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党组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05-31 04:08:00

导语:环保局党组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保局党组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市环保局党组从20*年9月下旬起,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局党组通过书面、网络征询,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和深入调查研究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认真对照检查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情况,查找影响和制约环保事业科学发展、推进历史性转变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进一步理清了今后我市环保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

一、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

通过组织大家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同志在全党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同志在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大家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意义、根本宗旨、总体目标、发展道路等方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通过围绕环境保护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认真讨论和深入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局党组和班子成员深切感到,环保事业的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环境保护事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应当作为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坚持,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在此基础上,局党组和班子成员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共识:

(一)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指南。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们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都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环境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认真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充分运用排污总量控制和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等手段,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减少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直辖以来,发展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按胡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要求,*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发展还很不充分,特别是当前世界金融海啸造成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发展更是*当务之急。当前,一方面虽然*发展面临不少环境问题和环境压力,但究其根源,还是发展不充分或发展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能通过不断发展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环境质量已成为促进和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环保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首要问题是必须破除“三个观念”、树立“三个意识”,即:一是破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观念,树立环境保护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意识。经济发展并不表示就必然带来环境污染,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反而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负荷,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二是破除为保护而保护的观念,树立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环境保护必须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通过强化环境保护,不断优化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层次。通过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支撑,以良好的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到*创业。三是破除重监管轻服务的观念,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意识。通过强化监管,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环境质量改善;通过加强服务,积极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生存、发展和享受美好生活的需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环保系统的党员干部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体现以人为本,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维护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二是促进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环境质量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共品,以人为本,就应体现环境公平,让全市人民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不例外地享受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果。为此,我们将以“五个*”建设为载体,强力实施环保“四大行动”,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确保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健康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四)环境保护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环境保护,既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更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需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我市“加快”和“率先”的目标,经济要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要不断改善,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不断优化经济发展。一是正确理解环境约束,研究和探讨解除环境约束的对策、方法和途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严格环境监管,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政策引领作用,强化污染源头控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三是要建立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方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党政一把手考核等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理顺环保体制机制,积极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

(五)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必须做好3个方面的统筹:一是统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立足我市实际,从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宏观决策、环境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统筹考虑,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超前谋划,积极参与政府宏观决策,通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措施,促进决策更加科学,避免因不当的决策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二是环境保护自身要做好统筹。要统筹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统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宏观与微观,统筹城市与农村,实现环保工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三是环境保护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必须积极促进生产方式转变,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发展从破坏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变。同时,环境保护要通过加强环境宣传与教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大力弘扬节约、节俭的传统美德,培养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局党组对近几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感到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局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紧紧围绕主城大气污染防治和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两大工作重点,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扎实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环境保护认识不断深化。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保工作,认真总结环境保护工作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逐步树立了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中达到相互促进、实现共赢的意识。因此,要通过强化环境保护,不断优化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层次;通过强化监管,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环境质量改善;通过加强服务,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来保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推进和发展。经过持续努力,市第三次党代会将实施生态安全保障战略、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突破,确定为我市“五大战略”和“五大突破”的重要内容,这不仅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最近,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形成了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五点新认识,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环境保护内涵的全面理解。

(二)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体制不断完善。一方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得到强化。市委、市政府每年将全市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突出环保问题分解下达给区县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纳入全市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并从2000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环保工作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实行环保部门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初步建立了以推进环境保护“四大行动”为主的环境质量改善机制,以“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主的环境执法部门联动机制,以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节能减排为主的环保实绩考核机制,以畅通“*市12369环保举报受理中心”为主的环保社会监督机制,为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可喜步伐。第三,环境保护的各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环保投入逐年增加。近五年,全市累计投入环保资金253.39亿元,2007年达到100亿元,占全市GDP的2.5%,是1980年-1990年10年间全市环保投资的10倍。

(三)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成效明显。近5年来,我市完成43户主城区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改造,关停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小造纸、小火电企业2100家。我市已累计建成6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成38座城市垃圾处理场(小城镇垃圾处理项目),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超过72%和76%,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阶段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

(四)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二级的天数由2002年的221天增至20*年的297天,增加了76天,为开展空气质量日报以来最好水平。主城雾天从多年平均的124天降至50天,摘掉了“雾都”帽子,退出了全国重污染城市行列。三峡水库135米水位蓄水以来,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三江”*段8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库区干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2%。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维护了环境安全。

(五)坚持边整边改应对金融危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突出实践性和取得实效性这一特点,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紧密结合全市环保工作实际,采取了系列创新举措,主动与企业“抱团作战”,共同渡过经济“寒冬”。最近,我们在积极争取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内的拉动内需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等项目落户*,争取国家尽早启动我市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等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为企业渡过经济“寒冬”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一是创新审批机制,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和行政审查联合会议制度,缩短审批时限。除“两高一资”项目外,对符合拉动内需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结构优化调整等项目,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其中,属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审批时限由原承诺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12个工作日,属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的审批时限由原承诺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属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的审批时限由原承诺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加大对市政府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积极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引领作用,科学指导产业布局,积极为项目出谋划策,做到早跟踪、早介入、早服务。在建筑工程夜间施工审批方面,对工程夜间施工的行政许可原则上随到随办,需要现场踏勘的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下调为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市重点工程确因需要,在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许可条件。重点关注推行循环经济的中小企业发展,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和适度放宽审批条件。二是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助推企业发展。对无主观故意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或初次违反环保法律法规但对环境危害轻微并能立即改正的违法行为,免于经济处罚。对设施出现故障、设备检修期间生产工艺改变导致污染物排放发生变化,对环境影响轻微,同时报告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的违法行为,免于经济处罚。三是减免行政及事业收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监测收费上,企业凡使用属于不涉及保密的已有监测数据,免收监测费;属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环评监测、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等有特殊要求的复杂监测,在现行收费标准基础上下浮25%;属送样、一般委托、许可证、限期治理等监测,在现行收费标准基础上下浮20%。在评估服务收费上,除“两高一资”项目外,属扩大内需的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免收评估费,其他项目一律按下限收费。在辐射监测及收贮放射性废物收费上,同一项目监测样品超过20个数据,收费标准降低20%;同一家单位辐射防护监测设备10台以上,收费标准降低20%;同一家单位废放射源个数一次性收贮超过5枚,在专题费用基础上减低标准10%收费。在排污费征收上,对通过城市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的中小餐饮等服务业,暂定一年内不征收排污费。

(六)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全市环保系统实际,大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读书活动、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加强环保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团结统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领导干部在环保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针对局系统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特点,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建设和党员先进性持续教育,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初步建立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开创了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近四年,我局在政府目标考核、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活动考核中均名列前茅,获得环保部(总局)表彰12次,市委、市政府表彰14次。市环保局被评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被市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被市委命名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市环境监察总队两度被评为全市十佳行政执法机构,12369环保举报受理中心被团中央评选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回顾这几年的环保工作,我们分析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在不断增强,环境形势总体严峻,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服务发展水平、监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

1、环保工作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差距。一些同志不善于参与宏观决策,不善于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谋划环保工作,不善于从环保机制体制上寻求创新;一些同志认识片面,认为发展必然带来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必然限制发展,没有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一些同志在环保具体工作中观念陈旧,思路狭窄,方法简单,就环保论环保的多,强调微观技术层面的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层面研究、思考环保工作的少,从发展角度思考环保问题的少。如在水域功能划分上,我们一些同志按照国家要求,将我市水域简单地划分为农村江段和城市江段,分别执行Ⅱ类和Ⅲ类标准,却没有考虑城市扩张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又如对待国家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问题上,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到*的实际情况,将一些条件较差的城镇污水处理标准简单地一刀切,事实上在现有条件下要达到国家统一标准既脱离实际,也非常困难。

2、环境质量改善离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要求存在差距。近年来,我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我市总体环境质量现状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的建设宜居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从空气质量看,我市新增火电量大,燃煤增多,煤质差,部分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机动车污染加重。今年前三季度,杨家坪和南坪测点二氧化氮浓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25.9%和10.6%,加之我市主城区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城市结构,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难度非常大。目前,我市主城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仍处于靠后位置。从水安全情况看,三峡库区是我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保护三峡库区一库清水,是中央交给*的政治任务,三峡工程二期蓄水以来,虽然“三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次级河流水质有所下降,部分入江支流河段浮萍、“水华”频发,局部地区已影响到居民饮用水安全。随着三峡工程175米水位蓄水,库区水环境保护和城市饮用水安全还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3、环保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存在差距。以环境质量改善促进和优化经济发展的措施不足、手段不够有力,环境经济政策不够完善,环境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环境执法、环境准入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我市资源、能源消耗大,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不高。我市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COD、SO2排放强度分别是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1.64倍、2.2倍。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需求加大,主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总量相应增大。“十一五”以来全市新增火电装机容量近390万千瓦,耗煤1100万吨,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4万吨。由此,我市总量减排工作面临增量越来越大和减排空间十分有限的双重压力。

4、统筹城乡环保工作有差距。长期以来,各级政府没有将农业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财政投入不足。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规划重视不够,没有实施城乡统筹,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基层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缺乏对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

5、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工作机制存在差距。环保部门如何积极主动参与宏观决策,如何更好地坚持保护环境服务和优化经济增长,以战略环评促进产业布局合理有序,以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污染减排促进生产技术换代升级,以环境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和共赢,在机制体制上下功夫探索不够。

6、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存在差距。环境保护不是靠哪一个部门就能做得完、做得了和做得好的事,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才能实现。近年来,结合环保中心工作、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开展了大量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想办法不多,效果也不尽人意。目前,社会公众总体环保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对环境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环境责任意识还十分欠缺。

剖析以上这些差距和问题的根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

从客观上看,存在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受地理气象条件等因素制约环境质量改善困难。我市主城区位于两山之间的槽谷地带,年平均风速仅1.2米/秒,地理气象条件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我市能源结构以本地产的高硫高灰分煤炭为主,煤的硫和灰分平均含量大于3.47%和25%,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以上;组团式发展模式,决定了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交错混杂,增加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同时,随着三峡库区水位抬高,库区河道将拓宽、加深,水流速度明显减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三峡工程175米水位蓄水后,库区水环境保护和城市饮用水安全还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二是有的地区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导致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由于客观需求以及现行的财政体系、考核制度更加注重GDP,一些地区和部门没有将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禀赋作为发展的条件,没有把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作为发展经济的思考,在加快经济发展中缺乏兼顾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项目布局或者进行重大决策时,没有充分考虑环境问题。一些地方认为加强环境保护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便制定相关政策来降低对企业的环保要求,有的甚至将其作为吸引投资的优惠条件。多数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工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抓得很紧,但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足够重视。

三是环境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不够。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参与论证、决策与服务还没有有效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工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论是对重大决策(决定)的环境论证、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还是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环保部门仍处于边缘化和被动状态。

四是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由于认识不到位,推进机制、制度的落实力度不够,已经建立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已经建立和规范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全市上下依法保护环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整体合力尚未形成,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等,与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主观上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把握不好。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深入系统学习,对其精神实质理解还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未能将理论变为认识、方法和自觉行动,在认识和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未能从实际出发,从更科学、更合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决策。一些领导干部对历史性转变的学习还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统一到环保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上来,缺乏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不解放,工作不主动,推进历史性转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心中没想法,手里没办法。

二是视野不够开阔。一些同志知识面不宽,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功底不厚、宏观管理能力不够、落实政策水平不高。习惯于津津乐道讲成绩,不习惯认认真真找问题,习惯于按程序复制性工作,不习惯于创造性工作。一些干部在结合环保实际开展调查、提出意见建议、服务发展、优化布局,在既能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工作的障碍,又能把握好环保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既能执行好环保法律法规,又能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找准结合点等方面都明显欠缺。

三是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干部做工作“怕”字在先,“难”字当头,按部就班,办事拖沓,缺乏开拓进取的决心和勇气。不少干部职工虽然工作十分勤奋敬业,但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拼搏意志,遇到新矛盾新问题不善于动脑筋,提不出更多的新思路、新对策,找不到更适合新形势、新要求的新办法和新举措。

四是干部业务能力不够强。干部的知识更新和科学发展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迫切要求;运用科学发展观判断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还有明显差距;在运用科学发展观落实政策、统筹规划、指导业务、监督管理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解决与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广大群众的环境利益还缺乏更大力度;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环保体制改革,推进实现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

根据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全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又要与贯彻落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314”总体部署和市委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保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环保“四大行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宜居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环保,为*“加快”和“率先”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支撑。到2012年,主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到305天,长江干流*段出境断面水质总体满足Ⅱ类水质标准,嘉陵江、乌江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完成COD和SO2减排11.2%和11.9%的目标任务。

(二)主要措施

实现以上思路和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创新环保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四大行动”,坚定不移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坚定不移地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具体措施是:

1、创新机制体制,促进科学发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创新我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以保护环境服务和优化经济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支撑。二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的机制。强化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服务、论证和决策。三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引导激励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引导,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引导机制,健全完善环保奖励政策和举措。四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落实保障机制。继续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统一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改善机制、总量控制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考核检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机制。五是强化环保监管体制,做好环保机构改革“三定”工作,加强对区县环保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

2、加大减排工作力度,为发展提供环境容量支撑。按照薄书记提出的“*节能减排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努力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在完成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的同时,努力服务经济发展,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向轻”转变;另一方面,以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确保实现“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为发展提供足够的环境容量。

3、扎实推进“四大行动”,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通过以控制城市扬尘、燃煤及烟(粉)尘和机动车排气污染为重点,以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目标,强力实施“蓝天行动”;通过以建立水污染防治项目推进机制、实施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推进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为重点,确保饮用水源和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为目标,深入推进“碧水行动”;通过以建设森林*、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开展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创建生态示范和整治土壤污染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实施“绿地行动”;通过以规范夜间施工的行政审批、强化噪声扰民执法监管、开展噪声污染防治示范项目为重点,以不断改善声环境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宁静行动”。通过深入实施环保“四大行动”,确保2012年主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到305天以上,长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总体满足Ⅱ类水质标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建设“宜居*”、“森林*”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基础。

4、强化环境法治,维护全市环境安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地方环境保护立法工作,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完善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推进实施环境信用等级评价、企业环境诚信体系建设、“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排污交易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开展总量指标交易试点工作。三是强化环境安全防范。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和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使用和处置等环境风险及安全隐患排查。突出加强辐射环境和危险废物监管。督促企业完善应急机制,落实风险评估。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5、深入开展统筹城乡环保试点,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环保工作试点,力争到2012年实现创新突破,初步形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到2020年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构建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措施:一是健全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构建决策体制、综合管理体制、监管体制完善的统筹管理体制和统一规划、分口实施、建管一体、城乡统筹、集中监管、市场运营的统筹运行机制。二是创新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一圈”统筹发展模式、“两翼”统筹发展模式和“一圈”与“两翼”协调发展模式,促进环保工作更加适应“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需要。三是完善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财税政策,统筹城乡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推进环境立法,健全评估体系及率先开展试点示范。

6、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环保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拓展宏观思路,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活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提升干部科学发展的执行力。通过组织干部专题培训,到国内外考察培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提倡鼓励继续教育等举措,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上挂下派、重点岗位和艰苦环境磨炼等实践锻炼,提高后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注重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引进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建立环保系统人才高地。加强局属单位和区县环保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严格干部选拔标准,选好配强“一把手”。加大干部交流轮岗特别是关键岗位轮岗力度,建立干部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让得过且过的干部腾出位置,让四平八稳的干部感到危机,让锐意进取的干部受到重用。通过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建设举施,力争在2012年全市环保系统干部队伍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

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组自身建设

局党组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新时期加强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机制和各项措施的落实,真正成为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引领者,正确思路的决策者,实践行为的示范者,必须全面提高党组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切实提高理论学习能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和自学制度,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班子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用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谋划工作、推动发展。同时加强对环保政策法规及环保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二是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从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国家推进*发展八大措施高度去思考和谋划工作,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当前与长远、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的环境保护关系,把环境问题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从源头上治理环境问题,改善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环保新道路。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民主集中制办事,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每个成员必须自觉维护党组权威,维护班子团结,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是切实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有效应对复杂问题是适应当前*发展机遇和矛盾凸显并存特点的必然要求。要强化责任意识,敢于迎接挑战、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出现矛盾和问题要靠前指挥。班子成员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负责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增强班子的整体创造力、战斗力。完成重大工作任务特别是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后,都要及时进行总结,把成功的做法转化为制度,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完善工作程序和规范,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和新型环境问题风险评估。四是切实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改革创新是推动环保事业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和创新思维。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积极推动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环保体制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竞争开放、富有活力、有序流动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五是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局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自我约束机制,明确“一把手”和各个分管领导的责任,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防范廉政风险,防范违法违纪案件发生。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廉政制度体系建设,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好专项治理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积极维护基层和群众权益,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感召力,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环保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