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办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9 03:29:00
导语:农业办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综合开发取得较好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适应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要求,不断加大投入,调整完善政策,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调整完善政策,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从2002年的7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7亿元,翻了一番。在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的同时,不断调整完善投入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其他渠道投入稳定增长,逐步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2003—2008年,全国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各类资金1894.2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1065.7亿元,农民及企业自筹资金691亿元,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资金137.5亿元。
集中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2003—2008年,中央财政在粮食主产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86.3亿元,占中央财政总投入的60.6%,改造中低产田近1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8.9亿斤。
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集中资金,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项目科技含量。既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又为普遍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准确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急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及时、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农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明确提出要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作为国家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主要渠道,农业综合开发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积极配合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林网适宜的要求,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农田。力争到2010年中低产田所占比重降至60%左右,到2020年中低产田所占比重降至50%左右。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点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建设,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的规模开发和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稳步提高生产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原料供给能力。同时,要积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扶持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要逐步加大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重点支持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组合配套,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条件较好的项目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
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要按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谋划战略举措,要用最严格的制度管好资金,用最富活力的机制用好资金。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选准区域经济发展最急需的、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最有利于形成支柱产业的、最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项目,力求建成一个项目、带动一方发展。既要注重近期效果,又要考虑长期效益。
近期,农业综合开发应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集中力量建设粮食核心产区,探索完善公共财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集中力量建设粮食核心产区,是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要集中力量加强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解决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大瓶颈;扶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不断增强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兴粮增效的潜力,把粮食核心产区建成国家永久性大粮仓。
(二)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作为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力量,农业综合开发将采取更加明确、有力的措施,确保大部分资金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改善制约粮食生产的灌溉、排涝和农机通行等基本生产条件,突出发挥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使粮食生产能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粮食产量;要切实加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力度,改善中低产田灌溉的“卡脖子”难题;中央财政近期新增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将绝大部分用于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布局在粮食主产区的产粮大县,兼顾非粮食主产区的产粮大县。
(三)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为广大农民提供稳定增收的产业平台。从2009年开始,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不再安排中央财政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资金,取消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有偿投入,探索采取财政资金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坚持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开发活力。探索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统筹安排、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进一步探索支农资金整合方式,完善形成合力的机制。
(五)加强监督检查,努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注重发挥财政管理资金的职能,坚持财政资金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全面推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不断强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范分配、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 上一篇:粮食局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方案
- 下一篇: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影响论文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