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农民培训就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8 05:26:00

导语:科学发展观农民培训就业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农民培训就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有关工作的补充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厅于20*年10月初开展了对近年来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基本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科技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培训机构的构成情况

科技厅自20*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都组织申报、评审、认定一批农民科技星火培训学校,截止20*年底,经科技厅认定的星火学校达到1*家;有星火培训基地173个,远程培训接收站点2095个,基本覆盖全区14个市。各星火培训机构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面向农民开展适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1*家星火学校中中介机构成立的学校有26家(其中区级3家,市级6家,县级17家),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有78家(其中民办学校8家),科研院所成立的1家。

(二)资金投入与师资情况

培训机构的资金投入主要有财政资金、用人企业投入、学费收入、贷款等。据统计,20*年各级财政向培训机构投入:654万元、20*年:13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改善了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用人企业给予培训机构资金补贴:20*年131万元,20*年262万元;学费收入:20*年33272万元,20*年99816万元;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渠道贷款:20*年32万元,20*年520万元。各级科技部门每年以下达项目的方式给予培训机构择优扶持。科技厅20*年下达给17家星火学校项目经费114万元,20*年6家42万元,20*年4家25万元;科技厅帮助培训机构争取国家科技部项目支持经费140万元。各市县也相应给予所属星火学校项目经费扶持,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开展免费培训;马山县20*年获得市、县科技经费20万元支持等。以上的资金投入,使培训机构的教学场所、设施、实验设备得以更新,培训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培训机构现从事职业技能培训专职教师有533人,兼职教师有2000余人;专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5人,中级教师420人,初级教师58人。

(三)培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各培训机构根据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农村致富规划或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外出务工等职业技能要求,在当地科技、教育、劳动保障、人事、经贸、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协调下开展培训活动。

1、培训对象明确

培训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农村专业户、星火科技带头人、农民种养技术能手、农村党员技术骨干,培训内容主要为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以及乡镇企业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内容主要为非农专业技术。

2、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不但获得相关企业委培资金支持,并与用人企业签订劳务输出合作协议;培训机构能够根据用人企业的具体技术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及选定培训教材,这样针对性强,学以致用。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学习、远程培训、边干边学、跟班实习等方式,开展就地转移就业培训或异地转移就业培训。20*年以来,培训机构编写各类技能培训教材2191种,编写远程培训课件501件,出版印刷25186册。

3、培训人数及效果

20*年培训57566人次,20*年培训115132人次;其中53%学员通过考核获得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并成功转移到江浙、广东等工业比较发达地区就业。由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20*年开展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2485人,1152人获职业资格证书。马山县白山镇合作村的蓝敬中到深圳龙岗电子厂就业,三个月后被提拔为该企业的第一车间总管,月薪由原来的1500元提到2300元;蒙日志被提为第二车间的总管,月薪现在已领到2300元。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中专20*年结合百色市“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培训人员2000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1000人。三江县农机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培训,20*年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圆满完成三江县阳光办下达“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任务,培训300人,转移就业300人,就业率达到100%。凌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县扶贫办联合开办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与县统战部联合开办“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万农民”技术培训班,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办“两基”攻坚暨世贷行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教师培训班等。

二、在科技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统一

科技厅认定的星火学校,分别来源于科技部门、农业部门、教育部门等不同的政府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没有行政管理权,也不是上下级关系,只是从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把科技培训的任务落实到培训机构上。所以,从管理体制来看,学校、企业、社会力量从各自利益出发,职业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均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中心来办学。而农民培训是公益性质的,需要政府的支持,但由于政府各系统间在对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补贴方面的政策不同,延续性不够,难以有效的把农民培训任务,以责任制的方式落实到实处。

(二)培训机构运行机制不灵活

有的培训机构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只领工资,没钱干活,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推一下动一下,没有办培训的积极性。职业技术学校,工作重点放在中专生的招生教育上,对农民培训也不积极。加之缺少对培训需求和绩效考核的科学分析,使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次趋于雷同化、模式化、单一化,在实施培训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形式、求规模,轻质量的现象。

就培训对象来看,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低,就业培训意识淡薄,参加培训意愿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以及有一技之长的重要。造成有补助才来参加培训,学习者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真正目的。

(三)培训的能力水平有待于提高

目前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设施和培训手段还相对落后,在技能性培训中,师资水平、实训条件都不高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占到60%多,加上受传统培训观念的束缚,在培训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培训仍以沉闷单向的课堂传授方式为主,培训效果不理想。

(四)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培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原因。政府支持的项目虽然给予了一定补助,但只是杯水车薪。全区1*家星火学校中,获得项目支持的面少,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科技厅20*年支持17所星火学校,20*年支持6所星火培训学校,20*年支持4所星火学校,因此,导致许多星火培训学校对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的积极性不高。

三、区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的典型经验

(一)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工培训就业

北京市延庆县把提高农民工就业技术技能水平纳入全县职业培训计划,按照市场需求,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培训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定期举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二)培训先行将农民培训转为技能人才

广东省自20*年起,对45周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剩余劳动力,由政府给予补贴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从20*年起,45周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剩余劳动力可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由政府给予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农村贫困人口,给予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目前广东全省以各级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为依托,联合社会职业培训力量,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技能培训网络。黑龙江省于20*年制定《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对2003年以来农村籍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村退役士兵和农村其他新增劳动力开展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能含量相对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外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订单式培训;对已经在省内城镇从事非农技能劳动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20*年完成对2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的任务,培训后的就业率要达到85%以上。此外,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将从中央就业再就业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中给予补贴,标准为人均600元。

湖南省也于20*年出台《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办法》,目标任务:20*-2010年,由政府出资补贴,为农村剩余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225万人,每年培训45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到80%以上。培训对象:全省境内有转移就业愿望、年龄在16岁至45岁之间、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已进城务工(含外省入湘务工)的农民工。考核发证:学员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统一核发“职业培训证书”。培训补贴标准:补贴标准按培训时间分为两类: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3个月以上)按人均500元标准给予补贴;参加劳务输出培训(2个月以上)按人均400元标准给予补贴。

区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重视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的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推进。

2.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培训手段,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人才队伍,提高培训效果。

3.发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作用,整合资源,共同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四、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及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要求,结合星火科技培训工作,以建立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政策为保障,强化管理和激励,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培训,培养一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为加快我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持。

五、工作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星火学校为载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培训网络,选择10个基础条件好的星火学校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培训中心。在北部湾经济区等农民工输入、输出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常识培训,每年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50套,培训师资和管理人员1000人,培训农民6万人,受训农民获得培训证书95%以上,实现专业就业80%以上。

到2020年,营造好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培训机构,培训符合市场需求、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大军,形成适应我区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培训手段先进、运转高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民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工培训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规划,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进行定期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具体政策和措施,理顺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其培训功能。

(二)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

一要争取国家的支持。积极策划构造项目,争取国家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二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国家财政对农民工转移培训经费的补助标准,自治区本级财政从2009年开始,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安排工作经费,支持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等。市、县(区)、镇(乡)财政也要适当安排匹配经费。三要采取政策引导、财政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三)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提升培训能力

改善办学条件,给骨干培训机构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运用现代化网络等手段,提高培训质量;壮大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政治素质、技能水平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开展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工作,强化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体,兼职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确保培训质量,要严格执行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建立农民工培训信息反馈制度,确保学以致用。

(四)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根据每年确定的培训任务,加强指导和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通过培训效果评价、表彰奖励,宣传和表彰一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学校,营造支持、鼓励各类农民培训机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培训就业服务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