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讲稿
时间:2022-10-20 04:50:00
导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讲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的话: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对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根据军委和总政领导指示,为推动部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帮助官兵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今天开始,本报连续刊登总政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学习宣讲材料》全文。今天刊出“宣讲材料”第一讲。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当今世界进步的潮流。发展,也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基层军官是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认真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对于我们履行职责,做好工作,推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既继承前人,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又勇于创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1.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了关于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一般观点和看法。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发展观才真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党。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探索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关于发展的思想。
早在建国初期,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1956年,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发展理念,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重大方略,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强调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就为我们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充分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体现了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相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持久永续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整体推进的发展观。发展既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拓宽了发展的视野和领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以新的时代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的发展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既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要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进步的潮流和中国人民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崇高志向。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规律,是指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客观的、必然的联系。一个政党善于从总结历史认识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政党。同志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又是对这一规律的自觉遵循和运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识。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经济社会发展也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征。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科学发展观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注重运用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又强调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为我们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的的深刻揭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什么?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加清晰。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途径的深刻把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重大跨越。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前途:一种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另一种是盘桓不前,社会动荡。能否争取前一种而避免后一种前途,还取决于我们今后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就是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以前瞻的眼光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机制、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3.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么样发展———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体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一般的、普遍的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么样发展等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实践活动。发展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发展始终是中国社会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鲜明主题,贯穿于党执政兴国的全部过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执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着眼于发展、围绕着发展、有利于发展,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千方百计谋求发展、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这就深刻揭示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谋求发展的根本遵循。
为谁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同志曾把人民比作“上帝”,邓小平同志曾把人民比作“母亲”,同志提出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深刻回答了为少数人发展还是为绝大多数人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深刻回答了着眼于物的发展还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谋求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刻回答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我们的发展不仅要造福当代,也要造福子孙后代。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这就深刻揭示了“为谁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
怎么样发展?这既是一个谋求发展的世界观问题,也是一个谋求发展的方法论问题。以实现物质财富增长为目的的发展观,把社会的进步片面地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增长过程,把经济增长过程又片面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是难以为继的,不符合党执政兴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同志指出,要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面向新世纪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防止“单打一”的发展;强调协调发展,防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防止“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发展。这就把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统一起来,把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与我们党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使命统一起来,把造福当代与造福子孙后代统一起来,科学指明了今后中国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以此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和行动导向。这就深刻揭示了“怎么样发展”的问题,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
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推进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1.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帷幕。28年过去了,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同时,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拓展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视野、新领域、新实践。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的28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中国社会进一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正是我们党任凭风吹浪打,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这就把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联系了起来。同志指出,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兼顾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这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这一正确的认识能不能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继续得到贯彻,关系到人民群众能不能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就为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执政理念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现在,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科学发展观把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在转变经济体制方面,强调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强调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约资源能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办法。这就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任务和要求。
必须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不能脱离国情、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三个必须”,也就是必须防止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必须处理好农轻重、积累与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大起大落。科学发展观运用这些成功的经验,开启新的发展实践,强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无论对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一起抓,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在坚持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同时,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有了经济的增长、政治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还不够,还必须重视社会建设问题。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社会矛盾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制约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汲取借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国家走了一条经济社会畸形发展的道路。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较快,但贫富差距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激化。高楼大厦掩映着大片的贫民窟,呈现出“发达的城市”与“凋敝的农村”的强烈反差,非但经济不能持续增长,反而陷入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之中,多年的经济成就毁于一旦。辽阔富饶的阿根廷,人均收入从上个世纪末的8000美元锐减到现在的2000美元左右,欠下的外债高达1300多亿美元,30%的人口陷于贫困,失业率超过20%。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畸形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中,汲取哪些深刻教训呢?
第一,经济的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中国家尤其要重视发展问题,但不能以GDP论英雄,把发展单纯地归结为物质财富的积累,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全面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严重问题,难以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这就告诫我们,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发展不仅要有经济量上的增长,还要有经济质上的提高。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最终将制约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是一个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进步过程。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程度,既要看经济发展的水平,也要看包括文明素质、民主法治、生活富裕、社会保障等社会进步的指数。如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同步,往往会出现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等严重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即使一时经济增长了,也难以为继,迟早也要掉下来。这就告诫我们,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综合发展,必须在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第三,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利用,都导致了自然界作出报复性的反应。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一些国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深刻教训,为全人类重重敲响了警钟。这就告诫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互平衡的关系。
3.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的现实需要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启了新的思路,是在不断克服矛盾、战胜困难中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举措。
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需要。拿城乡、地区差距来说,2005年我国农村人均收入3255元,比上年增长6.2%,但城镇人均收入增长更快,达到10493元,实际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科学发展观把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走的就是一条既能保持又快又好发展,又能缩小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路子。
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的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饭碗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情。现在我国有13亿人口,年龄为15到64岁的劳动力9.09亿,比整个发达国家还多3亿以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也还比较窄。科学发展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按照这个要求,党和政府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以劳动力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要求。
解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公共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等各项社会事业体系还不完善、不配套,同经济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的一个突出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开创教育优先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的新局面。
解决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矛盾加剧的需要。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很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尖锐,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的需要。经济学有个“木桶定律”,是指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就难以打破,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难以长期保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之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实现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它既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负责的态度。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样一个宏伟目标,既令人鼓舞,又十分艰巨,绝非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迫切需要我们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目标更加全面、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8万亿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解决过去想解决而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第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社会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我国正处于结构转换加快的时期,第三产业将有较大发展,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城镇化水平上升,收入分配结构也将发生新的变化等。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和全面发展。第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改革已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既是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深化各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我们科学驾驭和运用这些规律,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与发展相关联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就是要求我们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思想方法转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统筹,善于协调,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能力。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 上一篇: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思考
- 下一篇:提高干部考察准确性思考