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科学发展观自查分析报告
时间:2022-08-23 08:19:00
导语:农业局科学发展观自查分析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按照县委部署,3月初以来,我局积极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农业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党委紧紧围绕“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农业工作特点,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与充分调动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科学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前段时间认真进行学习、进村入户调研、广泛征询意见、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认真开展了“六查六看”,局党委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征询到的意见和建议查找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影响永寿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理清了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对策措施。现将农业局领导班子学习科学发展观自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局领导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面积,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全县农业工作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2192.3元的132.3%,较2007年1975增长了925元,增幅4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全市排位第二名。沼气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创选评等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受到市局表彰。
一是粮食生产连续5年喜获丰收。近年来,我们按照“加大科技投入,主攻粮食单产”的思路,不断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力度,粮食生产连续5年喜获丰收。2008年全县38.52万亩粮食,亩产365.2公斤,总产14.0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9万吨目标任务的162.2%,较2007年9.8万吨增长4.26万吨,增幅43.2%。
二是畜牧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畜牧业按照“生猪建基地、牛羊上规模、土鸡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狠抓示范场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场,牛羊猪鸡存栏数连年递增,畜牧规模养殖场(小区)从2006年的2个发展到现在的81个,其中生猪养殖场53个,生态鸡养殖场20个,黄牛规模养殖场6个,肉羊养殖场2个。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畜牧产值5600万元,2007年1.23亿元,2008年2亿元,2009年预计达到3亿元以上。2009年上半年,全县牛存栏已达到5.3万头,猪存栏15万头,羊存栏13万只,鸡30万只。上半年畜牧实现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75%。占农业总产值的33%。
三是一村一品彰显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多轮驱动”的工作思路,积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产业水平,推进特色产业向精品质量型转变。全县突出三个产业(果业、畜牧、工艺产品),目前,全县已建一村品示范村17个,推进村170个,累计增加农民收入近3亿元,示范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形成景泰蓝、手织布、工艺刺绣、生猪养殖等一村一品先进典型。
四是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近年来我们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先后争取实施了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苹果非疫区项目、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农村信息站建设项目等累计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项目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了农业服务体系,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无到有,已从2007年5家发展到现在的47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为群众提供科技培训,组织发展产业,推销农产品等,有力地推定了农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是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局充分发挥农村信息服务站、热线电话、农业专家下乡、电视电台讲座等多种平台和手段,不断加大信息服务工作力度,拓宽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科技和市场信息,同时加大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科技之春宣传月等活动的培训力度,切实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建村级信息服务站106个,年培训农民6万人次以上。
二、领导班子共识
我局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周密制订方案,明确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安排,落实重点措施。确定以“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载体,以“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恳谈、大落实、大服务”为主线,我们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确定了6个农业调研课题由局领导带队抽调局属50多名农业专家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围绕“永寿农业科学发展之我见”开展大讨论,围绕农业“十大工程”扎扎实实抓好落实、抓出特色。同时,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着力推动当前各项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县委相继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总结农业发展成效和经验,全面对照梳理制约因素,积极谋划农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深入学习、思考和努力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加深了对农业科学发展紧迫性的认识,加深了对现代农业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三农”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根本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进入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但是受我县农业产业链条短、生产方式单一、农业比较效益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因素制约,农民增收困难。因此只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新思路,寻求新突破。
(二)必须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经营是农民特别是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进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县是农业县,也是国定贫困县,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困难。尤其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市场条件变化、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创业能力等因素影响,增加农民收入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促进农民群众增收作为农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辟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推进节本增效,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切实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养,加快农民转移就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真正让农民群众增收益、得实惠。
(三)必须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离不开工业化、城镇化的有序带动。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着眼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注重协调农业的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积极挖掘农业多功能,促进农业内部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四)必须坚持把培养高素质队伍作为服务“三农”的基本保证。农业部门干部的素质和作风,对指导全县农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对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贯彻落实起着标杆作用。近年来,中省市县十分重视农业,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农业,无疑创造了“三农”发展难得的新机遇,也对农业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服务“三农”、推进农业科学发展中争创一流,再立新功。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今年3月初开始,我们从“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发展主题出发,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征求有关单位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共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89条,经过梳理、归纳,形成4个方面34条意见建议。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党委成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分析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我们充分认识到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指导全县农业发展上,还存在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解放程度上还存在差距。一是认知水平不够到位。许多问题认识到了,但深度不够,甚至有些问题认识也早,但还是不够到位。如农民增收问题,总认为抓农民增收主要责任在政府,而不是农业部门,工作涉及许多部门,也不是农业局一个部门的事,因而难以从农民增收的高度出发去谋化工作,抓好落实。二是促进产业缺少大思路。在抓工作、促发展上,表现为样样都抓了,事事都干了,缺乏大构思,追求一流的胆识不足,因而工作缺乏亮点,发展步伐不快。
(二)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尤其是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永寿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缺乏市场竞争力。公务员之家:
(四)农业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设施蔬菜和特色产业规模过小,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畜牧业发展缓慢,在大农业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对种植业的支撑作用不够强。
(五)农业干部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少,非专业技术人员占到50%以上,同时,再培训教育不充分,服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和老化问题比较突出。
(六)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任重道远。我县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经营观念落后,管理粗放,缺乏商品生产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农业部门虽然做了大量的科技培训和示范工作,但由于受群众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观念的限致,我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任重道远。
四、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农业的自然属性和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承受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导致比较效益偏低、投资回报率不高且周期长,影响了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数量庞大,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能力千差万别。这些都使得我县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压力。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够,理论联系实际有待加强。应该说,局领导班子对学习是重视的,建立学习制度,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但有时事务一多、工作一忙,容易放松理论学习,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经常性不够,有时也存在急学急用的现象。对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认识是清晰的,但在一些问题上,理论功底还不很扎实,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所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还没有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是思想解放的广度和深度还要进一步拓宽。总体上看,我县农业发展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的束缚,我们的思想观念与新阶段推动“三农”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还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在创新发展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按部就班、保守求稳满足现状等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三农”的敏感问题时,还缺乏敢想敢闯敢试和开拓创新精神。
三是狠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工作上常常是见事早、部署也早,但最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根本就是抓落实的力度不够。从工作层面上讲,是方法和措施不配套,从主观上讲,则是没有很好的坚持党的“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还没有充分掌握民情民意这个信号,真正沉下身子抓落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不够,因而漂浮于机关、缠身于事务,使得不少想到的、能够办到的事情没有很好的落实,降低了工作效率,滞缓了发展步伐。
四是服务意识还要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个别同志服务三农的感情还不够浓厚,主动深入基层抓落实的精神有所淡化,对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去想法设法解决,而是存在畏难情绪,甚至见难绕道,得过且过,服务意识差。
五、整改思路和措施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局党委在集思广益、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整改意见,明确了努力方向,初步提出了以下整改思路和措施。
促进全县农业工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以“粮、果、畜、特”四大产业为支撑,建基地,强龙头,兴中介,促增收,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挖掘农业产业增收潜力,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粮食单产36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9万吨以上;苹果面积发展到40万亩,优果率80%以上;建成畜牧规模养殖小区200个,大户4000户,牛存栏达10万头,羊存栏达30万只,猪存栏达50万头,生态鸡存栏达到100万只,畜牧产值达到6.7亿元,力争突破7亿元,创建全省畜牧强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到80个,示范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以上;蔬菜大棚发展到271个,面积500亩。
(一)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的目标,牢固树立农民收入第一的观念,突出农民增收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一是以科技应用为切入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继续加大良种推广、测土配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粮食单产,建成稳定的良种繁育推广应用基地,建成玉米制种基地5000亩,油菜制种基地3000亩,建立穗行圃20亩,原种田400亩,良种繁育田1万亩,确保每年春播、秋播用种。年落实地膜玉米5万亩,建立小麦高产千亩示范方13个,百亩示范方50个,测土配肥示范方130个,夏粮单产提高到300公斤,秋粮单产提高到500公斤,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保障,到2012年,实现年产粮食9万吨,产值实现1.5亿元。二是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畜牧业坚持“良种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指导思想,以科技为先导,采取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企业、中介、养殖户与各界参与的方式,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江苏雨润、杨凌本香集团建设步伐,力争尽快投产运行。全力加快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建设,发展大村、大户,构建猪、鸡、牛、羊、獭兔养殖基地,以及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引进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实施“1135”工程,赶2012年牛存栏达10万头,生态鸡存栏达到100万只,羊存栏达30万只,猪存栏达50万头,畜牧产值达到6.7亿元,力争突破7亿元,创建全省畜牧强县。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多种经营生产附加值。从2009年起,果业生产强势推进“三品”基地认定工作,创建优质品牌,提升产品效益。逐年规划发展大棚蔬菜、大棚西瓜,通过4年时间,建成高水准、配套齐全的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500亩,大棚西瓜500亩,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切实加大科技服务,提高产值效益,年增加产值5000万元。
(二)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创建高效农业基地。
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方向,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提高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度,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大力实施抓科技、扩规模、建园区、强带动、优服务、促发展的思路,积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产业水平,促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逐步推进我县特色产业向精品质量型转变,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赶2012年,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到80个,示范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以上;
(三)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从2009年起,采取群众自筹、政府支持、项目争取等多元融资办法,每年至少建成2000口沼气池,力争赶2012年建成配套齐全的高标准“一池三改”1万户,力争实现村村通沼气,家家用沼气,依托沼气建设,按照“粮---畜---沼---窖---草”的生态循环模式,每年建成3—5个“猪—沼—果”示范村,拉动生猪养殖,促进苹果产业,提高粮食单产,延伸产业链条,建成环保、节能、生态绿色家园,构建生态循环农业。
(四)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积极争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多功能、高标准、实用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形成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教育中心,年开展农民科技培训3.5万人(次),输出转移农民工1000人(次),增加收入2.8亿元,为全县农业生产奠定基础。同时,要在全县249个行政村建立农村信息网络,配齐设备和人员,努力实现农村信息网络化。
(五)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多类型并存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紧紧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规范、提高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创办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社连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连市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每年建成至少2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2年全县建成合作经济组织150个。
六、加强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领导班子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将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指导农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把握大局的能力。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高党委班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县委《实施意见》精神,学习农村改革30年的基本经验,准确把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农业发展的本领。坚持理论学习和学习专业知识相结合,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经常性。坚持和完善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突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农业工作实际,坚定信心、应对挑战,扎实工作,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二)进一步加强先进性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工作的能力。着眼于新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要求,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上,集中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良好环境的营造上。认真抓好农业系统为民承诺“十大工程”的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决策和执行的能力。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认真决策。完善班子成员分工协作机制,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支持,齐心协力推动工作。二是落实分工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党委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加强衔接和协调,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做到分管工作有职、有责,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一班人的作用,提高整体落实力。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制定政策、研究思路、提出举措时,以多种方式和途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农民群众和基层的意见。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四是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和职责分工,加强局属各单位的统筹协调,促使其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能力要立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从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入手。一是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五型机关”,着力解决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创新和服务能力。二是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觉悟、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坚定服务“三农”信念。三是加强业务知识更新和实践磨练,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才干。四是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帮助农民群众办实事求实效。五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五)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和制度约束,健全完善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党委成员分工负责的党风廉政责任制,全面履行“一岗双职”的责任,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凡事讲原则,不搞亲亲疏疏,自觉维护班子形象。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用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弘扬正气,严格廉洁自律,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改进作风,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业一线,深入农民群众,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最急需、农民群众最期盼的问题。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 上一篇:商代音乐的发展特点论文
- 下一篇:水矿集团科学发展观自查报告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