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科学发展观论文

时间:2022-04-10 08:32:00

导语:邓小平与科学发展观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邓小平与科学发展观论文

[摘要]邓小平虽然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但他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科学回答了“什么叫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问题,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并已被实践所检验。、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邓小平发展科学发展观

当今国内理论界在研讨科学发展观时,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邓小平同志讲过一些发展理论,但没有形成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似乎有理,其实不符合实际,是不够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生前虽然没有提出和使用过“科学发展观”概念,但他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他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过程中,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多次精辟地谈了发展问题,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什么叫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充分展示了他的正确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科学发展观,并且已为改革开放实践所证实。

在此,不妨将邓小平同志对发展问题的有关重要论断,略做一点评述。

一、什么叫发展

什么叫发展?如何理解发展?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对此有过不少论述。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是从社会状态说,发展就是从落后状态转化为进步状态,从贫困生活转化为富裕生活。邓小平批判了“左”倾错误造成的“贫穷的社会主义”谬论,一再强调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我们几十年的奋斗,就是为了消灭落后贫穷,使人民过上文明富裕的日子。

二是从国家形态说,发展就是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从不发达阶段进入发达阶段,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化国家。邓小平说:“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我们要“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是从战略目标说,发展就是实现分三步走的目标,即第一步1980年至1990年,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温饱水平;第二步1991年至2000年,再翻二番,年生产总值人均800到1000美元,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花50年时间,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人均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是从增长速度说,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要达到适当的速度。邓小平认为,长期低速不行,速度滑坡不行。“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达到适度的发展。所谓适度的要求,就是能确实保证中国在20世纪最后十年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邓小平在从社会、国家、目标、速度意义上阐述发展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目标与速度。目标很重要,速度是关键。社会和国家的变化,是以适当速度去实现目标的结果。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讲艰苦奋斗,“但只靠这些也还是不够。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

邓小平在阐述发展含义时,强调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要注重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加速发展不能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并非就要降低速度;另一个问题,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既要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又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二、为什么要发展

邓小平说:“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他从许多方面论述了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非常注重从政治的高度去谈经济问题,谈发展问题。

其一,经济搞上去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根本条件。邓小平指出:“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他说,如香港回归问题之所以能够谈成,并非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本领,主要是我们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

其二,搞好经济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邓小平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其三,经济搞上去是我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物质依托。新中国建立后,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最近的发展,我们的经济政治实力增强了。这既是民族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经验证明,不进则退,不发展,就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外国侵略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邓小平同志正是从政治意义出发,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他从来是把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表述为政治目标。这是因为如果生产力不发展,没有经济实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国家政治独立,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怎样发展

如果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靠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那末,中国实现四化,搞发展,也要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中国的基本国情,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就是指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穷落后。人口多,耕地少,即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生计,而我国耕地和其他资源又相对短缺。例如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8.3%和4.1%。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大难题。

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

对内开放就是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和方面。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所谓开放,就是对西方发达国家、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都开放,即对所有国家全面大开放。30几年实践经验表明,关起门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我们必须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积极参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赶上世界发展潮流。

在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上,邓小平做过许多精辟论述,提出了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特别强调要“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是坚持“拿来主义”;三是坚持全面发展。

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走自己的道路”,同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是对立的。中国社会主义不是产

生于像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谈不上继承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加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又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不可能与西方进行交流合作,也不可能吸收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拉法奇时说:“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

邓小平同志充分估计和肯定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下大决心,用大力气,把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管理经验学到手,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科技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中央正是在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为了切实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邓小平在制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的同时,还对诸如人口问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合理分配和消除贫困问题、民族问题等带全局性的大问题作过重要指示和论述。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上,邓小平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人口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要短期内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很不容易;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要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以下,否则,国家负担不起;要提高人口质量;要广开门路,多想办法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在利用资源和环保问题上,邓小平指出,要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方针;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一样,“都很重要”;他老人家还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号召全国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在消除贫困和调节社会分配问题上,邓小平提出消除贫困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绝对要消灭贫穷;“三步走”中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人民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逐步奔小康;要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要合理调节社会分配,避免两极分化,等等。

在民族问题上,邓小平认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巩固民族团结的着眼点要放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上;要十分注意维护和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要帮助这些地区开发起来。

综上所述,邓小平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正确回答了“什么叫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问题,完整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发展理论。在邓小平的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二步已经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空前未有的改善与提高。为此,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冠之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说邓小平已经形成科学发展观,是对党当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符合实际的认定。如同任何科学理论形成后要发展一样,科学发展观形成后也要发展的。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的新情况,认真总结世界各国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强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定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由上可见,自从邓小平科学发展观形成之后,、都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各自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君如: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到科学发展观[M].邓小平理论研究(沪),2004

[2]何丽芬: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M].理论月刊(武汉),2005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

[5]: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