协调发展,综合体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城市品牌创新是城市定位的依赖路径

城市定位主要由定性(城市性质)、定向(发展方向)、定形(城市形象)、定量(城市规模)四个方面组成,涉及城市在不同尺度区域空间社会经济地位(包括社会文化联系、经济分工关系及空间区位关系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特色三个层次,决定城市定位的主要因素有历史背景、经济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现状、城市人口与经济规模以及与其他城市的关联情况等。城市定位在中心战略上,着重的是发展目标;明确定位,有明确的竞争力城市作为战略参照物,识别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选择一个有利的定位,采用相应的保护性策略;独特而准确的目标定位具有城市竞争优势。城市品牌创新着重培养城市独特的竞争力,没有战略参照物,关注的是自身过去成功模式;战略步骤上,积累战略资源和培养核心能力,在不同的环境和机遇情况下,运用独特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进行争夺;独特、不易模仿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能力是城市的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品牌创新是城市定位的依赖路径。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城市品牌创新特征

有什么样的城市创新观,就有什么样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战略,就会对城市的创新实践产生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影响。科技部信息研究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联合课题组最近公布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提出从品牌建设投入能力、品牌发展环境和品牌竞争力三个方面对城市品牌创新能力进行评测。这个主要针对城市范围内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等进行的城市品牌创新评价,是一种量化的技术指标体系,从战略高度来看,城市品牌创新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品牌创新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所谓“全面”,就是要着眼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不是只及一点不及其余;所谓“协调”,就是城市各方面的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体现在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口的和谐演进,城乡、代际公平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城市可待续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实现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它包括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系统,具有区域性、综合性与层次性。其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是城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品牌创新理念

当前,城市品牌建设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四位,可是在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公布的2004年-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仅排名第44位。这其中自主品牌匮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品牌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的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品牌发展环境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等,又包括品牌竞争力如品牌数量、知名品牌数量、品牌知名度等。城市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做出努力。

1、人本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是科学城市发展观的理论核心。人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目的。城市不仅是建筑、交通、生态等系统在空间上的构成形式,而且更主要的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构成。城市的任何部分离不开人,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物质实体的发展,更是人的发展,其实质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城市是人居环境,这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价值之一。城市的发展应以人的发展为取向,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市的“人”不仅包括原城市居民,也包括外来人口,不仅包括富裕较富裕居民,也包括相对贫困居民,还有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的弱势群体。城市本质是由人的需要驱动,是城市环境与人的互动协调关系。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城市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人的需要结构层次随社会财富增加变化的过程,城市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满足人的终身需要,不仅要保证人的衣食住行,而且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城市的发展还要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在城市的发展中,带动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并构建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

2、协调思想

从城市内部而言,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以增长取展,以破坏换取建设。目前,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物轻人,只求增长不求发展,只求利润不求公益,“视觉污染”严重,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固体废气物、水污染等增多,破坏了城市发展的基因以及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问题。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才能有实力有后劲,没有协调就不可能有未来的持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还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任何片面强调或突出某一单一指标的行为都会影响协调,影响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居环境,城市空间应该是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空间。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指导的城市经济中,生态环境对成为竞争中取胜的绝对性要素,这是一种战略性资源。科学城市发展观强调城市发展既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求、资源承受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强调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科学城市发展观强调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就是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既注重经济效益和当前利益,更注重社会效益和长远发展;既充分开发经营资源,更强调永续利用保护,从而实现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最大的政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的选择。

从城市外部来看,城市的发展,是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实施以城带乡战略,以中心城市的发展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发展规划,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的指导方针,统领城乡建设的各项规划,使各项规划的内容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处理好城市扩容与提质的关系,在城市容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应以提质为主,适度扩容,防止粗放型的城市建设,防止城市发展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在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同时,切实加强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中心镇、边贸镇、旅游镇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城镇发展体系。

3、系统评价

城市以往发展的不协调,大量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出现,与对GDP的片面追求及与其相应的干部考核标准分不开。如果能够设计一个新的更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评估标准体系,以代替单纯的GDP,无疑可以有效地遏制城市发展中的偏差。牛文元教授提出,要用五大绿色标准来衡量干部政绩:看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改善了没有,能源资源消耗速率下降了没有,区域生态质量改善了没有,社会经济是否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成果巩固了没有,环境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水平达标没有。新的政绩观,必须淡化单一对GDP增长数量和速度的追求,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总协调,注重三大文明的整体推进,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建设部对城市管理、建设和规划的评估标准则包括:供水、污水处理、排水系统、园林绿化、城市中心区绿化、城市绿量、生物多样性、燃气、能源、公共交通、垃圾处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等。这个十分全面的评估系统,为从技术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城市生态设施、基础设施双缺乏的状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对防止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推动城市步入全面协调的发展轨道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广西农业发展研究报告[M].内部资料,2003

[2]王俊霖:“早期收获”计划对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及我国农业的影响[J].东南亚,2004(2)

[3]詹晶:对中国-东盟果蔬产品贸易及竞争力的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