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05-31 03:00:00
导语:政府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市被确定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年10月20日至21日,李长春同志深入我市视察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重点就我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市今后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省委和广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联络指导组和省、广州市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党政领导班子按照中央、省委和广州市委的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到陕西省安塞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长春同志到增城市视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我市提出的“深化建设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实事求是查摆影响和制约我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根源,因地制宜找准科学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现将我市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党的*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把握规律,注重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借助强势,立足打基础、造环境、重诚信、严管理、抓服务,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模式,全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1999年的58位跃升到第12位,连续7年居广东省首位。20*年,实现生产总值411.05亿元,*年以来(下同)年均增长14.93%;财政总收入77.22亿元,是*年的10倍,年均增长38.98%。尽管在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20*年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亿元、1104.5亿元、102.48亿元和26.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24.4%、32.71%和29.43%,提前两年完成了*规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区域生态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9%,城区人均绿地面积15.8平方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预计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20元,分别增长15.6%和19.5%,增幅创历史新高。先后荣获联合国“世界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全面小康10大示范市”、“中国和谐之城”、“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我市曾走过拼资源、拼土地、拼劳动力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干部群众对发展缺乏信心。2003年以来,我市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总结和反思,不断夯实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把科学发展观变为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和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以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为抓手,以实施公园化战略为载体,以实施富民惠民工程为重点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初步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急功近利到立足长远重打基础;从南中北平均用力发展到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从假冒伪劣、非法集资、金融风险重灾区到逐步实现良性循环、有序发展;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办工业到逐步实现组团式、园区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关闭小水泥、小漂染等“五小”企业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汽车、摩托车和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从农民自发外出打工到有序引导15万农民转移就业;从村村办麻雀学校到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城乡教育改革和均衡化发展等等,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科学发展带来的实惠,尝到科学发展的甜头,对全市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思路措施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到坚定不移,科学发展观越来越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认同,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同心同德谋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劲。
(二)坚持敢为人先,因地制宜探索科学发展路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设想,超前策划,科学规划,勇于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率先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科学实施功能分区,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的不平衡”。将南部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坚持组团式、园区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带旺了第三产业,为实施三大主体功能区提供了强大经济支撑,为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部定位为优化开发的居住和文化休闲区,创建“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山水文化休闲城,为南部发展大工业营造了一流的生活环境,也为北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提供了优质配套服务;北部定位为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区,营造800多平方公里的珠三角生态大公园,确保全市人民喝上优质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三大主体功能区产业联动、优势互补,集聚集约发展效应明显增强,南部工业集聚区的贡献度从20*年的29%提高到20*年的43%;北部山区也从“沉重包袱”逐步变为“绿色财富”,成为广东省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预计20*年全市旅游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近一倍;中部已初具生态卫星城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的发展雏形。与此同时,我们大胆探索不同功能区资源配置机制、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补偿机制、干部分类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机制体制,为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第二,大力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我市把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走集约化、组团式发展道路。一是“筑巢引凤”,狠抓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的转移,引进了广州本田、福耀玻璃等一批优质企业,既招商引资,又招才引智,大力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生态化发展。二是“腾笼换鸟”,促进清洁生产。大力促进制造业低端环节和低素质劳动力向外转移,努力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坚决依法依规关闭了治污无望产能落后的167家水泥厂、97家洗漂印染企业、54家线路板厂和200多家采石采砂场。仅20*年关停的49家水泥企业,就实现年节约标准煤77.4万吨,节省用电负荷8.32万千伏,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282吨,腾出土地约2004亩。三是铸造品牌,抓好精品工程。围绕富有增城特色的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壮大,加强宣传推介,形成品牌效应,先后策划举办了国际牛仔服装节、荔枝文化旅游节、增城菜心节等系列活动,打响了“广州东部板块”、“世界牛仔看新塘”等品牌理念及增城荔枝、迟菜心、丝苗米等特色农业品牌。
第三,积极推行“大乡镇制”,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心镇,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理念,全面整合资源,拓宽发展空间,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降低行政成本,不断增强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04年把全市16个镇街合并为6镇3街,形成“两城”(增城市区、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派潭等中心镇)五大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其中新塘镇实行五镇合一,预计今年工业总产值达797亿元,占全市72.45%,是并镇前的8.*倍;两税收入59.13亿元,占全市79.16%,是并镇前的9.75倍,有效发挥了中心镇的示范带动效应。
第四,实施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建设宜居城乡,大力推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切实转变“重物轻人”观念,实施了全区域公园化战略,既要经济的GDP,又要绿色的GDP,用公园化的理念和文明特征来统筹城乡建设,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市”,建设生态文明,让增城处处像公园。积极实施城乡安居整治工程,探索建立城乡环境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全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文化优势日益凸现,既营造了优质的生活环境,又优化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了生态文化旅游,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
(三)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统筹城乡,让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措施和17条补充意见,在市财力还不充裕、发展任务繁重的条件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增城人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近15亿元对荔新、增正等主干道路进行扩建改造,投入10多亿元修建了1000多公里村级水泥路和*多公里有线电视光缆,全面实现了行政村“六通”(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广播有线电视、通电、通电话、通客运班车)。二是统筹城乡就业。把解决就业当作最大的民生,结合增城的区位与产业优势,提出“农民的出路在于不当传统农民,农村的出路在于转移农民,农业增效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就业体系,实行免费培训和推荐就业,想方设法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和致富农民。2003年至今,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转移就业率为89%,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农民素质。三是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全力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目前纳入低保人数达2.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3.17%;57.97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44%。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02平方米。
(四)坚持立足长远,夯实科学发展基础。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始终坚持把发展环境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努力发展高质量经济、建设高品位城市、培育高素质市民。一是抓好发展环境基础。既抓城镇环境建设,又抓诚信环境优化,通过抓发展有效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注重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年以来,采用盘活土地、招商引资等加快发展和政府制定详细还款计划等有效办法,共偿还历史债务30多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由1999年的53.*%下降到目前的3%以下,从金融风险多发区变为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20*年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以稳定的时间赢得了发展的空间,以发展的实绩实效赢得了民心,又促进了和谐稳定。二是抓好产业基础。下大力气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快带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先后培育了汽车、摩托车、牛仔服装等三大支柱产业。三是抓好人才基础。一手抓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一手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以先进文化引领市民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市民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几年来,面向全国公开招考或招聘了4000多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和机关企事业干部,市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从*年的7.5年提高到今年的11年。四是抓好制度建设基础。坚持以规章制度管人管事,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领导说了算。积极探索建立了资源配置、生态补偿、绩效考评和组织保证等机制,有力推动了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五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断强化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鼓励引导干部扎根基层,多做打基础的事,多做富民惠民的事,多做有利于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事。
(五)坚持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才为核心,以教育为基础,以文化定输赢,以音乐增魅力,以体育添活力,以环境与卫生保健康。一是把教育当作是最重要的德政工程和基础工程来抓。大胆率先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投入资金30多亿元建设了一批优质规范学校,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秀教师,科学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撤并“麻雀学校”177所,全市现有优质学位是*年的13.1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年的4.2%提高到33.84%。引导社会资金投资20多亿元,创办了7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达3万多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20*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彻底改变了教育的落后面貌,为减少未来农民和失业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积极实施城乡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大力推进图书馆、农家书屋、健身小广场等城乡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广场及文化公园,并全部免费开放,增城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求知”活动,建立了23万册的数字图书馆。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开通“五好”都市农业信息平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社区(农村)、文明进万家”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以政府策划、市场运作方式,每年举办广场音乐文化节,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旺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得益彰,音乐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已逐步成为我市的特色品牌。三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大力开展“我为增城增光,增城以我为荣”、“新时期增城人精神”大讨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增城人精神。坚持每天两小时向农村广播,努力提高城乡文明水平。竞技体育屡创佳绩,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连续16年荣获广东省“体育贡献奖”。
(六)坚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注重集思广益,坚持科学决策。认真抓好“三划”(超前策划、科学规划、有重点有计划),严格把好“三关”(规划关、环保关、安全生产关),坚持“三个结合”(群众的呼声、领导的思路、专家的意见),做到“三师而行”(经济师、工程师、律师),确保各项决策得民心、顺民意、聚民力、民受益。二是注重思想武装,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倡导“博学善思练就一身本领,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百姓,廉洁自律确保一生平安”的从政理念,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争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得到了较好体现。三是注重选贤任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选准用好干部,大胆启用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公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为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干部,按照三大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定位科学配置干部,树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的宗旨导向,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为民导向,立足长远、重打基础的政绩导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导向,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创新导向等五个导向,形成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四是注重从严要求干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坚持“三多两少”,即多进行批评教育、多加强制度建设、多抓好督查纠正,少让干部犯错误,达到少查处人的目的。加强机关效能监察工作,密切关注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新动向、新问题,努力在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见成效、求突破,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二、实事求是,正确面对,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由市党政领导牵头,开展了30个课题调研,先后召开了18个座谈会,定向发放10000份征求意见表,发动干部群众为增城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先后邀请了过百名专家学者为增城科学发展把脉,开展网上互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共征集到意见和建议13738条次。应该看到,近年来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李长春同志到我市视察调研时重要讲话要求,对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愿望,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这些差距和问题有些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及成员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有的主要表现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责任也在市委、市政府。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1、三大主体功能区产业集群集聚程度还不高,互补互动协调发展能力还不强。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确定了我市产业发展的布局,由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三大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工业园区的聚集带动效应不强。尽管这几年我市加快了工业园区的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但园区规模偏小,集聚能力不足,没有国家级开发区,缺乏一个强大的“发动机”,难以吸引高端制造业落户和吸纳优秀人才创业发展,而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和张家港市均有2至3个国家级的产业园区。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支柱产业产值比重偏低。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逐步培育和形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摩托车、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今年1-9月,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47.5%。如何依托广州本田汽车骨干项目,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中北部文化与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和市场培育阶段。文化产业缺乏龙头项目带动,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前景好,后劲足,今年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但仅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尚未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34%,远远低于广州市58%的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存在着“重关轻导,重拆轻建”的现象。近年来,先后关掉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但未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遗留问题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致使部分厂房废弃、土地闲置,未能产生应有效益。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近年来,坚持打好“民营牌”,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总量不断壮大,20*年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71%。但总体来看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较低、规模较小。多数企业起点比较低,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多数企业规模不大,全市46851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71家,亿元以上的仅有12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不强。多数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尚未改变,存在贴牌和模仿生产现象,创新能力弱,不少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附加值低、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牛仔休闲服装产量大,知名品牌少。2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仅占广州市的2.29%。企业经营者素质亟待提高,缺乏团队精神。有的缺乏长远眼光,有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思想;团队意识不强,企业间协作配套程度不高,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水平不高,家族式管理多。
3、农业集约化程度偏低,农业综合效益未得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农业龙头企业和上规模农业基地数量偏少。全市只有7家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年全市耕地流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只有26%,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数只占农户总数的23%。农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市耕地中,水稻种植面积占了55%,农作物以粮食、蔬菜为主,花卉等特色和高效益作物仍然偏少。农业综合功能开发不足。农业的食品保障、生态屏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深加工、精包装,流通也不够畅顺。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等品牌知名度较高,但在珠三角市场的占有率还比较低,农产品的出口滞后,未能打进国际市场。
4、道路交通建设滞后制约了发展速度,城市配套功能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与中心城市的交通大动脉对接不够畅顺。在南部地区,虽有广园东路、广惠高速、广深高速与穗莞深等大城市连接,但道路对接周转多,与地方道路连接不畅,带动作用乏力。1*国道横穿新塘城区中心,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中部仅有一条二级公路(广汕公路)与广州中心城区相连,且路况复杂、行车缓慢。北部缺乏与珠三角中心城市相接的高快速道路,生态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制约了山区的发展。市域道路等级不高。除荔新、增正公路等级较高外,其他公路路况差;镇际间的公路建设相对滞后。结构性缺电问题突出。全市仅有220kV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20座,电网负荷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
5、区域性人口资源约束明显,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主要表现在:外来人口多,管理难度大。全市户籍人口81.6万人,外来人口超过50万人,绝大多数外来人口集中在新塘等南部地区,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给当地计生、环境卫生、交通、治安等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沉重压力。建设用地瓶颈问题突出。建设用地规模少,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与可提供的建设土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部分闲置土地普遍存在被抵押、查封、权属争议、地界争议或与现行规划不符等历史遗留问题,近期内难以盘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水平低。南部虽有三个工业污水处理厂,但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中部仅有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仅为45%。北部快速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业也将带来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问题。要实现201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85%以上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6、城乡居民收入有待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整体水平不高。近年来,虽然我们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近两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达到16%以上。预计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20元,均低于广州的22469元和8613元,可见,城乡居民收入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医疗卫生水平偏低。现有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仅占4.9%,全市没有三甲医院,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拥有量等多项指标均列广州市各区之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还比较重。近年来,我市教育从广州的落后地区跃升到前列,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但由于历史欠账多,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社会保障处于“高覆盖,低水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农村低保标准为210元,城镇低保标准为330元,标准偏低;部分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群体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
7、社会综合管理基础薄弱,管理能力有待增强。主要表现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城乡规划之间、各类规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和衔接,农村规划编制不够完善,执行不力;并镇后原旧镇区及农村出现管理盲点;规范农民建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乱搭乱建现象未能有效遏制;“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象普遍,城乡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维稳工作任务艰巨。群防群治网络不够完善,基层治保组织不够健全。重点地区的治安形势严峻,尤其是南部地区,区位特殊,工厂企业多,外来人口多且流动性大,加上体制上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推进,拖欠工资、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劳资纠纷、涉法涉诉上访等各类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也有所增多。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不够。交通管理不到位,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屡禁不止;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出租车营运管理不够规范,无牌无证车辆非法营运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8、市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仍然不足。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人口总量的3.7%,中级和高级分别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2.46%和2.54%,低于珠三角的平均水平。高级人才缺乏,带有重点科研项目、在某一领域领军的人才少。市民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通过大抓教育,我市人均受教育年限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3.84%,但与张家港市的人均受教育年限14.5年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8%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虽已获得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但市民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未成年人思想德育还存在薄弱环节,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9、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执行力度和行政效能有待提高。由于受编制的约束,需逐年消化多次机构改革行政减编的压力,近年来,我市行政机关新招录公务员很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截至20*年底,全市公务员中,35岁以下(含35岁)的占36.36%;36岁以上的占总数的63.64%。高学历人才不多,研究生学历占2.87%;大学本科学历占37.19%。村(社区)“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仅占8.2%。部分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重点项目推进缓慢,行政效能有待提高。
10、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基层基础建设有待加强。有的干部发展思路不清,计划性不强,尤其是农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能力弱;有的政策法律意识差,遇到矛盾和问题不是按政策、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而是凭习惯、凭经验,甚至违法施政,违章办事;有的廉洁自律、公正公开意识差,只想自己家族和小团体利益,处事不公,甚至以权谋私;有的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宗族纠纷、村务财务管理等问题而引发的矛盾仍然突出。
三、认真剖析,深挖根源,切实找准存在问题的原因和症结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和李长春同志深入我市视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刻剖析增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有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起伏性、发展大环境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更主要的是我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领导能力和体制机制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的干部没有认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党性观念、事业心、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增强。有的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对发展优势、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认识不够,争先创优决心和信心不足,存在小富即安、墨守成规思想,缺乏精品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理论武装有待加强。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对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干轻学。存在着为学习而学习的倾向,学习偏重实用,急用先学,不用不学,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不强,或学习不全面、不系统,不善于结合本职工作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注重带着问题去研究,不注重带着目的去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不注重沉下心来深入钻研,没有把学习、思考、实践和推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自身分管业务深入钻研不够,对问题研究不深,理解不透,缺乏挤劲、钻劲和韧劲,使学习的效果打了折扣,制约了自身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由于对学习抓得不够紧不够实,又导致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障碍,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全面和深刻,在工作中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意识不到自己思想上保守的地方,没有通过解放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政策措施,说到底就是没有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
(三)群众观念不够强。有的同志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深入基层不多,对群众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接触了解不多、对人民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未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没有很好地把市委、市政府描绘的宏伟蓝图和制订的富民惠民政策向群众宣传,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在工作中尤其在征地拆迁中存在“与民争利”现象,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了解不多,以致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
(四)机制体制有待完善。近年来,我们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健全了资源配置、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分类绩效考核等制度。但是,总体上制度创新的力度不够大,还缺乏系统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乡的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政府投融资项目竞争机制还没有建立,北部山区转移支付机制有待完善。制度创新往往会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领导干部中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存在畏难情绪,缺乏锐意改革的勇气和敢于冒险、奋发进取的胆识。尤其是在制度创新的有效路径上缺乏深入研究,一方面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基层一些好的做法经验没有及时发现和总结提炼,形成新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没有从制度层面来消化吸收,集中体现在出台各种决定、实施意见多,具体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少,相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有些很好的发展思路也未能有效贯彻落实。
(五)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的干部依然存在懒散现象,怕触及矛盾,怕承担责任,怕担当风险。个别部门未能正确处理好职责分工与协调配合的关系,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时有发生,推诿扯皮、有权无责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领导工作中被动应付急于求成多,潜心研究解决问题少;要求基层多、深入基层少;批评下面多,具体指导少;强调客观因素多,分析主观原因少;按部就班、被动等待分工多,主动研究思考、创造性开展工作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多个实施意见,部署了不少重点工作,但有的项目却没能如期推进,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况还依然存在。督促检查抓得不紧,工作虽然明确了具体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但是对不落实或没达到目标要求的,缺乏科学的考核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助长了浮躁等不扎实作风。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示范点
李长春同志到我市视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要求我市“要在深化理论武装、解决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强和改进作风”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把联系点办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点”。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李长春同志到增城视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广东省委“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示范点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深化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实施方案》、《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共享工程建设规划》、《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管理试行办法》、《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不断完善“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模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务实中体现特色。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变危为机,逆势而上,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努力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示范点。
(一)深化建设主体功能区,建立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争当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排头兵。
主要目标:力争到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超1500亿元,生产总值超800亿元,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提高。
思路与对策: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生态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产业为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起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三大主体功能区互补互动发展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进一步完善三大主体功能区,努力提高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各功能区详细性规划和功能区内的分区规划,加大土地整合和盘活力度,南部力争创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断拓展园区规模,打造广州乃至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中部以新城市中心南移为重点,建设山水文化休闲城;北部高标准建设800平方公里生态大公园,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二是实施现代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南部加强自主创新,建立健全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再引进一批能形成产业链的优质项目,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响“美食、娱乐、购物还是新塘好”品牌,形成新的投资与消费亮点,努力创建广州东部工商业并举的生态新城。中部加快大文化产业建设,力争引进一批星级酒店和拥有文化创新能力的项目,大力发展会议休闲、研发、教育等大文化产业。北部加快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建设,以50公里的自行车健身道为主线,以沿线村庄为旅游节点,以“藤结瓜”的方式,规划建设一批农家旅馆、生态公园和旅游乡村,把生态文化与度假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北部山区新的经济支柱。三是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主体功能区互补互动。加快推进广河高速公路、增从公路、广汕公路以及1*国道等道路的建设,争取轨道交通延伸至新塘、荔城地区,打通与广州、东莞、深圳等大都市的交通大动脉。加快扩建改造增派公路、增龙公路、荔三公路、新新公路等道路,规划建设新塘至白水寨贯通南北的直达快速路,有力促进三大主体功能区互补互动。以新行政中心带动新城区的高起点开发,加快新城区以及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新城市中心的大路网,形成新城区发展格局。
(二)积极实施公园化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宜居城乡。
主要目标:到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6%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绿地率达到45%以上;增江河水质平均达到二类以上,东江北干流、西福河水质平均达到三类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的预期目标。
思路与对策:实施公园化战略,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市”,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理念,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用规划公园的理念来规划城乡,用建设公园的标准来建设城乡,用管理公园的方式来管理城乡,用公园的文明要求来培育市民,让增城处处象公园,努力营造一流的创业宜居环境和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是全民参与,切实加强生态建设。调动各方参与推进公园化战略的积极性,以规划引导为龙头,以市场化运作为重点,全民参与、全社会动手,通过投资、资助、捐赠等方式参与公园化建设,推动家园变公园,果园变公园,田园变公园,校园变公园,工业园变公园。二是实施城乡环境清洁美工程,优化城乡卫生环境。制定城乡环境整治问责办法,细化城市管理内容,明确职责,消除管理盲区、盲点,建立科学、合理、透明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安居整治工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轨道,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在推进城乡环境清洁美工程中带来的实惠。增强促进城乡环境面貌转变的内在动力,全民主动参与建设宜居城乡。三是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严格把好项目环保准入关,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发展清洁、低耗、高科技的高端产业;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生态隔离带,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按照美化、绿化、艺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打造珠三角优质生态生活圈,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游,加快生态产业化步伐。
(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着力创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点。
主要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到2011年基本完成自然村“五通”,建成5000亩以上的观光型农业基地6个;新增广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个,基本完成连片100亩以上农田和鱼塘的标准化建设。
思路与对策:认真贯彻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积极探索城郊型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以中心镇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点。一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好吃、好看、好玩、好价、好销”为特征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综合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就业增收、生态屏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在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种养大户+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集约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二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自然村通水、通水泥路、危桥改造、农村客运站亭的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加快交通、通讯干线向农村延伸,逐步形成覆盖到村、延伸到户、城乡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加快推进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高起点抓好规划,强化村庄建设管理。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管理,认真解决农民新房“在哪建”和“怎么建”的问题,推动村庄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建设一批别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文明示范村和新型农民社区。
(四)大力实施富民惠民工程,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主要目标:到2011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城乡居民享有质量、水平基本平等的就业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思路与对策: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进一步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措施和17条补充意见,大力实施富民惠民工程,推动创业就业富民、教育卫生惠民、保险保障安民,下大力气办好顺应民意、为民谋利的实事,下大力气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努力实现“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一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推进“青年带头创业致富”工程和“巾帼建功”活动,制订创业优惠政策,引导广大青年、妇女参与发展服务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农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闲置房屋,为先进制造业和生态旅游业提供配套服务,实现创业致富。二是加大培训和推荐力度,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信息网和人力资源市场,加大免费培训和推荐就业力度,增加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是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实施“两优”(优质学校、优秀教师)工程,实施教师队伍全员培训,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市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不断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加快建立以城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镇(街)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为基础的新型城乡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城乡衔接、转移畅通的养老保险机制。加大对城乡居民医保的投入和管理,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就医质量。五是实施法治和谐共建工程,努力建设“平安增城”。抓好两所(派出所、司法所)带两会(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创新治安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推行综合执法。抓好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完善群防群治网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共享工程,率先探索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主要目标:初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三大体系,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思路与对策: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实行中心村文化集约发展,推进村落社区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一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活力。大力推进市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相关政策,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并转”,协调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规模培养培育各类优秀拔尖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二是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工程,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制定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共享建设规划,建设好新图书馆、博物馆、演艺中心和亚运会场馆等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力度,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的理念,把生态作为文化来培育,在促进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上,走在全省县域前面。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宣传我市崔与之、湛若水等历史文化名人,设立历史名人雕塑和博物馆,促进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三是打造广场音乐文化品牌,创建音乐之乡。以增城文化广场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特色,以建设国内著名的音乐雕塑广场为载体,以每年举办广场音乐文化节和新年音乐会为契机,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文化演出和音乐人才,让城乡公共文化发展惠及广大群众。将广场音乐文化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逐步形成音乐文化产业园,建设音乐之乡。
(六)不断探索完善,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主要目标: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衔接、覆盖面广、保障有力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政府运行的科学制度体系。
思路与对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完善落实制度的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的协调衔接,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机制。围绕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科学设置镇街机构、编制及人员。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及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提高北部山区专项发展资金额度。二是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强化问责制度,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改革财政评审制度,改进项目招投标体制,建立重大审批项目牵头单位办理制度,加快项目审批速度。三是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市、镇两级财政分配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建设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增长机制。四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各镇街建立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机制,通过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抵扣政策、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途径,建立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向自主创新,逐步构建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全面完善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点工作问责制,形成严密的检查督促机制,使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在各级领导干部中蔚然成风,在真抓实干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七)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执政本领和工作水平。
主要目标:打造一支善于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做到“博学善思练就一身本领,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百姓,廉洁自律保己一生平安”。
思路与对策: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工作水平。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能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在抓好本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的同时,抓班子、带队伍,抓好机关作风的建设。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执行力度。树立以人为本、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的目标导向;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为民导向;立足长远、重打基础的政绩导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导向;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的创新导向,引导干部敢干事、想干事、干成事。三是统筹城乡党建,夯实基层基础。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等活动,加大对“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的力度,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党建工作,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四是坚持求真务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把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转变作为边查边改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好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以好的作风造福人民、取信于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统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对切实开展好活动和推动科学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三阶段,我们将根据分析检查出来的突出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逐一列出具体的整改事项和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以实绩实效取信于民。希望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对我们分析问题、抓好整改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拓宽发展思路,谋划科学发展举措,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推动增城科学发展、加快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和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 上一篇:劳保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 下一篇:市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