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市建设科学发展观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2022-12-24 10:45:00

导语:生态文明市建设科学发展观工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文明市建设科学发展观工作会议讲话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市的重大意义

市委、市政府之所以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市的决定,主要基于三个背景。第一,党的十七大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标志着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同时,在十七大文件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一并作为五大建设任务加以阐述。但是,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如何像抓其他文明一样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各地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的道路,就是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从基层闯出来的。许多好的经验,都是由基层创造,然后中央再进行总结、肯定和推广。结合××实际,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作出自己的探索,走出自己的实践之路。第二,我们的老领导、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志非常关心我市的发展。他要求我们在工业化加速推进时期,千万不要走欧洲“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那样代价太大,建议我们学习借鉴贵阳等地的做法,在全省率先抓好生态文明市建设。今年7月,我市召开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确定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以此推进我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成立了专题调研组,认真学习了先进市的经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30多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形成了《关于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调研报告》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印发到市几大班子、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将这两个文件向××副委员长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潘岳副部长做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最后,常委会又经过认真讨论和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印发《意见》讨论稿。第三,从9月份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委要求各地在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开展好各个环节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富于创新精神、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按照省委的要求,我们考虑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明年3月我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这里,我首先讲一下什么是生态文明。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形态。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就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深刻反思传统工业化的教训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它以尊重自然和维护自然为前提,着眼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道路。那么,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什么关系呢?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心,并且生态文明对其它文明有引导的作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致力于消除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协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提倡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抑制人们对物欲的过分追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协调平衡各种社会关系,进行避免生态破坏的制度安排。

建设生态文明市,与我们过去提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生态市主要涉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主要是一些物质的东西,是数量与指标的控制。而生态文明是个大范畴,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不仅涉及观念,而且涉及行为;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文化的;不仅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到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涉及人与人的关系。总之,生态文明市建设统筹生态市建设,生态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我市生态市建设自2003年开始,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工作规划、领导机构、目标考核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全市160多万亩沙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2007年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技术核查,今年初还荣获了“××省适宜人居环境奖”。这为建设生态文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那么我们为什么在建设生态市的基础上再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市呢?

第一,这是生态市建设实践的升华和理念化,是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工作会议的要求。通过近年来建设生态市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提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那就是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理念、重物轻人的发展理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今年7月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第一次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列,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农业基础、繁荣发展文化、注重改善民生、培养造就人才、实施科学领导的重点工作。这些工作,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是一致的。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是贯彻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

第二,这是当今人类历史进程的要求,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人类社会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了反思,建设生态城市也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潮流。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念,许多国家积极进行了生态城市的实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美国的加利福利亚、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西非的塞内加尔、巴西的库里蒂巴、中国的深圳召开了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美国的克里夫兰、德国的埃尔兰根、印度的班加罗尔、丹麦的哥本哈根、日本的九州等城市,都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许多城市相继作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意见和决定,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21世纪是生态世纪,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适应这种生态化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机遇,跟上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把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是明智之举,也是现实的选择。

第三,这完全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这些年来,历届市领导班子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经济发展很快,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这得益我们新上了许多大企业、大项目,但是,重化工业偏多,节能减排任务很大。在当前形势下,这条道路越来越难走,做实际工作的同志感受更深。因此,后发的城市要实现赶超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必须发挥比较优势。那么,我们的比较优势有哪些呢?一是自然生态优势。××沃野平畴、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特别是“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水城风貌,在长江以北独一无二。林业资源丰富,××大地,到处郁郁葱葱,林场、林带、林网遍布。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二是区位交通优势。多年来,××经济的重心在沿海,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出口受阻,国家大力启动内需的形势下,××的发展必然要更加倚重开发中西部市场。无论是××市场西进,还是中西部地区能源东出,××都是桥头堡。除了现有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外,我们正在积极推动青银、德商高速公路、邯济铁路复线的建设,××正在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把握得当,我们就会成为商贸物流、能源集散、人流聚集、旅游度假的理想城市。三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而且层次很高、影响很大。但是开发利用不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差距就是潜力,按照省委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把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就是生态文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四是产业优势。我市农业基础很好,受益于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必将获得巨大发展;我市发展起一批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的大企业、大项目,这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坚强依托;我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就像一个十七八岁少年,充满朝气与活力。五是城市品牌优势。这几年,我们大手笔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度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吸引力越来越大。运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把这些优势充分利用好、发掘好,进一步提高层次和质量,把××打造成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旅游的城市,吸引世界上高知识、高技能、高财富的人,来××居住、投资、旅游,××的发展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

第四,这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一个城市好不好,不能只看城市的gdp,还要看群众生活是否幸福。生活幸福,当然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但幸福与金钱的多少并不成正比。国际上幸福指数高的城市,往往不是大城市。大城市人们收入虽然多,但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竞争激烈,生活的舒适程度未必比××高。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市,在推进科学发展,提高经济实力,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用更多的精力创造公正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

认识了建设生态文明市的意义,那么,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可以概括为六条,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始终保持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的宜人环境。二是生态产业发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文化特色鲜明。突出城市个性,彰显城市精神,社会风气良好。四是生态观念浓厚。普及生态伦理意识,形成生态化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五是群众和谐幸福。社会公平正义,生活舒适稳定,公共服务质量良好。六是政府廉洁高效。党政责任体系完善,执行力明显加强,群众的政治参与程度明显提高。这是定性的描述,我们还将把生态文明市的指标进行量化,包括基础设施指标、生态产业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民生改善指标、文化指标、政府责任指标等,用这些指标来衡量生态文明市建设的成效。总之,建设生态文明市,是一个理念,是一个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好基础。

二、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市的重点任务

在市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在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我们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体工作把握,即坚持三农稳市、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城建靓市的方针,加快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减排、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富民优先、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战略目标和工作把握,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实际,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市,不是对原有工作思路的否定,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通过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市,促进工作创新,使我们的工作更富有时代特征、实践特色,更有成效地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生态经济。经济发展是一个物质交换与能量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消耗和污染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正处在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加速过渡阶段,发展经济必然要以工业为主导。既要促进发展,又要保护生态,二者的结合点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的工业发展面临着扩张总量与提升层次、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既要做大,又要做强、做稳、做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增量。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银企合作、企业上市等,加大优质高效投入。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能耗污染少、带动能力强,特别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项目。要着力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分包的市、县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研究分析项目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提升存量。关键是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上游走出去到国内外开采资源,获得稳定的资源渠道;下游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发展中小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壮大产业实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和促进发展的双赢。这一点,泉林集团创造了很好经验,他们的原料林和芦竹,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木质素生产的绿色有机肥作底肥,用环保处理过的水灌溉,使每吨纸的生产成本降低2000多元。他们生产的不使用增白剂的本色纸,很受市场欢迎。下一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使用这种产品。

要繁荣发展服务业。建设生态文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第三产业达到较高比例,而我们目前三次产业的比例是15∶59∶26,服务业明显偏低,需要加快发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旅游度假业和商贸物流业。推进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必须以重点项目为载体。要像重视工业项目那样重视服务业项目建设。旅游度假业,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抓好水中古城的保护性开发,运河四期、五期改造工程,徒骇河城区段开发、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商贸物流业,要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化物流企业,建设一批煤炭、化肥、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大型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交通通讯、科技咨询、职业培训、节庆会展、商务服务、信用担保等现代服务业,为生态文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在认识上有许多新突破,在理论上有许多新发展,在政策上有许多新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以此为新的动力和机遇,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前段时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给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也给我们发展生态农业带来机遇。我们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如,现在城市居民都知道单一制大棚蔬菜公害比较多,我们是否可以率先实行蔬菜大棚轮作制,冬季把大棚冻一冻,把大棚里的病菌冻死,打响××无公害蔬菜的牌子,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占领市场,取得效益。

(二)优化生态环境。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的理念,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要严格执行好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文件精神,下大力抓好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推进现有企业抓紧上马节能减排的设备和技术,下决心淘汰一批污染重、能耗高、效益低的企业。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要高度重视水污染的治理工作,继续实施“四河一湖”(徒骇河、马颊河、古运河、卫运河、东昌湖)碧水行动计划,重点做好水质达标、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三项工作。要加强城市治污、农村环境改善等薄弱环节。同时,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综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不是意味着不要发展了或慢发展了。实际上,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一方面,只有把环境保护好了,才能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要素,特别是吸引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注重生活质量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如果环境破坏了,优势丧失了,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另一方面,现在环保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要充分运用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环境容量允许或者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产。所以,保护好生态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发展,发展好了才能够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条件。我们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而破坏环境,也不能因保护环境而忽视发展,要切实把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

(三)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化作支撑。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而不是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是一种伦理道德,就是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他人负责,既要对当代负责,又要对未来负责;是一种行为准则,就是要大力倡导生态化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一个城市来说,只要生态文化浓郁、深厚,即使经济总量不那么大,现代化摩天大楼不那么多,也能成为魅力独特、令人向往的城市。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市,就要把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将生态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社会风气、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

首先,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坚持把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与××人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淳朴情怀结合起来,把运河文化传承的“履中、韬和”思想与“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包容开放、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和谐的现代文化。既要保护和挖掘文化遗产,推广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形式,又要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切实把××文化潜在的影响力转变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要大力倡导生态生活方式。生态生活方式就是从追求豪华、奢侈、浪费的生活转向崇尚简朴、节俭的文明生活,大力推广绿色产品,追求健康享受。比如,在工作、生活中自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用纸袋、布袋代替塑料袋,坚持使用环保节能物品,大力倡导公交优先,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等等。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歪风邪气,有的企业背信毁约,不讲诚信;有的单位少数工作人员吃拿卡要,办事要请客送礼,等等,这些风气不改变,文明就无从谈起,发展环境就无从改善。必须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切实改善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团结实干的好作风,认真查处各类违法乱纪行为,建设一支既干事、又干净的干部队伍。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正气,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四,突出城市建设的文化个性。城市建设没有文化、没有个性,就像人没有灵魂。必须坚持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之中,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单体景观,都要着力保护好历史文化,让城市空间布局延续历史、尊重个性、突出特色,注意克服抄袭、模仿、复制等现象,避免“千城一面”。要抓好城区绿化,增加绿量,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要注重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墙面要少用大理石,避免向大自然索取过多。

(四)建设生态社会。生态文明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市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

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近年来我市下大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取得良好成效。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弘扬扶贫济困的社会美德,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不断提高对困难群众的补贴标准,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要健全民主法制,维护公平正义。弘扬公平正义是维持良好社会生态的基本法则。要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地位,尊重公民基本权利,公平合理地处理社会利益关系。要努力缩小城乡群众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别,消除就业歧视、农民工待遇不公等现象。要更加注重社会分配公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防止“马太效应”;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切实保障群众权益,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

要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坚持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抓好平安××建设和安全生产。尤其要吸取襄汾溃坝、三鹿奶粉事件的深刻教训,高度重视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的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市场监管,排查安全隐患,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各级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同时,也要努力提升社会诚信、市场诚信以及政府的公信力,促进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三、建设生态文明市的保障措施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要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就必须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加强学习宣传。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上级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论述,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些问题搞清楚,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真正将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落实工作的成效。要针对企业经营者、干部职工、城乡群众等不同层面的群体,开展专题培训、科普讲座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市的宣传教育,使建设生态文明市深入人心,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制定科学规划。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还要有一个好的实施规划。这个规划,起点要高,要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研究指导。体系要完备,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专项研究,全面分析我市生态文明市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制约因素,完善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城镇建设规划等,制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体系和目标体系。可操作性要强,要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将发展规划特别是近期规划落实到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上;还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责任分工和考核奖惩办法,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三)创新工作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生态文明的理念,对照自己的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有效的工作机制。这里面有许多文章可做。比如,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们要创新法律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把治理和保护环境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创新经济手段,严格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大幅度提高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成本,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对利用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在贷款和收费等方面给予扶持。要创新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向不同经济成分的各类投资主体让渡发展空间,鼓励他们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生态文明市建设。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争取用较少的政府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并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及上级部门资金支持。

(四)狠抓工作落实。这次会议还要通过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意见》,这个《意见》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方法措施,各级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严格严密的责任体系,把建设生态文明市的各项工作分解量化,落实到人。要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进度、质量要求、考核办法、干好干坏都要有说法,都要十分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把生态文明市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同志们,建设生态文明市,是中央和省委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是事关××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以此推进××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