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服务工作学习材料
时间:2022-05-27 05:19:00
导语:老干部服务工作学习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大老干部年龄越来越高,身体越来越弱,病情越来越多,乃至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如何适应高年龄期、高发病期的特点,为广大老干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妥善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安度晚年?据笔者之见,要根据老干部工作有关政策,结合“双高”期老干部的特殊需要,着力构建单位尽责、家庭尽孝、社会尽力、老干部尽心“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一、老干部进入“双高”期具有的基本特点
老年人是众多人口中脆弱的群体,高龄老干部是老年人口中脆弱的群体。据调查分析,进入“双高”期的老干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生活自理困难。人进入老年后,生理机能日渐衰弱,自理能力逐步下降,日常生活依赖率高。而高龄老干部身体更加衰弱,生活依赖性更强,虽然绝大多数个人生活还能够自理,有些人甚至还能帮助他人,但日常生活中一些较重的家务需要人帮助,患病期间需要有人护理、照料;特别是随着身体的日益衰弱,一些活动受到限制,个人日常生活愈来愈需要后辈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至于那些长期瘫痪、卧床不起,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高龄老干部,更需要人的帮助。
二是看病就医不便。大多数高龄老干部患有多种疾病,看病就医的频率增高。但因一些地方和单位就近就医的规定难以落实,建立家庭病床不规范;加之医药费报销难,高龄老干部存在着病难看和难看病的问题,有的有了病只好“硬撑着”。
三是精神生活欠缺。进入“双高”期的老干部表现在生理上的特点是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表现在心理上的特点是喜爱活动,愿人尊重,怕受寂寞,忌遭冷落。但由于年龄和健康的原因,大多数高龄老干部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人际交往的范围越来越窄,日常生活往往重复着散步——聊天——看电视——睡觉等单调模式,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加之有的老干部孤身一人或老俩口生活,即使有子女在身边的,因子女整天忙于生产、工作和家务,陪老干部聊天的时间少的可怜,孤独感和寂寞感较重;甚至有的子女不孝,还增加了老干部的精神痛苦。
二、做好“双高”期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
老干部进入“双高”期后,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服务:
一是经济供给。经济供给是每个老干部安度晚年的基础和前提。老干部每月都有离退休费,只要对上级政策规定的,做到及时全部落实到位;在政策规定之外的,做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效益的增长,生活质量相应地提高,经济上的供给问题就不是太大,老干部也会感到心满意足。
二是生活照料。生活照料主要是指老干部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由谁提供必要的照料和护理。对高龄老干部来说,仅有经济供给还不够,还需要家庭、单位和社会在日常生活上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如果经济供给有了保障,对老干部的生活照料就成为最主要方面,它对老干部安度晚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是精神慰藉。老干部要健康长寿,安度晚年,不仅只是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寄托。老干部的精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和健康状况,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优越,生活情趣就表现的强烈和活跃。因此,对高龄老干部来说,在经济供给得到基本保证的条件下,精神慰藉越来越显得重要,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关心老干部,既要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也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心理上或精神上的需要,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
四是医疗保健。人老病多是一种自然规律。然而,许多老干部最怕患病,怕得了急病没人抢救,不能及时送医院;怕长期卧床不起,没人护理和照顾,迫切需要随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而广大老干部患的多是慢性病,需要经常服药,进行检查,尤其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一般情况下,不必也不可能长期住进医院,医院一家也难以对他们一个个照顾周到,需要家庭、单位和社会共同提供周到细致的医疗保健服务。由此可见,医疗保健服务搞的好坏与否,关系到老干部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的晚年生活。
三、做好“双高”期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基本模式
老干部进入“双高”期,处于人生旅程最困难的阶段,最需要单位尽责、子女尽孝、社会尽力和老干部之间尽心。因此,要根据“双高”期老干部的不同需要,尽快建立单位、家庭、社会和老干部“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形成齐抓共做老干部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主角——单位尽责
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理所当然的也是各地各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各地各单位要强化自身的主角意识,尽职尽责地做好“双高”期老干部服务工作。
一要按政策落实好生活待遇,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无论地方财政再紧张、单位经费再困难,都要本着“高看一眼、厚待一层”的原则,按规定让老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费;并建立和完善离退休费正常增长机制,让老干部随着经济的发展、效益的增长,生活质量相应地提高。按规定让老干部参加医疗保险统筹,或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实报实销医药费;在制定医疗制度改革方案时,要针对“双高”期老干部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和优待办法,确保老干部就近就医,不要过度限制老干部取药数量,不能将老干部必需的常用药改为自费药,对老干部在规定范围外的特殊用药,要适当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切实帮助解决;对外出就医腿脚不灵便的老干部,单位要拿出专人作为“陪诊员”陪同就医;要引进社区医疗保健的新办法,依托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站(点)为老干部的医疗保健提供上门服务。要按规定落实好各种政策性补贴,特别是要本着“宁宽勿严”的原则,适当放宽孤、残、瘫等高龄老干部享受护理费的规定,并对孤身、伤残或特困高龄老干部,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二要按规定建设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既是各级领导与老干部交流情况、沟通思想的桥梁,又是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按照有关规定,凡有3名以上党员老同志的地方和单位,都要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党小组,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并指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切实加强对老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对行动困难、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高龄老干部,每次到其家里活动;或支部派人上门把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的原文送给他们看、读给他们听,并通过交心谈心,帮助解惑释疑。
三要按要求建立各种老年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要健全关工委、老年体协、老干部艺术团等组织,建立老干部活动场所,并按照老干部的个人意愿、身体状况,依托各种老年组织和阵地,引导和组织他们参与咨询论证、技术攻关、人才培训、关心教育下一代等工作,开展门球、拳、剑、操、舞等文体活动;对外出参加活动有困难的,可以支助在孤身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干部家中设立家庭活动室,让老干部自愿地聚在一起学习、娱乐、谈心。
四要按需要加强与老干部的联系和对重点老干部提供特殊服务,确保老有所慰、老有所靠。要建立领导干部与老干部“1+1、结对子”的联系制度,在坚持一季度一次上门走访,了解老干部的思想、身体和生活情况,介绍本地本单位发展状况的同时,做到老干部生病住院、家中有人病故、家中遇到特殊困难、家庭或邻里闹矛盾、重大节日“五必访”,让遇到特殊情况的老干部及时得到组织的关怀。老干部工作人员要凭着关心老干部的亲情、爱护老干部的感情、服务老干部的热情,坚持半月一次上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当好联络员。单位党(团)组织要组织党(团)员青年与老干部结对子,开展忘年交活动,让他们定期上门陪老干部聊天,帮老干部做家务,既让一个渴望远离孤独的老人找到心灵的慰藉,也使每个富有爱心的年轻人成为“夕阳的天使”。在此基础上,对个人生活不能自理,又无直系亲属;个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子女不便或不能照料;身患重病需要长期疗养,且又愿意过集体生活的高龄老干部,支助他们入住托老所、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依托社会养老机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在城镇居家养老但卧床不起或独居的老干部,可安装求助门铃,让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求助门铃就能求得左邻右舍和他人的及时帮助;或帮助老干部安装一部求助电话,将单位领导、老干部工作人员或结对帮扶的党(团)员青年的联系电话提供给他们,让他们遇事通过求助电话就能立即得到解决;对经济条件允许的老干部,可以帮助他们雇请保姆。对在农村居家养老的独居老干部,凡其他亲属具有扶助能力,又愿意承担扶助义务的,要通过当地党组织与双方协商,签订亲属扶助协议书,并经司法公证,在老干部百年归山后,承担扶助义务的当事人继承被扶助老干部的遗产。
(二)立足家庭——子女尽孝
因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经济欠发达,当前我国社会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当老干部离退休后,家庭就成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子女就成为照料的主要依靠;当老干部在依赖他人照料时,首先想到的是子女,对子女照料的期望值极高。如果一个家庭和和睦睦、相处融洽,就会对老干部的精神生活、环境适宜、心理调节、强身健体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即使单位搞的再好也代替不了家庭,外界人员服务再周到也代替不了子女。从这一方面讲,家庭服务胜于社会服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把服务工作延伸到家庭,充分发挥子女照顾老干部的作用,是老干部工作进一步走向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强化家庭服务老干部的功能。
一要强化教育。要对子女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子女照料高龄父母是不可推卸的义务,并通过设立“养老道德评议台”、签订“养老协议书”、开展“不忘父母养育恩,争当孝顺好儿女”活动、评选“敬老好儿女”等形式,激励和引导子女孝敬老人。
二要加强引导。要经常召开家庭服务会议,分析家庭服务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子女们不仅知道照料父母,眼到是真功,应细心观察;手到是实功,应手勤腿快;心到是硬功,应真心实意,更要做到父母什么时候想子女了,子女就什么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父母心里想什么吃的、穿的,子女就及时给他们买来;父母为什么事犯愁,子女就想办法化解,对父母事事关心体贴、细心照顾、精心服侍,把家庭生活中的温暖、和谐、体贴、照顾、尊重和感情交流都体现出来。
三要培训家庭护理员。要借鉴河北沧州培训家庭护理员的作法,从老干部家庭中挑选合适的子女,请医护人员每年举办一期家庭护理技术和急救知识讲座,从饮食调理到起居休息,从身体锻炼到急病抢救,都手把手地传授,帮助他们掌握日常护理和常见病的抢救知识,使他们成为老干部的家庭保健护理员。
(三)面向社区——社会尽力
老干部进入“双高”期,从物质到精神多层次的种种需求,单靠家庭、单位已不能得到满足,必须由社会统筹解决。而老干部生活在社会中,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医疗、娱乐等物质、精神生活的一切,没有哪一项离得开社会。社会服务搞好了,老干部的养、医、为、教、学、乐等方面就能够得到更好地落实。由此可见,搞好老干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社区正规服务、志愿者及社会机构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其能在较为熟悉的社会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与隔离的服务模式;它是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为老照顾方式,具有点多面广、项目齐全的优势,能承担部分原来由家庭、单位向老人提供的关心和照料,保证老人得以居家养老。因此,要借助社区各方力量,建立一个就近、方便、快捷的服务系统,更好地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照、就近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一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对象的生活照料体系。通过社区党(团)组织实施“1+1敬老工程”,组织青年志愿者和中小学生包户服务;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开展“代”、“帮”服务活动;组织家庭服务队,预约上门为老干部提供代购物品、代办事务、维修器具、清洗衣被、打扫卫生等家政服务,保证居家养老的高龄老干部“小事不出门,大事有人帮”。
二要建立以就医救助为主要形式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社保、卫生部门在社区建立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方便老干部就医;可派人当“陪诊员”实行全程导医服务,除陪老干部看病外,划价、交费、取药等事宜也全权;对不能外出就医的,设立家庭病床,定期巡回诊治,入户送医送药,并传授必要的医护知识;对突发性急病,或家庭无人护理的,社区家庭服务队可派人护理。
三要建立以政治时事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体系。通过涉老部门或社区党组织建立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办老年学校,采取举办读书班、辅导报告、上老年大学和建立老年心理咨询等形式,定期组织老干部学习时事、政策、法律,了解国内外形势,并进行思想疏导。
四要建立以社区建设为主要目标的老有所为体系。按照老干部个人意愿、身体状况,通过一定的组织,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经验、威望和时空“四大优势”,引导他们在加强社区教育、优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发展社区文化和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智献力。
五要建立以活动站(点)为主要场所的文体娱乐体系。通过老年体协、老年书协、老干部艺术团等文体组织,依托老年活动场所,就近开展小型文体活动,注重用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占领老干部的活动阵地。
(四)依托同伴——老干部尽心
老干部之间经历相近,语言相通,思想感情容易产生共鸣。充分利用老干部之间这一共同点,是做好高龄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独特优势,让他们为“双高”期老干部排忧解难尽一份心意。
一要结对互助。要按照组织指定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由身体健康的与活动不便的、低龄的与高龄的老干部就近结成对子,运用床头聊天会和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他们相互解开思想疙瘩,照料日常生活。
二要划片关照。要按居住地把年龄相对较低、身体较好的老干部组成关照组织,负责监护本片高龄老干部的情况,让老干部之间在生活与安全等方面相互关照,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 上一篇:干部考察工作的学习材料
- 下一篇: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