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讲话

时间:2022-10-27 10:34:00

导语:中心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心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党扎实开展的重要时刻,水利系统党组举办这次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采取专家辅导、交流研讨等形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部署,推动水利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谈点认识和体会,同大家一起交流。

一、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作了科学阐述。我理解,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六个鲜明特征。

第一,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一是确立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思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二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永续发展。四是丰富和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思想。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准确把握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二是准确把握了世界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三是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

第三,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以同志、邓小平同志、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理论精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观点,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第四,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实践依据。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党既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也艰辛探索积累了发展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也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和坚持运用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经过实践检验、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第五,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核心出发,揭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坚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尊重人民合理诉求,努力兴办人民群众所期盼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受益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第六,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科学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广泛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总之,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把握的几个重大水利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前进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水利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全面发展,实现保障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相统一、东中西部水利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河湖生态健康、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必须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我们认识和发展水利的前提。水利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当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

一是从水资源条件变化看,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我国的基本水情。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二是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看,经过多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东西部之间、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水利建设的差距还较为明显,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亟待提高。三是从人民群众的受益程度看,近年来,城乡居民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水利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还有很多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还会有许多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四是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看,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带动下,全国用水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用水总量增长趋缓,河湖生态系统有所改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不仅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五是从水利管理看,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管理、水利建筑市场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水利工作需要协调的关系更加复杂。六是从水利对外开放看,我国水利已经迈上国际舞台,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分析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要满足现状、放慢步伐,也不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把它作为认识和发展水利的基本依据,科学分析水利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入思考关系水利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牢牢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方向、目标、原则和重点,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更加自觉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和丰富完善,不断提高领导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这是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把握了我国水资源条件的深刻变化,凝聚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治水实践,在解决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水情、富有创新特色的对策措施,推动水利工作各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转变:防洪工作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注重给洪水出路,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综合防控;水资源管理工作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水土保持工作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建设秀美山川;水利建设工作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注重水利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问题,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水行政管理工作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转变,注重依法治水、科学管水,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艰巨的国家。当前,水利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现代化方向,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上取得更大成效,在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上迈出更大步伐。一要进一步把握规律性。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以及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进一步体现时代性。牢牢把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资源能源战略、粮食安全战略,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水利工作新期待,不断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对改善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能力。三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性。针对现阶段我国水资源条件变化和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全局的倾向性、关键性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四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性。继续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发展的支持力度,实现流域区域、城市农村、东中西部水利协调发展。五要进一步增强创造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与各流域、各地区的水利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破解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上有新的进展,在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在推动水利科学发展上有新的成效。六要进一步提高开放性。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治水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进中国水利全面走向世界。同时,要立足我国水利发展实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现代水利发展道路。

第三,必须突出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这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是一切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应有之义,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等工作为抓手,在推进民生水利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看到,民生水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从发展水平看,我们建设了一大批民生水利工程,但有的还没有达到规划和设计的标准,设施还不够配套,保障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管护和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人民群众长期受益问题还面临挑战。从发展内容看,我们解决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存发展、生活条件等方面最基本的水利需求,但与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民生水利发展还不全面。从发展区域看,东部地区起步早,发展快,覆盖广,群众受益程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起步晚,欠账多,问题还比较突出。

应当指出,民生水利具有阶段性、差异性和交互性等特点。阶段性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要求不同;差异性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群体对民生水利有着不同的期盼;交互性表现为同一水利工程,往往具有改善民生、保障经济、治理生态等多重功能,这些功能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这些特点告诉我们,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民生水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当前,要突出解决好五个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一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民生水利问题,如防汛抗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等。二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民生水利问题,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极端干旱情况下城乡供水保障、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等。三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民生水利问题,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牧区水利等。四是直接关系城乡人居环境的民生水利问题,如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城乡河湖沟塘整治、血吸虫病防治等。五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民生水利问题,如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等。总之,我们要着重在解决矛盾最为集中、问题最为突出、群众最为需要的水利问题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保障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第四,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这是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确立了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形成了水权制度建设的初步框架,完善了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迈出了重大步伐。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水利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是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的属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有的属于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来抓,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着力解决一些难度大的深层次问题。一要加快构建以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权制度体系,促进水权有序流转,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效益,维护用水公平。二要加快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三要加快健全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四要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资机制,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中水利投资的比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五要加快理顺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造价和资源环境价值,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兼顾社会可承受度的水价形成机制。总之,要结合查找影响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第五,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这是实现水利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行为准则。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以水法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和覆盖全国的水行政执法网络,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在水利发展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相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相比,与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意识相比,水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水行政执法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化解水事纠纷和行政争议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水利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的认识,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不断提高法律修养,切实强化法律在解决水利发展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一要着力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水情、覆盖全面、相互协调、功能完善的水法规体系。针对民生水利、资源配置与节约保护、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水法配套法规建设,加快抗旱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节水条例、太湖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努力做到立法进程与水利发展和改革进程相适应。二要着力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以贯彻实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三要着力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预防和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把编制水事矛盾焦点地区水利规划、建立稳定的水事纠纷调处工程建设投资渠道、建立和落实水事纠纷调处责任制、加强水事纠纷排查作为主要工作措施,力争把水事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防范和化解水事矛盾,促进水事关系和谐,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四要着力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自觉维护水法规的尊严和权威。五要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机关。加快职能转变,促进政府职能向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推进政务公开,促进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公开透明转变。

第六,必须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是推动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中肩负重要职责,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水利事业发展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为推进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面对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黄河凌汛严峻险情、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沿海超强台风频繁登陆以及局部地区严重洪涝灾害,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险,勇挑重担,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实践充分证明,水利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是一支敢于负责、能打硬仗、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当前,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的要求,少数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水平、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二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骨干力量。三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规律,重实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四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党的先进性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廉洁自律,严格要求。

三、领导干部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做出表率

中央明确强调,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点是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能否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借此机会,我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第一,在深入学习上带好头。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必须潜心学习,深入思考,才能学懂弄通。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努力做到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要带头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第二,在调查研究上带好头。深入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了解实情、联系群众、汲取智慧、推动工作的基本途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单位、机关干部、党员、群众、专家学者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基层,求智于民众。要围绕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推进水利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确定调研课题,深化专题调研,带队进行调研,带头撰写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在调查研究中掌握实情、找准问题、创新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把困难大、问题多的地方确定为联系点,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把联系点建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点,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由点及面,扩大成效。

第三,在解放思想上带好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结合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水平等重大问题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找差距,理思路,定措施,促改革,谋发展。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切实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

第四,在分析检查上带好头。分析检查阶段是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阶段。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这三个重要环节。带头广泛征求意见,撰写发言材料,进行自我检查;带头开展认真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把分析检查的着眼点放在取得共识、总结经验、明确方向上,努力做到既沟通思想又增进团结,既帮助同志又教育自己,既总结过去又谋划未来;带头组织群众评议,开门纳谏、汇集民意。

第五,在整改落实上带好头。整改落实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完善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多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要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把报告中提出的努力方向具体化,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把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整改落实方案,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第六,在巩固提高上带好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远战略,要贯穿于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全过程,贯穿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全过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水利发展与改革思路,着力推进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保障,推动水利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同志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成果,谱写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新篇章,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