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05 02:33:00
导语:环保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明确下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同志的重要讲话中5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志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工作,是继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又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习在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上,也多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央领导的讲话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标志,是环保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探索,正在收到积极成效,但从深层次来看,还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发展蓝图的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要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从发展战略上深入思考,从规划体系上大胆探索,从综合推进上加大力度,从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实现了生态良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其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前提。这就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只把眼睛盯在经济总量的增长上,而忽视人的生存状态的完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其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建设生态市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借以加快实现中央对**的城市定位,推动**更好更快地发展。适应上述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武清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既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当前,武清正面临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房地产业、休闲观光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物流业等行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提高人民的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总之,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武清已有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加快大开发、提升大环境、达到高水平”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这些年,武清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增长,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水源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由环境污染引发的信访也呈上升趋势。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各类环境问题,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我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武清区委、区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环保工作总体来看势头很好,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全区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基本接近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容量非常有限,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进一步加剧。近年来,武清区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但认真分析起来,我们的经济发展仍是以资源、原材料为支撑和主导,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明显转变。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污染企业500多家,每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4000多吨,二氧化硫(SO2)9000多吨,环境容量已接近饱和。
二是全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难度很大,虽然我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是由于运河以东城区平房较多,各乡镇经济小区燃煤锅炉呈递增趋势等原因,空气质量很不稳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还比较滞后,环境基础设施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区四条一级河道(龙凤河、北运河、青龙湾河、永定河)和两条二级河道(机排河、凤河西支)全部为V类水质,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相当严重
三是一些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环境法律观念差。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以至造成环境信访,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
三、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提高全区人民的生态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发展具有武清特色的生态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武清的生态与资源优势,推动武清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以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经济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创建工程,对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良好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争取到2010年全区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达到70%。
推动工业园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及垃圾排放量。
借助京津两地的科技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潜力较大的功能陶瓷、新能源材料等产品,完善新材料产业链,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发挥自行车产业优势,抓住中华自行车王国落户武清的机会,建立设计、生产、组装、销售、废弃自行车回收的一体化体系,减少污水和固体废物的产生,打造完善的自行车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以实现污染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继续开展“碧水”工程,结合天狮健康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加快第四污水处理厂建设,逐步完善城区污水处理体系;在梅厂、黄庄、上马台、大王古等乡镇工业小区污水处理厂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在全区各经济小区全面推广污水处理厂建设,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扎实推进蓝天工程,依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燃煤污染防治,引进脱硫除尘治理技术,对现有区内集中供热站进行技术改造;在乡镇工业区和重点乡镇实行集中供热;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重点防治化工、医药等行业有害气体排放;确保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老化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整改,淘汰落后的处理工艺和设施;建立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
(三)以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素养为依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培育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保护母亲河日、科技周、植树节等时机,组织开展论坛、讲座和竞赛等活动,在全社会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带来的各种好处,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各种环境治理和生态村建设的工作中。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活动,通过改善、优化、美化、绿化人居环境,倡导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逐步在社区、学校中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生活、道德氛围和社会文化。
- 上一篇:供电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 下一篇:党委书记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