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制约体系学习材料

时间:2022-01-13 10:03:00

导语:监督制约体系学习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监督制约体系学习材料

重点加强对县级有人、财、物权部门行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能否取得长久成效的关键性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重要岗位领导干部中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的关键性问题。从基层实践看,对有人、财、物权部门行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不仅仅停留在思想上提出要求,必须制定一套看的见、摸得着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改革创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一、失衡的权力运行为政治体制改革奠定的是腐朽基础

由于行政“一把手”在部门班子中所处的位置,只要他(她)自己接受监督的意识差,就不容易受到监督,形成位优权重、个人说了算的局面在所难免,权力被滥用也就成了必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把手”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党内监督,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是私人的,是个人奋斗得来而需要补偿的利益支配权,视某些私利、“家长制”、唯我独尊等为“合理”,容不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

(二)监督制约机制软弱无力。尽管各级党的组织都制订了监督管理制度,但由于上级组织只注重用人而轻于管理,有的上级领导认为管紧了就是不放心、不信任;有的甚至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监督“一把手”会影响其开拓创新,不利于放开手脚抓工作等。对“一把手”存在的种种问题遮遮掩掩,包着护着,即使处理起来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搞“内部消化”。班子成员更是惧于权力,碍于情面,不敢、不愿监督,他们认为“提了意见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不愿意被“一把手”误解为有“野心”“想篡权”,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被当成“闹不团结”,对“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虽有所察觉,但采取“宽容”态度,不愿向上级反映。

(三)“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使个人尝到甜头。当官在某些人看来,可以满足权力欲、金钱欲、美色欲,权力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它既有覆盖的功能,又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渗透力,做官,在福建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看来就是一种“买卖”,是一种长线投资,到期要带本带利加倍收回,所以他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这为官财一体化的现象做了最好的注脚。江苏省宿迁市原副市长陈子龙,收受贿款达40多万元,生活极端糜烂,据他自己交待,在淮安(曾任淮安市委书记)除了处,还先后与16名有夫之妇发生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在《忏悔书》中,他居然还振振有词:“你要利用我手中的权力,你就要付出代价,你不送钱,就得送人!”

如上所述,当官满足了贪官们的权力欲、金钱欲、美色欲,甚至还满足了一些贪官的成就欲,使他们个人尝到了甜头。

(四)一些县级有人、财、物权部门行政“一把手”失衡的权力运行为政治体制改革奠定的是腐朽基础。这表现在以下几点:1、“一把手”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党组织之上,曲解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把个人说了算看成是领导权威,片面强调集中,一味压制民主,以老大自居,居高临下,一切以我为中心,“用人由我定,开支由我批”,既不让别人参与,也不允许别人过问,更听不得批评意见,大权小权都集于一身,工作一竿子插到底,他做的事错的也是对的,搞坏了一个部门的政治风气;2、“一把手”在工作目的上动机不纯,处心积虑地考虑个人职务升迁,不择手段地想“当大官”出人头地。不少有人、财、物权的部门“一把手”虽然嘴上也讲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实际做起来却口是心非,心里把官阶级别看的比什么都重,把能否当官,能当多大的官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为自己设计了“几年上一个台阶”的奋斗目标,并不切实际地为“官位”奔波,挥霍公款,成为腐败分子;3、“一把手”在用人上不是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而是搞小圈子。弄得不是他小圈子的人个个岌岌可危,时时提防他的打击排斥,有的干部无奈之下,只好投其所好,不愿投其所好的干部干脆与其“对着干”。事实证明,部门“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拉帮结派,任人唯亲,造成的危害远比单纯的经济犯罪严重得多,它影响的是部门政治、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二、健全“一把手”监督制约机制的做法

要完善对县级有人、财、物权部门“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机制,就必须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严格选拔使用程序,完善党员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机制,端正用人导向,把住选人用人关口,坚决查处用人上的不正之内和腐败行为。

(一)延伸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的考察推荐权

用人上的腐败突出表现在县级有人、财、物权部门特别是行政“一把手”选拔任用本部门有人、财、物权的股(室)股长(主任)的问题上。有的“一把手”选拔干部到有人、财、物权的股(室)担任股长(主任),不是看干部的德才,而是看干部和自己关系好不好,送的钱多不多;有的“一把手”看的是要选拔的干部上面有没有人打招呼,县里几套领导班子中有没有这些人的父母、哥嫂、近亲属等。一旦被“一把手”选中,就成了网中的一员,大多数成了“一把手”的“铁哥们”或“忠实奴仆”,这些“铁可们”或“忠实奴仆”不惜挥霍公款以报答“一把手”的知遇之恩,在部门中形成了一种用钱买官,当官后索贿受贿,大肆挥霍公款的恶性循环。要监督制约有人、财、物权部门的行政“一把手”的用人权,就必须缩小“一把手”任用部门有人、财、物权的股(室)股长(主任)的权力,由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拟任有人、财、物权部门股(室)股长(主任)人选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公示七天,没有反映的可由县(市、区)考察组推荐给县(市、区)组织部任命。这样才能使真正有能力、群众口碑好的干部被选拔到有人、财、物权部门的股(室)股长(主任)岗位上,打破“关系网”,有效抑制腐败现象。

(二)监督县级有人、财、物权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按正当程序进行。

选拔任用干部不仅要受到外部的限制和控制,还要受到内部行使和运行过程中的制约和监督,这就是要遵循正当程序,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的程序进行,用人决定权应由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行使。对那些不按正当程序提拔任用的干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撤销其任命决定,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干部的选拔任用严格按正当程序进行。

(三)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键是要改变县级有人、财、物权的部门中腐败干部身居要职的现状。

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历史上因吏治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不乏其例,殷鉴未远。有一些县级有人、财、物权的部门行政“一把手”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使不少既无德又无才、善于讨好奉迎、投机钻营、或者沾这样那样“关系”光的人被重用,占据着现在的县级有人、财、物权部门中层重要岗位,不把这些人从现在的重要岗位上清下来,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就是一句空话。因为这些人是腐败分子,他们的重要岗位是靠送金钱、美女、拍马屁、拉关系搞来的,自然他们也要有求于他们的人送金钱、美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是他们的本性。只有清除了这些蛀虫,让那些埋头工作,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政绩突出、群众威信高、不买官、不跑官的干部担任县级有人、财、物权的部门的股(室)股长(主任),才能为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严肃查处干部选拔任用上的腐败案件,以查案促廉政。

近几年来,在县级有人、财、物权部门反腐败斗争中出现了一种被人民群众称为“边腐边升”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一边腐败、一边却连续升迁。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除了这些腐败分子狡猾阴险及干部考核制度不键全等主客观原因外,很重要的是县级有人、财、物权的部门行政“一把手”为他们说话,其根子就在于无形中形成的少数干部团伙、帮派。要取信于民,纯洁党的组织,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就必须严肃查处干部选拔任用上的腐败案件。通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清除腐败分子,可密切党群、干部关系,优化经济环境,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平衡发展,最终为政治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