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08-20 09:33:00
导语:教育局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计划,市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工作。为了找准问题,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委指导组的要求,向平行职能部门和服务对象发征求意见函,召开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单位负责人、个体工商户、学生家长代表及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市区学校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县市区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在网上开辟专栏进行无记名征求意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单位对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局党组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各支部召开了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三查三看”活动,全面分析了近年来我市教育的发展状况,总结成功经验,查摆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深层次原因,进一步理清了实现我市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工作措施,形成了局党组分析检查报告。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党组紧紧依靠并带领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全力打造黄冈教育品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巩固提高。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6%和99.88%,辍学率分别为0.08%和0.25%,各项普及指标均达到了省定标准。同时,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比2002年提升19个百分点;3至6岁幼儿教育城区基本普及,农村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达到80%。高中阶段教育强势扩容。全市普通高中从2002年61所增加到2008年80所,在校学生由11.8万人增至18.3万人,增长55.1%。中职学校从2002年31所增加到2008年48所,在校学生由2.41万人增至11.68万人,每年的增长幅度均高出同期全省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2002年至2008年,全市普通高校由2所增加到4所,招生数由0.6万人增至1.3万人,在校生由1.5万人增至3.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1.6%提高到19.4%。民办教育蓬勃兴起。2002年以来,全市民办学校从45所增加到382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12.3%;在校生从4.5万人增至11.6万人,增长158%;民办教育资产达到17.87亿元。民办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多渠道加大投入,全市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办学面貌大为改观,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得到保障,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免费教育。中小学校舍改造力度加大。2002年以来,全市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国家和省有关农村中小学项目工程建设,同时还实施了“明德工程”、“逸夫工程”、“志和工程”和“黄鹤楼希望工程”等捐赠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2008年全市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925.2万平方米,高中、初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11.7、6.9、7.7平方米,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2007年和2008年,市政府把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改一建”(改水、改电、改厕、建沼气)和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工作列入向人民群众承诺办好的实事之一,两年内全市建成农村合格学校435所,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这是继“普九”之后我市农村学校建设实现的又一次跨越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进程加快。2002年以来,全市有2398所中小学建起了理、化、生、科学实验室,2182所中小学建起了图书馆(室);有782所学校建起了计算机教室826个,装备多媒体教室378个,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中学和小学分别达到89%和47%;在农村中小学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917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257个,初步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全面开展省级、市级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目前,全市有省级示范学校11所(高中8所、小学3所),市级示范学校94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创建品牌学校、品牌专业。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中专11所,省部级重点职校6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9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办学特色和质量。2008年,黄冈师范学院顺利通过“硕士点”学科专业评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全国高职示范院校评估。教育惠民政策得到落实。近两年,全市共落实各类政策性和社会捐资学生资助资金达10.12亿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金7.9亿元,中职生国家补助1.37亿元,大学生源地助学贷款7330万元,高中彩票公益金资助698.3万元,社会捐助资金500万元。
(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中小学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广泛开展了“老区精神校校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月”、“五好小公民知荣明耻树新风”、“中华诗词进校园”等一系列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建立了10个青少年德育实践基地,创建了全国优秀家长学校2所、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22所。基础教育质量继续保持优势。学科竞赛成绩优异,五年来全市每年高中学段各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均超过1000人次,获奖人数和等次位居全省前列,尤其是全国高中、初中数学竞赛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团体总分第一。近五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录取率一直居全省前列。2008年全市本科上线人数为32972人,比上年增加3400余人,文理科本科上线率分别为35.9%和55.4%,分别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体育、艺术教育有声有色。积极创建“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体育、艺术特长生培育,组织中小学生运动会、艺术人才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历届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和黄鹤美育节活动中,我市获奖名次和奖项都位居全省前列。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实施“名师工程”,开展黄冈名师、湖北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评选,建立教师人才库。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五年培训中小校长、骨干教师2900人次,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7%和71.3%,分别比2002年提高8.6、10.3和16.7个百分点。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健全师德档案制度。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城镇教师到乡镇支教服务制度和“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
(四)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认真履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规范招生考试管理。建立“黄冈招考网站”,推进招生考试“阳光工程”。近五年来,除普通高考外,组织了近50万人次参加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口语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等各类考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开展户口档案托管和学历认证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近五年来,累计直接向外推荐毕业生7500余人,协助院校推荐近3万人,推荐安置上岗率达98%。拓展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展规范用语用字执法检查,提高全社会规范用语用字水平。五年来,共组织学校教师、大中专学生、国家公务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人员3.5万人参加了普通话培训测试,测试合格率达到95%。2006年11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探索勤工俭学新思路。加强和规范学校后勤保障建设,从教育实际出发,服务全市招商引资大局,积极发展教育相关产业。2007年全市勤工俭学总产值约6.75亿元,纯收入约8000万元,补助教育经费5376万元,上交税金723.64万元,扶贫助学1781万元。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发挥黄冈教育品牌优势,举办教育论坛、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教师培训,与外地开展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推广、合作办学等合作活动。2007年,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全面展示了黄冈教育特色,大大提升了黄冈对外形象。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收获
通过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实践,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和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局党组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普遍有了深化提高,形成了新的共识:
第一,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必须依法依规办教育。依法依规办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联系本地、本校、本单位实际,认真查找行政行为、服务行为、管理行为、办学行为、教学行为、收费行为、教师行为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违纪的问题,切实做到边查边改。特别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采取过硬的措施进行重点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第二,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办学条件,是坚持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基本的办学条件,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分级办学,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以财政为主的多种途径,加大教育投入,有效地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中小学办学条件,主要在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学校后勤保障等方面要达到国家规定最低标准。要继续抓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合格学校建设,抓好区域内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落实好“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使全市学校办学条件有一个根本改观。
第三,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必须统筹全局协调发展。坚持教育科学发展,统筹和协调发展是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主管教育的政府职能部门,是代表政府来管理教育的,代表人民群众来行使职权的。市教育局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担当起统筹全局的重任,树立大教育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竞相发展,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统筹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统筹发展政府办学、行业办学、社会力量办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和谐、协调发展,达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科学统一。
第四,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教育是民生的首要问题,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提出要解决好“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还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子女上好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惠民政策。如: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中职生学费减免,贫困生资助等等,过去我们为之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做到“不乱收学生一分钱”、“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上满意的学校”,把党的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强化素质教育办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不能把教育质量片面地理解为“升学率”,而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衡量教育质量。从被教育者角度讲,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快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从教育者角度讲,每一个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从管理层面讲,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及事业单位、学校,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课程设置、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包括教学质量、校风、教风、学风、师风等),要建立和形成一个科学、规范、先进的教育体系。
三、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泛征求的各方面意见,以及局领导班子的自我剖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上我们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仍然存在诸多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有待解决
一是办学、收费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少数地方仍然存在“校中校”的现象,特别是对原来的改制校和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清理规范不到位;有些学校仍然存在“实验班”、“多媒体班”、“快慢班”等“校中班”现象。少数地方、少数学校仍然存在乱收费行为,包括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强制收取服务性费用、变相乱收费以及搭车收费;有的学校在收费工作上没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办学、收费行为上,市区学校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总体上看,我市教师主流是好的,但在师德师风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语言粗俗,行为不良,歧视差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工作责任心差,课堂敷衍应付,课外沉迷牌桌、酒桌以及休闲娱乐;有的教师收受家长礼品、要求或暗示家长为其办私事;有的教师不把心事放在教学上,一门心思在外面搞有偿补课,编资料,外出讲学等,影响了正常教学和教学秩序。
三是黄冈市区教育需要进一步发展。从基础教育来看,首先是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发展空间受限制,既比不上本省外地同类学校,甚至还不如县市城区同类学校,市直几所学校还存在危房;老城区学校普遍校园面积小,学生人员比较集中,造成校园及周边交通环境拥挤。其次是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短缺,相对质量高、规模大、条件好的优质学校太少,小学、初中尤为突出,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这一问题给市区学校招生带来很大困难,致使市区择校矛盾突出,由此带来的收费高和收费不规范市民意见很大,同时造成大班额教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第三是黄冈中学的品牌优势受到挑战,一方面学校债务沉重、优质生源难以保证、优秀教师外流,另一方面市内外高中学校发展竞争激烈,近两年黄冈中学进入名牌大学的人数有所减少,引起人们对黄冈教育品牌的担忧。第四是开发区教育体制不顺,开发区小学与市实验二小在招生上存在矛盾。从职业教育来看,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整体还比较落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且存在学校数量多、单个规模小、资源分散的问题,制约了我市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高等教育看,与人口相当的外地市相比,我市高校数量还不够,尤其是没有一所综合性的大学。
四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首先是办学条件有差距。许多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条件十分简陋,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非常落后和缺少,远远跟不上现代教育的要求。其次是师资力量有差距。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年龄普遍偏大,学科结构不合理,小学科教师严重缺乏;且学历层次低,队伍不稳定,代课教师比重较大,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客观上存在的差距,造成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推进难度较大,教学质量整体状况比不上城市学校。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日益普遍,农村留守学生日益增多,大量农村留守学生是跟随爷爷、奶奶或托附在亲戚家生活,家庭教育缺失,致使一些学生性格孤僻,或产生厌学、逃学现象,给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较大影响。
(二)教育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有待整改
一是教育观念、办学理念不够先进。在学校发展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重物轻人”的现象,没有一个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观念上,习惯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适应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自主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单纯的所谓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在教育思想上趋向于保守,不善于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这种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了教育发展,影响了教育质量提高。
二是推进课程改革不够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市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对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步子不大,样板学校太少,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仍然改变不大。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按国家课程开课,地方课程没有列入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建设滞后;有的甚至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等小学科得不到保障。在课堂教学上,还是沿袭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自主探究模式基本没有建立起来,课堂缺乏生机,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尤其是对高中课改环境下的高中教学和高考备考,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潜在的隐忧。
三是素质教育成效不够理想。从目前情况看,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师、社会的统一认识和行动,全面推行仍有阻力。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重智育轻素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依然突出。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监督不力,学校心理教育缺失,致使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性格不健全。
四是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学校及其领导班子的考核机制不完善;教育人才管理机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激励机制成效不明显、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人才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不健全等;教育设备管理、后勤管理比较粗放,个别环节存在缺位情况;教学管理、安全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学校自我管理与行政监督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
(三)影响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有待改善
一是对教育的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地方领导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为教育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力度不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费”征管用、教师编制没有很好落到实处,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截留、抵顶教育经费的现象。
二是对教育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虽然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与教育发展需求相比,教育投入还显得相对不足。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尽管中央和省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但地方财政配套的资金很难及时全部到位。由此造成学校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贫困生资助资金缺口较大,这种现状在黄冈市区更为突出,目前县市区生均公用经费接近国家标准,而黄冈市区只有国家规定的五分之一。此外,教师绩效工资、医疗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从非义务教育来看,高中及中职学校建设任务中,办学经费压力大,一些学校因经费不足、债务沉重影响了正常运转。
三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合力不强。一方面,由于对教育正面宣传力度不够,人民群众对教育不能全面理解,需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由于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不够到位,导致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如对学校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的问题,市直学校教师招考问题,市教育局局属事业单位参公问题、中职学校资源整合问题等等,需要与各单位进一步沟通协调。
(四)领导班子和机关作风建设还有待加强
一是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力度需要加大。忙于事务较多,学习时间没有很好保证;班子之间议事较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调查研究的较少,统筹兼顾作用发挥不到位;大局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执行政策和科学决策水平、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组织观念、法纪观念、廉洁自律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机关作风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时效性有待加强;执行政策还存在不准确、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干部和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精神状态欠佳,对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关心不够;部分干部政策水平有待提高,工作方法不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不多,对基层的工作指导和服务不够到位,工作中存在办事拖拉,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山会海”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县市区教育工作检查、评估、考核科室之间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没有很好统筹起来,而且评估、考核的科学性、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深刻剖析这些问题和不足,既有教育内部的体制性障碍,也有教育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更多是由于我们在主观上还存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认识不深。未能完全扭转传统发展观念,影响教育发展的思想障碍仍较多。没有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加快发展,忽视科学发展;对在教育改革中的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仅限于上面布置的内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相对欠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等方面尚有欠缺。
二是谋求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多年来,我市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局领导班子一定程度上存在“守摊子”、“保成绩”思想,安于现状,求稳怕乱,怕担风险,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思考问题,用过去行政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对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研究不深,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力度不够。
三是对“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贯彻不到位。在“以人为本”的问题上,重视了“人民群众的实惠”,却忽视了教育本身人的发展。从受教育者来说,存在“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从教育者来说,对教师的全面发展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比较滞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优化的机制还没完全建立,进出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后备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四是统筹兼顾的方法运用不够成熟。在思考和解决眼前问题上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建立长效机制,解决长远性、深层次的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问题的力度不够,未能深入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未能很好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公务员之家:
五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作风不够扎实。一些决策部署有时只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抓落实的力度和措施跟不上;忙于事务性、日常性的工作较多,深入基层调研不够,联系群众还不够到位;关心干部、群众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机关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对机关干部的要求不够严格,相关管理制度监督执行不力,导致少部分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淡薄,机关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客观方面来讲,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新需求,不断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以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等方面,教育都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二是由于城乡二元化矛盾和镇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因素的存在,真正实现优质高位均衡发展难度还比较大,必须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三是当前全市教师队伍老龄化的问题逐步显现,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新课程改革有一定难度;并且部分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发展。
四、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策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我局党组在集思广益、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整改意见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工作思路,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统一思想、应对挑战、解决矛盾的重大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黄冈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强忧患意识,激发旺盛的斗志、激情和前进的动力,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创黄冈教育新优势,提升黄冈教育竞争力,增强教育对于黄冈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
(一)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是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认真落实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落实检查考核力度,总结和推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经验,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均衡发展。加大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力度,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重点学校、重点班,合理划分义务教育招生地段,积极推行把优质示范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有效遏制择校之风。均衡配置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继续推进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加快市区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实施城区学校和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计划,建立校与校之间长期和相对固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实现城区和农村共享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转变。
二是关注弱势群体,确保人民群众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进一步增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能力,继续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倾斜。继续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落到实处。完善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机制,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外来投资商子女入学问题。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努力实现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三是大力规范办学和收费行为,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结合去年国家七部委检查组对我市基础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切实加强整改,强化经费监管,严禁贪污、克扣、挪用、截留、抵顶教育经费;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收费”、“公平收费”;义务教育阶段不准招收择校生,不得收取择校费;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认真清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班补课现象,严禁学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收费和变相补课收费。同时,要针对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干部人事、教育收费、招生考试、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保障、经费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
四是高度重视市区教育发展和管理,努力让市民群众满意。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重点研究和完善城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建立市区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大力改善一批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改造一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D级危房,探索通过兼并、合并、挂靠等形式对区域内学校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使城区学校在师资、校舍、场地、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等建设和配置方面水平有明显提高,实现市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好市民子女上学市区择校问题。规范市区学校办学行为,重点规范市区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秩序,严禁违规高收费、乱收费行为。提高市区学校教育质量,尤其是黄冈中学教育质量,发挥市区示范带动作用。
(二)着力突破瓶颈问题,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拓宽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要根据形势发展的新要求,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加强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当前重点工作调查研究。根据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规定,集中组织调查研究活动,研究制定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认真抓好整合黄冈市区教育资源、建设黄冈职教园区、组建黄冈教育实业集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重点课题的调研。围绕国家和省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积极做好教育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加强与外地尤其是武汉城市圈之间教育交流与合作。同时,从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教育手段、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教育体系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我市教育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
二是统筹兼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巩固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开展义务教育中小学规范化或标准化创建活动,使城乡中小学校校园、校舍、设施、设备、师资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水平,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的基础上,精心培育优质品牌,努力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高中。扶持和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市直和县市区建设好一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好一所中心幼儿园。大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推动职业教育强势发展。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推进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将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市区重点办好5-8所综合实力强、办学特色鲜明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县市区重点办好1所中职学校。认真实施全省职业教育“315”工程,加快黄冈职教园区建设,形成黄冈职业教育的集群优势。全面推进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大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重点培植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加大品牌专业建设力度;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并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高等教育,力争扩大高校所数和办学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科研能力建设。支持黄冈师院向多科性综合大学方向发展,将黄冈职院和鄂东职院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黄冈市关于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正确引导、积极规范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以民办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努力扩大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加大民办学校监管力度,严格办学审批程序,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和分散机制,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积极协调各县市区设立民办教育管理机构,构建民办学校自主管理、自主约束、公平竞争机制,促进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校长专业化建设,切实提高校长科学管理、依法治校水平。全面实施“黄冈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培养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知名校长”。逐步实现校长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交流任职、挂职,形成充分的竞争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工程”、“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优先发展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工程”、“培训者队伍建设工程”等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全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重新核定我市中小学教职员编制的基础上,调整学校人员结构,改革学校的岗位设置,完善校内分配制度;加大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名教师培养机制;统筹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教师统筹使用的用人机制。推行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的最低服务两年的支教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及业绩个人档案,将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教师聘任、绩效工资考核的主要依据。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轮岗、培训等方式,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机关干部队伍,提高教育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建立完善考评制度、管理制度,增强机关工作的服务性、时效性和科学性。
四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本着对学生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善于把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引导全市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素质教育取得新突破。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轻负高效”的有效举措和途径,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加强高效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分析研究高考制度改革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应对政策措施,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办法,巩固和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要注重“转差培优”工作,努力实现初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提升教育发展后劲。要积极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推动作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方向;加强科研队伍培训,培育优秀科研人才;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切实推广教育科研成果。要加强市、镇、校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加大教研投入,形成教研强势力量。总之,要以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回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期待。
五是主动做好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主动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省教育厅以及市有关职能部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加快有关事项的处理进程,合力解决教育系统的问题,争取在教育投入、人才引进、教育收费、教师编制和招考、局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参公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积极协同有关部门,依法落实教师工资政策,妥善处理好落实教师待遇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定期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人士座谈会,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监督招生、收费等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扩大教育工作影响,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三)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
一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全面贯彻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增强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四型机关”,提高为基层服务的能力、水平,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认真落实市教育局最近制定下发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的意见》、《加强师德理由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的意见》、《教育系统违纪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中小学示范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六项管理制度。
二是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方法。对教育评估考核的项目进行清理,建立评估项目准入制度,确保各项评估有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有利于推动教育发展;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会议的规格、数量、规模、会期,简化会议程序,提高会议效率;提高文件质量,减少文件数量,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推行电子公文交换,提高文件传输效率。
三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党的纪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落实谈话制度,规范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五、提升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力的措施
领导班子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决定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成效和水平。我们必须把提升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一)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意识。要继续把科学发展观学习与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管理研究、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自觉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黄冈教育发展的正确思路、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理性思维和战略思维,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把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发展能力、攻坚克难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服务基层的意识,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深刻反思,弄清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局党组成员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因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目前的问题而畏缩,不被现有的做法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自觉肩负起领导全市教育发展的历史责任。
(二)进一步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科学谋划教育发展的策略、方法、措施,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局领导班子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创新体制,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创新机制,在中等职业教育品牌发展中创新理念,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重创新发展思路,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中创新思想;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我市教育新一轮大发展。
(三)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群众观念。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感情上贴近群众,政策上顺应民意,措施上为民谋利,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一是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和机关科室与学校沟通机制,深入学校掌握动态,真心实意帮助基层学校和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把实现发展上水平、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作为制定工作措施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和举办咨询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教职工和广大群众意见,让社会各界人士监督和参与教育工作。三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四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全力支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放心大胆的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纪律,努力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纪律观念。
(四)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要加强自身修养,开阔眼光视野,加强战略思维,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对待,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健全领导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改进班子思想作风,改善工作方式方法。三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个人的政治、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四是从严规范从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健全完善班子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更需要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监督。对以上分析检查报告,恳请各级领导、市委指导组和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虚心接受,认真吸收,努力改进,切实解决制约我市教育科学发展的各类问题,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 上一篇:西部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措施论文
- 下一篇:运营公司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