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加快科学发展观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2-01 10:29:00

导语:市委加快科学发展观大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委加快科学发展观大会上的讲话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们结合银川实际,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从单一到系统的逐步深化过程,着眼点也从重点解决现实问题、具体问题向兼顾长远问题、根本问题转变,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相继产生,一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预期目标。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已在全市深入人心,银川市已经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具体表现是:

(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了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发展战略

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银川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的重大历史命题。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编制“十一五”规划、召开市十二次党代会的过程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发展实践,认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对时代特征、发展阶段、比较优势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把银川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并一以贯之地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加以推进。

我们全力实施“兴工强市”方略,调整农业区域化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和“铸龙”工程;把大力支持创业、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构建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机制,加大对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开拓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国际市场;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推行“扁平化”管理,努力减少行政许可审批和办事环节、再造高效的行政流程,努力解决司法公正、司法效率、“执行难”、“打官司难”等问题,塑造“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文化品格,树立“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推进“诚信银川”建设。所有这些,都是对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也是对银川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实践证明,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目标的确定,既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银川发展实践的必然结果,又是银川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的一个最大的共识,就是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既是银川市加快科学发展的目标,也是具体路径和检验标准,是符合银川实际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战略选择。

当然,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作为发展战略还需要根据形势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对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11项事关全市科学发展大局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安排部署,就是对这一战略的完善和深化,力求使银川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理念得到强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逐步从“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尊重人、关心人、促进和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行动更加自觉。比如,这些年我们始终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每年坚持改造一批小街巷;努力在老城区规划建设小型广场和绿地;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允许摆摊设点;将参与“摩的”营运的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积极扶持其就业创业,取缔非法营运“摩的”;广泛开展“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活动等等,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变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我们以迎大庆为契机,以“五创”为抓手,围绕适宜居住和适宜创业,全面拉开了现代化区域中心的城市框架,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实施了城市水系建设、特色街区改造,“塞上湖城、回族之乡”的特色日益彰显;开展了一系列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努力打造具有西北特色的园林绿化风格,实施历史名人雕塑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这几年,银川市先后荣获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开展大规模的村容村貌整治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解决了1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塞上江南的新风貌更加显现。应当讲,全市城乡的“宜居性”显著提升,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我们始终把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摆在优先的位置,坚持不懈地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减排,促进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近五年来,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1.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5%,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始终居西北省会(首府)城市首位,加快科学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我们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重点民生问题下功夫,加强就业培训,加大对失地农民及城镇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新建扩建中小学113所,高标准通过“两基”国检验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困难家庭子女上学救助机制;实施了一批重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58个,完成镇村卫生院规范化建设,药品“三统一”制度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542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保障,征地拆迁农民的安置遗留问题加快解决。总体上看,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并不断得到改善,社会更加和谐。

(三)较好地运用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处理

面对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及城乡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我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能力。

积极探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的具体机制。地方立法步伐明显加快、质量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不断强化,监督实效明显提高。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政协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在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保护和挖掘回族文化、招商引资、反映社情民意、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回族聚居乡镇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移民地区整体上摆脱贫穷。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途径。社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成效显著,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深入开展“平安银川”创建,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常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保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坚持用先进文化统一和引领全市人民,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培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城市文化品格。和谐社区(村镇)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区青少年管理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四德”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大型回族舞剧《月上贺兰》获得巨大成功。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农村广播电视服务实现全覆盖。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水平进一步提升,银川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全市上下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我们深刻理解并自觉贯彻自治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注意带动和促进农村发展,以统筹城乡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35个,积极推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强化乡镇卫生院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进“少生快富”工程。以建立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五保”供养制度为框架和基础,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加强移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培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从土地流转、农业科技推广、乡镇职能转变等关键环节入手,努力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市农村的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

(四)初步构建了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推动科学发展,根本问题是增强发展活力。我们从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局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支撑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扩大市辖区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管理权限;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框架;成立金融办公室,做实城投公司,组建铸龙公司,出台利用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的办法;实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改革;制定了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推进乡镇职能转变,乡村债务得到有效化解;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探讨在人才流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建立了公务员实绩考核制度,不断完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制度;把每年6月份作为全市的“党建月”;组建了4个党工委和3个系统党委,党的组织体系与“两新”组织的发展更为适应;在全市推行党代表任期制,不断完善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制定并严格执行加强作风建设的“五条禁令”、“六条规定”。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针对制约和影响银川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关于建设运动休闲城市的意见》、《关于建设全国食品安全城市的意见》等14个文件,同时完善了297个文件和制度,废止了177个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新建各类规章制度336个,推进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五)集中解决了一批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结合实际查找问题,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查找思想根源,通过剖析思想根源进一步促进问题解决,进而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在市直机关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找到了影响和制约我市科学发展的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征集到的几千条具体意见,我们边学边查边改,建立解决问题销号制度,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截至2月底,市级机关梳理出的610个能够整改的问题已解决314个,对不具备条件的94个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作了说明。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已列入今年为群众办的10件实事之中。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提出了“高度关注、坚定信心、化危为机、力促发展”的应对方略,研究制定了《关于搞活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采取扩大内需政策的历史性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投资项目,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多年来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为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带来了很多启示,也为我们加快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启示一:在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认识上,要切实消除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就是GDP增长的思想观念。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但科学发展观所指的发展,不单纯是经济增长,尤其不是单纯的GDP增长,而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即使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不能单纯地强调增长速度,应当是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面对银川市经济总量较小、综合实力较弱、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的现实情况,我们加快发展的心情非常迫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推动经济增长上。越是这种情况,越要清醒地认识发展的科学内涵,在着力解决发展“快”的问题的时候,更加注重解决发展“好”的问题;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好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启示二:在以人为本的认识上,要突破“以人为本”就是改善民生的简单理解。民生问题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但“以人为本”绝不单单是民生问题。“人”指什么?是群体还是个体?是整体还是局部?我们理解主要是指群体和整体,就是人民群众,当然在一定条件下也指个体和局部。“本”又指什么?主要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时也指人们的直接利益、现实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以民为本”,也超越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鲜明政治立场。我们既不能把人抽象化,也不能把人简单地客体化,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强盛、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起来,让人民群众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能够经过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启示三:在统筹兼顾的认识上,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怎么统筹兼顾呢?就是要依法办事。对于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本意的利益,包括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具体利益,都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超出了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利益要求,就不能给予支持。我们要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广大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既要解决好具体问题、现实问题,又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启示四:提高认识和运用科学发展观能力的关键,是要树立和坚持科学精神,提高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水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指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和遵循了这个一般规律。“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它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思想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及“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联系的、系统的基本观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出色应用,强调了任何事物总是前进的,也是复杂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有来龙和去脉,必须用历史的、全局的眼光来把握,充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和运用的过程。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把握水平,要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并运用这种科学精神去深入地研究和把握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共产党执政规律,从中探索和领悟科学发展的真缔。同样,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认识和运用规律的能力,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推动工作创新。(

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银川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个地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对这条道路的探索,这几年来我们从没停止过。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符合银川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呢?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与银川的实际情况正确结合的道路,就是符合银川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发展规律的道路,就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竞争力,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的道路。正如前面所讲,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就是这样一条符合银川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那么这条道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在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实践基础上,市委认为应该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好中求快的发展,“好”与“快”是相互统一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讲,在“好”与“快”的问题上,更主要的是解决“快”的问题,也就是要长期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来,银川市致力于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发展势头很好,发展成效显著,但发展相对落后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要实现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目标,最根本、最关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当然加快的应是科学的发展。只要是科学的发展,能多快就多快。这也是我们把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抢抓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用意所在。

(二)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期内,我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主要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消耗。但这种发展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支撑不足、环境容量不够和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很难持久地发展下去。因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银川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切实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使全市经济发展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人才支撑、管理创新转变,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市”方略。这几年,银川市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工业实力迅速壮大,已经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工业整体实力不强、工业化水平不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兴工强市”方略,把其作为“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的发动机,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四)必须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市场经济是以分工和利益互换为基础的开放式经济,这种分工和交换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市场主体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综合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又好的优势特色产业,才能取得经济发展优势。银川这几年发展较快,主要原因是比较好地发挥了自身优势,今后一个时期能不能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这一点。我们正在全力打造的工业“一强五优”、农业“两强多优”、服务业“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历经市场锤炼,逐渐成长起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继续抓好这些优势特色产业,就能把我们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能把已经创造的良好基础条件转变为经济优势。银川未来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五)必须致力于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是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进程中衡量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集中更多财力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扶危济贫等基本问题,努力使银川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建设运动休闲城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不断提高城乡的宜居性;坚持不懈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和安家落户,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全社会更加和谐。

(六)必须大力支持和鼓励创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创业活力不足、创业水平不高是制约和影响我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把大力支持创业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努力建立科学的反映创业活动的考核体系,完善支持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加强创业服务工作,开展多层次创业培训,培育和发展创业文化。要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动创业的重要抓手,坚决彻底地扫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性问题,切实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解决好融资难等关键问题,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科学发展,在全市加快科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对环境十分敏感,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就流向哪个地方,从而使发展环境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银川的发展,需要激发、调动内部活力,也需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利用外部资源,做到这两条的关键是优化发展环境。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不断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向纵深推进。要立足我市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实际,着重在优化软环境上下功夫,重点放在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上。建立以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完善“扁平化”管理体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立完善有效的政法机关内控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树立“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推进“诚信银川”建设,使“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变成具体行动。

(八)必须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格。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元素。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也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五年前,在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我们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出着力塑造“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包容是移民城市的文化特色,体现的是厚德载物,诚信是银川人一贯的精神品质,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新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这一文化品格,是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并深入到了价值观念、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之中。在这一文化品格的影响之下,“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胸有四海、信立八方、尊重规则、善待竞争”的发展氛围逐渐形成,产生了推动银川科学发展的巨大力量。但是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往往要经历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传承和发展,才能牢固形成。比如创新就是银川城市文化品格中比较薄弱的方面。因而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格,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这些已经被人们所认可的文化内涵,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加以阐发和强化,使之成为人们内在的价值观念,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文明风尚,提升银川的“软实力”,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九)必须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充满活力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活力来自于创新,创新需要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带动,以培育创新能力为重点,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扩大开放发挥自身优势,赢得发展机遇。要坚持不懈地破除等靠要、封闭保守、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企事业单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营造促使人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协商式民主的作用,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不断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调动起各方面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近联、远引、外拓”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机制,加大对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同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科学发展的外部空间。

(十)必须加强执行力建设。加快科学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战略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不能把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变成具体的行动,有效地推开和推进工作。我们要在继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加强执行力建设,以其为切入点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机制,切实明确责任,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追究责任,推行暗访督察、责任倒查、责任检讨等制度,坚决克服说而不做、决而不行、抓而不紧的不良风气,真正把思路变为举措、把举措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全局、眼界开阔,不要只顾局部和眼前;要激情创业,不要满足于一般化;要突出重点,不要全面出击;要掌握实情、关注细节,不要主观臆断、大而化之;要积极创新,不要因循守旧;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要制造人为障碍;要立党为公,不要争名逐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