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05-31 03:09:00

导语: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分析检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分析检查报告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我省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分析检查阶段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既是学习调研成果的集中反映,也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水平、政治责任感、领导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前提和基础。省财政厅党组坚持围绕科学发展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切实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对全省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深入查找、聚焦提炼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在谋划、推动和实现财政科学发展方面凝聚了新的共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

党的*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了学习态度上自觉,思想认识上坚定,工作实践上一以贯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理财思路提升到新境界。几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财政形势、审视理财观念、提升工作思路。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兴财政、促发展、为人民”的基本理财思路,唱响了“为民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规范理财、高效理财、廉洁理财”的现财原则,组织开展了建设“服务型、高效型、廉洁型、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活动。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意识、统筹发展意识、持续发展意识、改革创新意识。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工作思路,用正确思路推动工作深化,用工作成效检验科学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义,财政促进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始终把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两项突出任务,不断健全职能、完善机制。先后实施两轮激励性财政体制。充分运用财政担保、贴息等方式,支持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技术改造,在全国率先安排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资金,妥善解决职工安置和历史遗留问题。完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奖励制度,加大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认真落实有关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政策,推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推进收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脱钩管理,降低非税收入在地方收入中的比重,近期又停收、取消、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1*项。筹措运作资金,大力支持“三年大变样”工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培育城市经济增长点,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着眼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从财政体制、预算制度、国库管理、政府采购、财政监督各个方面协调推进财政改革。在财政体制方面,改革和完善了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体制,制定了异地投资税收分享办法和促进沿海经济隆起带形成的体制优惠政策,进行了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在预算管理方面,创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资金分配决策机制,完善了发展性财政资金预算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审核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发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编制改革试点,逐步扩大了对发展性支出开展绩效评价的范围。在国库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省级实现了对授权支付资金的网络实时监控,一级预算单位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稳步开展财政专户资金增值运作。在政府采购方面,着力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在财政监督方面,逐步完善财政监督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向省直部门派驻监督试点,对部分设区市实行了派驻监察员巡回监督改革试点,财政监督效果不断提高。

(四)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改善民生达到新水平。把积极改善民生作为理财管钱的核心理念,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理财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大中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积极解决上学难问题。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9个设区市,加大对基层卫生体系和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投入,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等社会保障标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努力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努力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性收入水平。

(五)坚持突出实践特色,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20*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日益加深,全省经济发展出现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一方面继续抓好既定预算执行,一方面把落实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内容,积极主动谋求对策,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增长。从增加政府投资、落实税费减免、提高居民收入等六个方面,研究制定了26项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配合有关部门,谋划筛选了一大批符合国家政策的投资项目,及时拨付了24.7亿元资金。统筹财政支出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国家配套投资,科学编制2009年预算,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总结这几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结合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有六点深刻体会。

(一)谋划推进财政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财政发展的行动指南。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财政工作的正确思路、推进财政工作的政策措施、领导财政工作的实际能力,才能确保财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谋划推进财政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在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所在。谋划推动财政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财政发展才能不断推上新境界。

(三)谋划推进财政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财政工作必须始终追求的价值取向。财政的钱是人民的钱,财政的“权”也是人民的“权”。必须坚持为民理财、民主理财的原则,把财政资金花出效益、花在刀刃上、花在增进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上,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财政发展的根基所在。

(四)谋划推进财政发展必须培养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财政发展必须立足今天,放眼未来;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只有始终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根本方向,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财政管理经验,深刻把握公共财政发展的内在规律,财政发展才能在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五)谋划推进财政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这条主线。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目标是又好又快发展。财政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必须把服务发展、推动发展、支持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六)谋划推进财政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个关键。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勇于创新,永不停滞。财政工作今天的成就源于改革创新,明天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创新。坚持不懈地深化财政改革,是我省财政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扬,这是财政事业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有了新的提高,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本质来衡量,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通过反复调研、分析、聚焦、提炼,我们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领会还不够系统和深刻。尽管我们坚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理财能力的重要渠道,坚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改造主观世界,但是在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的领会、理解上还不够系统和深刻。特别是在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我省省情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普遍真理与财政工作的特殊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与破解财政问题的有效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等一些方面还有差距,有时思路还不十分清晰、措施还不够有力,与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距离。

(二)保障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还不够完善。这些年来,我们始终重视财政体制对于保障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稳定性作用,在全国分税制体制尚未根本调整的前提下,对我省省以下财政体制按照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国家财政体制基本框架的限制,我省财政体制仍然不够完善,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是财政“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依然存在。财政一方面仍然承担着一些本应由市场和社会负责的支出,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保障还不够有力,影响了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二是省以下政府间支出责任界定还不够明晰,支出责任与财力状况不十分匹配。尽管我省省以下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试点工作已经启动,但由于中央对地方的支出责任划分仍然是粗线条的,各级政府间支出责任科学合理划分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三是转移支付还不够科学、规范。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体结构的影响,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转移支付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专项转移支付过于散和碎,影响了资金分配的公平度、合理性。四是省级财政调控能力相对较弱。2003年实施激励性财政体制以来,省级财力快速下移,省级财政多返还市县财力114亿元。这样的调整,虽然激励了市县发展,但省级财政调控能力明显下降,目前我省省级可支配财力占全省比重为17.6%,在全国排倒数第五位。省级财力比重与承担的支出责任明显不相匹配,特别是当前形势下,中央着眼于扩大内需的投资政策,要求中西部地区项目配套资金由省级财政全额负担,使我省省级难以拿出更多资金安排与中央配套,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面临很大压力。五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如何继续推进相对规范的分税制与统收统支加激励相结合的财政体制,如何落实省对产粮大县的财政直管等问题,需要不断加大探索和实践力度。

(三)促进科学发展的财政管理机制仍存有弊端。这些年来,我们始终重视财政管理的效益导向,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整合财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受体制惯性和利益阻力的影响,改革还不到位。一是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还不完善。目前只在一般预算资金整合方面有了比较明显进展,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等资金整合尚未取得实质进展,财政资金层层分割、使用分散问题仍然存在。二是预算项目库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项目论证、遴选、确定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滚动预算实施范围还比较小,绩效评价还不深入,效果还不显著。四是财政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财政资金使用中的挤占挪用、挥霍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体现科学发展成果的民心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这些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大了对农业、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投入,财政支出取向和结构向民心工程倾斜。但是由于受财力制约、受财政分配固化利益格局的影响,一些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好。比如,农业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还较落后,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条件与城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节能减排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但也为加大财政投入提出了迫切要求。

(五)实现科学发展的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年来,我们把机关建设、队伍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作为保障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大气力抓在手上,使全省财政系统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在行风评比、机关效能评比中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但是仍存有差距,主要是:有些干部主动创新意识不强,仍然靠惯性思维工作;有些干部全局观念不强,缺乏从经济发展全局谋划财政工作的意识;有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不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有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与财政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继续抓出成效。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方面原因,也有主观方面原因。

从客观上看,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不到位是客观条件所限。这些年来,我省财政改革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为全国财政改革探索出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但受全国财政改革总体进程和其他方面配套改革的制约,不可能走的过快、超越过多,只能适度超前、稳步推进,改革到位还有一个过程。

从主观上看,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强,还没有完全摆布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平时忙具体业务工作多,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少,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二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认识不深刻,还不能自觉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去认识和把握财政工作。三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与财政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与财政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要求相比,与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相比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财政改革的推进、财政难题的破解。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旋律,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不断健全财政职能、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财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作用。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继续扩大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极发展的激励性体制,制定出台对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以外每市一个开发区、工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的财政体制优惠政策,促进全省经济多极增长、竞相发展。深化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调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构,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分级负担比例,进一步提高省级专项转移支付调控效果。逐步对产粮大县实行省财政直接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好第一批改革试点,保证体制平稳过渡,缓解产粮大县财政困难。全面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基层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

(二)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精心组织好增值税转型工作,引导企业增加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落实好国家提高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政策,促进出口稳定增长。落实好对重点企业支撑项目、新建扩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关键行业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启动扩大内需。落实好收费和基金减免政策,确保国家和省公布的取消、停征、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政策落到实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三)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积极筹措资金,配合有关部门谋划筛选对接项目,拓展财政筹资渠道。认真落实有关减免税费政策。加强国债资金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效益。二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开展自主研发,运用政府采购手段促进新产品、节能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着力支持节能减排,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支持节能减排政策体系。支持做大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依法破产衔接以及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后续工作。三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落实好扶持粮食、生猪、奶业、食用油料生产发展的财政奖励政策。深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推进农村公益工程建设。增加财政投入,确保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支出60%以上用于农村,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四是支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统筹使用财政性资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城市棚户区和旧城区居民住房改造。发挥财政补贴和贴息作用,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五是支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职业教育投入新机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支持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政法经费保障标准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继续保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机制保障。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重点推行三年滚动预算扩大试点,着力加强预算项目库建设,拓展省级预算建设项目先评审、后入库试点范围,提高省级重点发展性支出项目绩效管理水平,强化支出问责机制。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省级进一步整合、优化资金支付流程、规范操作程序,设区市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县级加快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渡转轨。研究采取更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放大发展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加强财政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继续推进财政派驻监察试点,提高财政监督效果。

(五)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着力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着力加强理论武装,对科学发展观做到真信、真学、真用。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改革创新之风。着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勤奋奉献。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理财水平,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各项政策落实”做出应有贡献,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