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

时间:2022-05-31 03:29:00

导语:粮食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粮食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

根据区委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的具体工作计划,我局结合部门工作现状,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和党总支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班子和个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部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进一步提出整改意见,形成以下领导班子分析报告: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对于当前粮食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党总支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同时结合部门职能工作,深入调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对粮食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达成了共识。

(一)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通过坚持不断地学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作为粮食流通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和粮食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粮食工作科学发展、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强大动力。

(二)进一步强化了做好粮食工作的责任心。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民以食为天,粮食不稳,天下不稳,粮食安全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要用科学发展的立场方法解决事关民生、群众关注的吃饭问题,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进一步认识了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紧迫性。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世界经济衰退、国际粮价波动,对粮食流通工作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和挑战。区级粮食流通工作也面临着新问题: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应急保障机制、流通监管机制等还不够完善,购销企业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主渠道”和“多渠道”的关系有待妥善处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准,积极探索应对措施,通过建立和着力完善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认真履行好粮食部门职责,更好地保障区级粮食安全。

二、改革以来我区粮食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逐步实现了粮食保供市场化,市场管理政府抓,粮食经营、资产经营两分开,形成了粮食经营、资产管理、储备粮经营三线运行的格局。

(一)粮食企业活力倍增。改制后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继续承担了收购农民余粮,保障全区粮食供应的职能,从原来的政府要求收,变为自觉主动收;从原来的地购地销,变为积极向外采购,满足本地粮食供应,人员大幅度减少,经营量却成倍增加,扭转了原来的亏损局面,企业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二)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改制后,对全区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闲置资产得到盘活并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三)储备粮管理风险相应减少。由原来的代储兼管到专库保管,有效地掌握储备粮的适时轮换,防止失管和空库的风险。

(四)粮源供应稳定,粮质安全可信。尽管我区粮食产需缺口较大,但市场没有出现因粮源不足而引起的价格浮涨和缺粮供应等情况,也未发生有毒有害粮食进入我区的现象。

三、当前制约粮食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回顾近年来的改革,我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和完善。

(一)粮食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粮食行业的特点是市场风险比较大。近几年,国家对农民种粮采取了各种补贴政策,稳定了市场粮价,农民种粮得到了一定的实惠。由于粮价上涨,粮食流通购销差价获利的空间很小,基本上是微利保本,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亏损。小规模粮食经营企业一般只能维持正常生计,企业做强做大难度较大。

(二)企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够。全区的粮食经营企业目前还处于买卖原粮或简单加工阶段,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率偏低。企业间各自为战,没有走向联合,即使是原国有粮食企业转制组建的公司,其加工产品在整个市场份额中的比重仍不大。

(三)经营秩序尚难把握。一些社会性经营企业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以劣粮充好粮,以陈粮混新粮,市场销售粮价没有合理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正常的企业难以真正把握市场行情,影响采购供应计划的制订。

(四)企业职工的观念尚未根本转变。改制后的粮食企业职工,大部分是返聘原国有粮食企业分流的职工,因此在思想意识上没有随企业性质的改变而真正转变。面对新的市场经营形势,缺乏创新发展意识、市场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不强,影响和困扰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

(五)改革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国家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粮食行业市场化、粮食企业改制民营化的要求,但对改制企业经营粮食这一特殊商品如何配之以特殊的优惠政策措施尚未完备。为了扶持转制企业的发展,目前区内转制后的民营股份制粮食企业,仍继续沿用原国有粮管所的执照开展经营活动和财务处理。因此,尽管企业已为民营化、经营已是市场化,但企业经营的风险尚未真正与政府脱开。

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不深入、理解不透彻。二是思想观念不够新。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陈旧,求稳怕乱,缺乏创新意识,创新举措不多,难以形成新的工作局面。三是工作作风不够实。开展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够,特别是带着问题下基层,针对问题出主意比较少。

四、推动区级粮食事业开创新局面的具体措施。

从近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果看,要发展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实现粮食流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已逐步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经济管理向行业管理、企业管理向行政调控的转变,部门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宏观调控、行业指导、执法监督等方面。结合当前粮食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强化粮食部门行政职能,促进粮食行业科学发展,确保本地区粮食安全,提出如下措施:

(一)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一是努力实现政企彻底分开。经请示区政府研究同意,自2009年6月1日起,原改制收购企业与国有粮管所完全脱钩,改制企业不再借用粮管所牌子经营,粮管所牌子、执照、印章等统一收归粮食局保管,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彻底解除政府风险;对企业所承担的收购农民余粮、市场保供的政府职能,政府给予必要补贴,对加工企业按照保供需要,政府加以补贴。

二是着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针对现有改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企业职工的思想比较保守等情况,积极引导全区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和原国有粮食改制企业、相关民营企业,在认真回顾总结粮食流通体制改革5年来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新形势下粮食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有效的对策、措施。第一,要求企业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各企业必须依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规范运作。第二,要求企业改革内部用工分配制度。通过公开竞聘,择优聘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并实行任期考核制。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制度,建立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三,促进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采取政府联络协调、企业经营运作的方式,引导企业发展与东北地区粮食产销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省内协作挂钩,与苏北产粮县建立常年协作供应关系,有效保证区内粮食市场供应稳定。

三是牢固树立“大粮食”观念。对所有涉粮企业,都积极纳入部门服务、管理范围,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度限制,消除各种人为障碍,鼓励和支持符合经营粮食资质条件的所有企业或个人参与粮食经营,积极培育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发展多元化主体参与经营的粮食市场。第一,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每季定期组织区内民营企业开展粮食流通法律法规培训;夏、秋粮收购期间召集企业进行政策讲解和行情分析;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基础台帐和经营台帐。第二,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基层调研活动,及时掌握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针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加以解决。

(二)大力推进粮食仓储基地建设。

进一步突出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全区的仓储资源,保证全区仓储设施的完好、安全,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力度,确保粮食供需保持平衡。一方面全面清理国有固定资产。按照区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对全区仓储设施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评估,统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基础台帐,并报区政府及财政部门备案。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制订粮食储备基地撤并及扩建方案。综合考虑,规划撤并原**、**、**、**、**、***、**、**粮管所仓库;重点改建**、**两个中心库,新建**中心粮库。通过改扩建,力争到2011年形成总仓容*万吨的地方粮食储备基地。同时采用以地方储备为主,结合委托代储、社会企业共同储备和争取国家、省级粮食储备的方式,加快完善储备体系建设。

(三)全力保证区级粮食市场供应。

一是科学指导地方储备粮轮换。积极探索储备粮购销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粮食局核定全年费用的基础上,由储备库承包经营,自负盈亏,以减轻财政对储备粮补贴的负担,粮食局加强指导监管。通过适时收购、轮换储备粮,有效维护本地区粮食市场的安全稳定。

二是积极开展对外协作。巩固省内南北协作挂钩,通过签订相关协议,由苏北产粮县按照市场价格,常年供应本区粮食。同时稳定发展与东北产粮省的产销合作关系,巩固与吉林省永吉县、白城市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粮食局的建立常年协作关系。

(四)着力维护粮油市场秩序。

一是建立健全“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实行市场零售与集伙单位招标统一供应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扩大“放心粮油”供应覆盖面,力争达到全社会供应总量的80%。首先,对学校、医院、敬老院、机关、大型工矿企业等集伙单位,通过社会公开招投标,实现由区内14家“放心粮油”经营单位统一供应的目标,保证粮油供应安全。其次,鼓励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以“镇、村、社区”为基础,设立“放心粮油”供应门店(因我区紧靠*市区,不宜设立大型粮食交易市场)。积极构建供应服务网络,形成“米、面、油”质量安全连锁体系。

二是切实加强粮食市场管理。鼓励引导企业合法经营,不哄抬粮价,不以次充好,认真开展粮食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积极树立行业典型,培育企业良好的信用意识。同时,联合药监、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定期开展粮油市场检查联合执法活动,对市场粮食流通和粮价、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不发生任何有毒有害大米、食用油案件,全力维护区内粮食市场供应有序、质量安全。

五、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建设。

在充分开展学习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结合我局领导班子现状,对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出几点要求:

(一)注重理论学习,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把抓好学习作为领导班子履行好工作职责的首要任务。结合粮食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真正学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提高理论素养。同时积极把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在各项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拓宽视野,增强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战略思维,用实际工作成果实现科学发展。

(二)注重调查研究,努力提升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深化对粮食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认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同时领导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严格按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机制办事,坚决维护和贯彻集体决定的工作机制,增强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

(三)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粮食部门为民服务水平。加深和提高对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四)注重反腐倡廉,时刻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严格遵守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小事、小节、小处做起,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模范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五)注重人才培养,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探索部门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的长效机制,培养好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一是实现优势互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科学搭配年轻干部与老业务干部,实现部门队伍之间的专业互补、年龄互补和特长互补。二是实施岗位交流。对各科室业务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对年轻干部要求下基层实习,为干部成长提供多岗位锻炼的机会,使干部在不同的岗位经受锻炼,领导经验和工作才干得到不断丰富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