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31 09:44:00

导语: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统筹安排这次学习实践活动。

一、抓理论学习,实现办学思想大解放

学校在召开党委会进行仔细研究以后,制定了《黄陂一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首先是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学校制定了党委班子成员和四个支部的理论学习制度,规定党委班子成员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两篇理论文章,并传达区委中心学习组的会议精神和下一阶段的工作指示;党员、干部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学习文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交流心得体会,撰写读书笔记,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为学校的科学和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全校教职工每两周一次大会,集中学习有关理论文章和文件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全体领导和教职工有效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提升了思想素质与理论水平。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我校围绕“如何科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这一主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一方面查找问题,一方面寻找破解难题的科学办法。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识到三点:一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分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两个方面。只有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全面有效发展,才会带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获得全面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尊重教师主体,尊重学生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其发展有益于自己、有益于社会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倾向和情感世界。二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使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因此,学校办学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具体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是结合自身特点、突出个性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不和谐的发展;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杀鸡取卵式的短期“发展”。三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比如,要兼顾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关系,兼顾前勤和后勤的关系,兼顾教学投入和教师待遇的关系,等等。领导与教职工充分解放思想,献言献策,为学校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找实际根源,破解学校办学瓶颈困难

学校党委和校长会通过多次学习和讨论,一致认为,目前学校发展主要存在三大难题: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常规课教学研讨,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某些欠缺,如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不懂得感恩等。三是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名师工程”建设。我校没有在职的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也只有四人,因此学校缺少领头雁,从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三、寻解决办法,实现学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教学常规,夯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依据“教育管理年”工作要求,走内涵发展和高效课堂之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科学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各种制度。包括中层干部聘任制和教师全员聘任制,年级管理目标责任制,教学月检制,教务、政教年级协同管理制,岗位绩效工资制,教学量化评价制,教师坐班考勤制,校级领导蹲班包科联生制,走科学管理之路。

2.抓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校狠抓集体备课,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各备课组每周定点定时集体备课,定中心课题、中心发言人,制定详细教案、说课、评课。督促备课组长工作,抓好集体备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抓教学常规检查,落实过程管理。每周备课组长专题会,布置教学任务,检查一周备课、辅导、作业完成情况。

4.抓课堂教学研究,每周安排各种形式听课活动,示范课、研究课、展示课、诊断课,同学科教师及领导深入课堂,听、评、研同步完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抓高三复习备考研究,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布置每周高三工作重点,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落实执行,并创造性开展备考工作。

6.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师徒结对”工作,创设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德育工作

在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校党委和行政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生教育及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省级示范高中,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和推动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高中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这次集中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对照科学发展观理论要求,结合调研学校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从而全面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1.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和三个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使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鲜活特点并取得显著实效。

学校在党委书记黄国初同志和党委副书记、校长卢琼同志的带领下,制订了学习制度,形成了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实施方案。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在各个支部中开展解放思想谋求一中发展的大讨论,党员同志与非党员教师共同研讨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谋求解决的方法。同时,继续加强全体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明确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是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两者不可偏废。每位党员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每位教职员工要当好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学校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始终把“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树典型,促学习,全面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养。

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发挥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的师德水平是关键。为此,学校民主公推出市级、区级师德标兵和师生先进个人,以此来激发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时时关心学生,处处关怀学生,用自己诚挚爱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师德作为考评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备才是精品”。学校努力培养和打造教师“精品”,旨在让他们带领全体教师形成自觉的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怀学生、乐于奉献的风气,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持续、和谐、全面发展。

3.重视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把人的本身需要和未来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既着眼现实,又注重未来。因此,学校加强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变化规律,做到有目的、有步骤、有实效地开展工作。

学校依据《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法规的要求,将“好习惯养成教育”分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以班主任为主,实施全员育人工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利用与学生接触多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方面的习惯养成教育:言谈举止符合学生身份,衣着得体;乐于关心别人,具有强烈的爱心,为人正直;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学会感恩,学会与人相处。

班主任通过召开班科联席质量分析会,组织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

还对学生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生不比吃穿、不乱花钱;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遵守交通法规,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第二,政教、团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形成序列化,由学生代表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情况,进行演讲,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德育育人功能,每月一期黑板报,明确主题,如开展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恩、感恩,从身边发现爱、懂得爱,继而学会给予爱、播撒爱,知道“感恩”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第三,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动,三位一体,着力培养社会合格公民。

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会上是好公民。要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加强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学校通过班主任、老师与家长多联系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参加各种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贯彻培养人才、德育为先的方针,做好学校育人工作。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名师队伍

学校教师队伍总人数不少,高级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在人数上也不少,但由于结构不太合理——没有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市级优秀教师太少;后勤人员富余,而部分学科一线教师不足(如数学教师有的带三个班)。这就使校长在教育教学上感到人手不足,一方面,特别优秀的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够;另一方面,一线教师疲于奔命,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习和研讨,成长较慢。拿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能手称号人数不少,但后期发挥作用不大,甚至倒退。每年暑期教师聘任都不很顺利。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大做强学校的教师团队?经过调查,我们的共识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搭梯子。学校每学期聘请不同学科2-3位省、市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学校与专家联系时告知学校某方面的困惑,增强讲座的针对性。对老师除提普遍要求外,对重点培养对象还要提出更高要求,这样带着问题听,收获自然就大,逐渐走上成长的阶梯。

2.结对子。学校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师徒共同发展。

3.加担子。对新教师成长限定成长期。三年过关,五年合格,真正让新教师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过五关斩六将,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年的磨砺还不能合格,这样的教师大多是没有培养前途的,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4.搭建教研、科研平台。学校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学科掌门作用,每两周开展一次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都必须有一位中心发言人,发言内容必须是即将要讲的某一章或某几节内容的精炼概述、重难点如何突破、训练题型及难易程度、知识的拓展高度等。然后大家讨论,见仁见智,在讨论中领悟,在讨论中提升自己。每次活动结束,安排下期活动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一学年下来,人人都能得到锻炼,人人都有收获。要利用好课题,研究校情学情,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高教师的能力。

5.搭建校际交流平台。走出去学习,请进来交流。学科不分大小,都应该走出去,学校不分高低,只要其学科教学有特长我们就去学。不能怕花钱,不能怕浪费时间,最好备课组全体成员参加,避免传达不完全,或因认识的差异性而出现“自己喜欢的说,不喜欢的不谈”现象。要求返校后必须组内讨论,指定一人写出高水平的考察报告,人手一份,指导后期的教学工作,力争每位教师学有收获。

6.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营造公平氛围,重视团队建设,发挥群体优势,做到组内资源共享。同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武、知识竞赛、论文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让他们到名师工作室学习等。导师要有气量、度量,不要怕徒弟超过了师傅而保留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