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教育局科学发展观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2-09-24 05:48:00
导语:州教育局科学发展观活动自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方案》安排,教育局班子通过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和深刻自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全州教育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理性的思考,查找了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合不适应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意见,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存在的主要问题
州教育局按照州上的方案和单位的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找准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领导班子和县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按照“八检查八分析”的要求,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从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通过个人查、会议讨论查等方式进行了剖析检查。在此基础上,向州直各学校、各县(市)教育局、各科室发放了征求意见建议表,在*教育信息网征求意见建议公告,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征求到意见建议67条,其中涉及班子的意见建议9条,对班子成员和县级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16条,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42条,主要表现在“两基”攻坚、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一、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存在着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各类教育发展不够协调均衡。长期以来,全州教育工作缺乏一个符合我州实际情况的工作思路,具体表现在工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具体,统筹协调发展做的还不够好,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基础教育上,把主要精力用在“两基”攻坚上,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中教育的发展,出现高中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全州现有普通高中在校生31797人,按高中在校生应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测算,还差一半。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重点上线率只有1.6%。初中毕业生无学可上、上好学校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教育结构上,重视了基础教育,而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全州现有职业学校在校生7901人,职普生比例为2:8,与职校生和高中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并且现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小,基础薄弱,“双师型”师资紧缺,专业老化,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履行职责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州教育局班子换届时间不长,在履行职能上,为州委、州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好;在宏观决策上,与州情、教育情结合的还不够紧密;在工作指导上,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工作要求多,检查落实少;安排部署多,分析研究少。
二、在体现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上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
1、教育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当前,全州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三忙三轻”现象,即忙项目建设,轻学校管理;忙日常性事务,轻学校管理研究;忙行政管理,轻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有些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校长创新意识不强,工作四平八稳,科学管理的措施和办法不多;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具体情况研究不深入、分析不透彻,对校情、班情、师情、生情研究不深,面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不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抓手,工作处于一般化。学校硬件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校风、教风、学风长期得不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差距较大。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数量上,全州中小学现有教职工15484人,根据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核算,全州中小学应有教职工18965人,尚缺3481人,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导致班额过大,教师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导致大量代课教师和临时聘用教师顶岗,全州现有代课和临聘教师4390人。在质量上,我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虽然分别达到97.8%、94.2%、77.5%,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接近,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学历合格教师均为第二学历,真正第一学历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所占的比重小学为54.5%、初中为46.3%、高中为77.5%。部分教师所学专业和所教专业不一致,存在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全州还有1958名民办转正的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学历层次较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很难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另外,近几年州上通过考录将部分非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紧缺的矛盾,但这部分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对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掌握的不够,培训提高的任务很大。
3、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一是各县(市)之间,城镇、农村学校之间教师分布不平衡,*市和永靖县整体上教师相对富余,其他各县教师缺编;县城、川塬区学校教师富余,农村、山区学校教师缺编。二是学科分布不均衡。英语、物理、地理、音美体等学科教师短缺,特别是小学英语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缺口很大,由非专业教师顶岗教学,教非所学,影响了教学质量。三是部分学校教师总数超编,但其中一些学科教师紧缺。由于机制的原因,超编教师出不去、紧缺教师进不来。在物力资源配置上,近几年来,经过国家和省上项目的支持及州县共同努力,我州教学仪器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是比较先进和完备的,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统筹规划,教学仪器设备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学校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锁放在教室里,根本没有使用;有些学校对远教设备的使用缺乏计划和管理,乱放乱用,没有真正用到教育教学上;有些中心小学的计算机教室没有辐射到周边小学,作用发挥不够。另外,还存在着教学仪器设备校际之间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三、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科学发展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1、学校布局规划不科学。在学校布局上,缺乏全盘考虑的意识,忽略了人口分布实际特点和教育发展需求,盲目布点建校,致使有些学校服务半径过小,生源很少,造成重复建设。在校园建设上,缺乏规划意识、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校园建设缺乏长远性、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造成了一些重复建设和资金、资源的浪费。
2、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监管机制尚需完善。作为一个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全州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自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以来,尤其是2005年国家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得到充分保障,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学校使用公用经费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学校公用经费缺乏必要的统筹和规划;有些学校的公用经费大部分用于日常性开支,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要求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甚至分文未支。
原因分析
州教育局班子以务实的态度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剖析,认为原因主要有:
一、缺乏科学发展的能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虽然看清了发展中的差距,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但是对如何进一步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研究不够,思考不深,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找不出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和开展工作的抓手。还有部分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校长面对困难和问题,缺乏工作的激情和热情,缺乏克服不足,迎头赶上的决心和信心,甚至在个别人中存在不会干、不愿干的现象。
二、缺乏科学管理的手段
州、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虽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但由于对以往教育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总结的不够,反思的不深。更没有及时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求,对管理制度和办法加以修订完善,整个管理工作缺乏科学严密的制度保障,致使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的管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年级主任对班主任的管理没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系统,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校长队伍、班主任队伍、教师队伍管理培训跟不上教育事业形势发展的需求。
三、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习惯于按部就班,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原有事物不敢进行否定,害怕出问题,得罪人。对一些具体问题没有主动和有针对性的去研究分析,新措施、新办法拿不出来,工作局面得不到突破,难以用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致使部分教师认为捧上了“铁饭碗”就一劳永逸,没有危机感和进取意识,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偏向于教学任务轻的学科和年级上课,不愿意当班主任,导致个别学校无法正常排课。存在着“干的干,看的看,看的给干的提意见”的现象,教师工作忙闲不均,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
四、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由于经济、文化、历史等原因,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法简单,分类指导不力,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将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放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考核评价,好学校一直得先进,而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在办学中的亮点和特色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总结出来,成绩得不到肯定,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五、缺乏统筹规划的意识
我州自身财力非常有限,学校建设依靠各类项目,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学校建设,使这些来之不易的项目发挥作用,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而我州学校建设出现重复建设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规划意识、适度超前发展意识和统筹意识,没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运用的不好。
整改措施
州教育局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等内容,紧扣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把“三个问题”大讨论与教育“三项重点工作”大讨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学习和广泛讨论,促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维方式、决策程序、工作方法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指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明确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教育工作的重点,今后全州教育工作思路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按规划搞建设,向管理要质量”,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提升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加强基础管理,做好教育教学服务。按照“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管理服务的目标和要求,切实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履行好教育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做到政策上宏观引导,制度上依法规范,方向上正确把握,全局上综合协调,过程上有效调控,总体上全方位服务。在管理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和突出人性化的特色,真正做到为人民办高质量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进一步强化措施,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是核心,教师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实行“三线三级”学校管理制度,三线即德育线、教学线、后勤保障线,三级即校长对学校中层、学校中层对教师、教师对学生,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增强创新意识,及时研究解决学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有利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措施办法,以科学的办法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把教师数量的补充、质量的提高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一是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彻底摸清教师盈缺的实情,学科需求的现状,并制定出不同县(市)、学校的教师补充新机制。二是按照州委、州政府要求,继续通过考试择优招录一定数量的大中专优秀毕业生,特别是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同时,教育局、学校、学区要根据辖区内教师需求和教师实际,统筹教师学科、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尊重人才,合理调配,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构建教师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优势和作用。三是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培训既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更要充分发挥*师范学校等州内培训基地的作用;既要加强对先进教育理念和理论的培训,更要注重符合我州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的培训;既要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又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中心进行大规模的校本培训。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建立州、县、学区、学校四级培训的网络模式,形成教师培训合力,州上重点负责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县上重点负责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学区、学校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资源优势,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3、优化配置远教设备,科学使用教育资源。为了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及时学习、借鉴全国最先进、最发达的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作用,大力提倡对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宁愿用坏,也不要放坏”。实现“校长懂、骨干精、教师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计划,组织开展教师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力争使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掌握远程教育应用技能。为此,州教育局拟制定《*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管理与应用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对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积极探索总结推广运用远教资源进行教研和教学的成功模式及做法,进一步优化配置远程教育设施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远教资源的效益,努力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继续深入开展以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事三项制度改革,认真总结近几年三项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的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方案和办法,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目标管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真正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推进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通过公推、公开选拔等办法,真正把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高、懂教育、会管理、业务精、教师和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校长任用机制。
2、加强评估体系建设,完善教育科学评价。在评估体系建设方面坚持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的原则,充分体现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我们要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总结教育工作实践经验,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在广泛征求县(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拟研究制定《关于对全州教育工作考核评价的实施意见》、《县(市)教育局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办法》、《*州普通高中考核评价办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开学检查、平时抽查、招生数量、毕业生数量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从高考、会考、抽考成绩等方面进行终结性评价。州上重点评价普通高中、中专和各县(市)教育局的工作,县上重点评价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工作,形成层层评价,逐级督促,人人有责的科学评价体系。
3、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学校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建设上既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浪费。首先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原则是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高中扩大规模,初步想法是一个乡镇办好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学,有条件的乡镇可建成寄宿制小学,其它均为教学点;初中相对集中在城镇;各县以创建省州级示范性高中为目标,集中力量办好一所高中;州上力争办好三所高级中学,服务于全州,承担起全州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布局调整打破村界、乡界、县界,合理统筹布局,有计划的撤消、合并学生人数少、办学规模小、效益差的教学点和村校,新建、联建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以规模求效益。做到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撤消的初中办小学,撤消的小学办幼儿园,防止教育资源的流失。其次根据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口分布特点做好校园建设长远规划,完成建设规划,并经州、县(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旦形成,任何项目就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不能因个人意志或不同项目要求而进行建设。
4、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促进教育经费合理使用。为了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各学校实行预算制度,预核算以学区为单位,进行必要的统筹,集中财力办一两件实事。预算一旦形成,严格执行,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积极发挥教育系统内审机构的作用,与审计部门一道加大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管力度,促使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合理使用。
- 上一篇:医学会科学发展观活动自查报告
- 下一篇:图书馆党总支科学发展观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